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珠
(徐州市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在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占据非常大的比例,其病情进展迅速,在治疗的同时要配以护理措施,最大程度保证预后效果[1]。本文以急性胸痛患者为例,分析急诊护理的运用价值,内容如下。
研究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开展,抽取此阶段急性胸痛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39例)与参照组(39例);一般资料统计,实验组中,男(n=21),女(n=18),年龄处于25~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58±0.96)岁;参照组中,男(n=20),女(n=19),年龄处于26~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52±0.89)岁。数据经统计学计算,没有显示意义(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且征得了患者同意,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书。
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法,密切关注患者情况,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实验组运用急诊护理法,具体为:(1)病情护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依据不同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若其为高危患者,要对其情况进行追踪,24小时护理;若患者血压水平处于异常状态,要及时救治[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除了心电图外,还要分析其血气、血常规指标,给予对症治疗;(2)心理护理:若患者处于清醒状态,要稳定其情绪,对其讲解治疗的重要性,让患者积极配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3)健康教育:对患者健康疾病科普,将急性胸痛的知识告诉患者,并让患者做好自我管理,健康生活及饮食,以此提高抵抗力。
(1)疼痛情况;以视觉模式评分量表(VAS)评价,分数区间为0~10分,分数与疼痛感成正比;(2)家属护理满意度:以问卷形式调查,总分数设置为100分,8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
利用SPSS 17.0处理数据,计量之间行t值检验,用均数平方差(±s)表示;计数之间行x2检验,用百分比(n,%)显示;若是结果P小于0.05,说明统计学符合意义。
从表1得知,护理前,两组疼痛感一致,差异不显著。护理后,实验组改善的更为明显,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表1 两组疼痛情况分析(±s)
表1 两组疼痛情况分析(±s)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39 8.21±0.65 2.85±0.24参照组 39 8.19±0.59 5.62±0.35 t 值 0.1422 40.7619 P 值 0.8872 0.0000
见表2,患者家属更加满意实验组效果,显示了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比较两组家属满意度[n(%)]
急性胸痛作为常见疾病,发病原因很复杂,主要是由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引起,若病情严重,会使患者失去生命。在急诊科治疗时,护理配合必不可少,其可以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减轻其痛苦。而常规护理只注重患者病情[3],护理工作缺乏计划性,常会出现慌乱、遗漏的现象,导致效果并不理想。急诊护理途径的使用,体现了其优势,相对于常规护理,其内容更加丰富,细节更加完善,有计划的开展护理活动,可以提升医院护理效率,维系和谐的护患关系,实现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另外,此模式的实施,立足于患者病情,并按照不同症状进行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感[4],在短时间内消除症状。加入的心理护理,体现了人性化的理念,更加关注患者内心感受,方便对其不良情绪及时疏导,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日后康复有积极帮助。
本次研究中,患者在进行急诊护理以后,其效果得到优化,在疼痛症状上,实验组经评估后,其评分显著下降,改善幅度大于参照组,显示了此方法的优势。而在家属满意度上,实验组概率为94.87%,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6.92%,说明急诊护理效果受到了家属的认可,有利于增进护患感情,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避免出现护患纠纷事件。
综上所述,结合急性胸痛患者的病情与特点,将急诊护理途径同于其中,不仅改善了医院的护理质量,也可以满足患者需求,体现此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