郭建东,刘 华,徐美林,刘奕辰,李 杨,胡云静,王丹丹,张美娜
(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北京 102100)
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成人患病型糖尿病,发病的高发年龄介于35~40岁左右,在临床糖尿病的患者当中较为常见[1]。目前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还是给予胰岛素制剂的强化治疗。为分析地特胰岛素制剂、甘精胰岛素制剂,在分别联合门冬胰岛素制剂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2],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不同基础胰岛素治疗,针对这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其中研究组男12例,女22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5.2±6.1)岁;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44.8±6.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排除患各种急慢性炎症、肿瘤、甲亢或甲减、肝肾功能损害、心脑血管疾患,近半年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等危急情况、妊娠糖尿病。
所筛选的患者均全部停用其原用口服的降糖药及糖尿病的饮食和日常的运动干预等措施。研究组给予地特胰岛素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睡前16个单位胰岛素经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睡前16个单位胰岛素经皮下注射,在治疗2个月以后登记其所用胰岛素制剂的剂量及发生低血糖的频率和次数,当所选患者的血糖≤3.9(mmol/L)的情况下,均算作一次低血糖的发作并记录。也记录患者的血糖指标值、患者的体重和增减水平等。
(1)观察并比较两组血糖指标和体重增加情况。(2)观察两组低血糖的发生情况,低血糖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糖发生次数)/例数×100%。
数据应用SPSS 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研究组血糖指标及体重增加情况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及体重增加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及体重增加情况比较(±s)
组别 n 空腹血糖指数(mmol/L) 餐后2 h 血糖指数(mmol/L) HbA1c(%) 体重增加(kg)研究组 34 6.4±1.6 10.6±0.8 8.3±1.1 1.6±0.8对照组 34 8.7±2.3 14.9±2.6 9.3±2.3 2.5±0.8 x2 / 13.586 16.431 13.152 18.358 P/<0.05 <0.05 <0.05 <0.05
表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和增加,其并发症的危害日益突显。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防治指南》中明确提出,对于一般降糖治疗方案后血糖仍未降低者,即可应用胰岛素制剂治疗,应用基础胰岛素不但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而且餐后的血糖也会明显下降,从而使患者的血糖值控制在正常水平[3]。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其降糖的作用持久而平稳。应用基础胰岛素后患者的体重增加等副作用,一直是医患之间的难题。而在控制用药患者体重方面,在通过与NPH对照组和甘精胰岛素制剂组对照发现,应用地特胰岛素制剂的患者都未明显出现体重增加的现象。
结果表明研究组血糖指标及体重增加情况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34例患者在观察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以基础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为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地特胰岛素治疗基层医院2型糖尿病疗效明显,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非常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