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梅 吴从解 于杰 刘青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老年人健康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日渐突出,其中慢性病问题尤为突出,非传染性慢性病患病率在老年人群中处于较高水平,可高达20%以上〔1〕。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日常功能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相当一部分老年慢性病患者处于日常功能损伤的状态,对其生活质量水平造成较大影响〔2〕。因此,对老年人群采取针对性的慢性病防控措施对老年人功能状态、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3〕。连云港海州区朐阳社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老年人口又多集中于农村,农村老龄化的水平远远高于城市〔4〕。本研究分析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情况与其功能状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预防社区老年人群慢性病共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9年7~9月连云港海州区朐阳社区老人慢病健康档案为前期数据,以260名常住居民并接受社区健康服务管理的60岁及以上老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9名,女101名;年龄60~82岁,平均(72.36±5.82)岁;体重指数18.2~25.5 kg/m2,平均(23.42±1.21)kg/m2。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60岁;接受社区健康服务管理;属于少数民族地区。排除标准:因严重认知障碍和精神疾病无法配合完成调查者;无法配合且未完成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者。
1.3方法 对接受社区健康服务管理的6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统计农村老年人各类型慢性病患病情况,分析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功能状态,统计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况、参加社交活动、日常锻炼身体频率、摄入蔬菜水果种类、年龄、留守、社会经济地位低、家庭饮食不安全、吸烟、饮酒等资料,分析老年人慢性病影响因素。其中,老年人功能状态的评估需应用FIM量表〔5〕,从18个条目、6个部分进行评分,包括社会认知、运动能力、自我照顾等,按依赖程度评分,每项1~7分,总分18~126分,得分越高功能状态越佳。18分完全依赖、19~35分极重度依赖、36~53分重度依赖、54~71分中度依赖、72~89分轻度依赖、90~107分有条件独立、108~125分基本独立、126分完全独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1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 260名入选对象中,60例为慢性病患者(部分患者存在2种及以上慢性病类型),为慢性病组;剩余200例为无慢性病组。
2.2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功能状态现状 慢性病组FIM评分〔(102.07±9.96)分〕显著低于无慢性病组〔(112.88±10.25)分;t=7.211,P=0.000〕。
2.3单因素分析 慢性病组与无慢性病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照顾孙辈、参加社交活动、日常锻炼身体频率、摄入蔬菜水果种类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病组年龄(≥75岁)、留守、社会经济地位低、家庭饮食不安全、吸烟、饮酒占比均显著高于无慢性病组(P<0.05)。见表1。
2.4Logistic回归分析 年龄(≥75岁)、留守、社会经济地位低、家庭饮食不安全、吸烟、饮酒为老年慢性病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OR>1,P<0.01)。见表2。
表1 老年慢性病发生的单因素分析〔n(%)〕
表2 老年慢性病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增长速度快、规模大的特点,且城乡区域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老龄化水平远远高于城市〔6〕。年轻劳动力迁移、家庭体力劳动加重等因素对农村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造成较大影响,而慢性病的发生更是加剧了这一问题〔7〕。本研究结果提示,慢性病可影响老年人群的功能状态。钟彩英等〔8〕研究发现,导致老年人失能的因素包括外伤、高龄和慢性疾病,其中慢性疾病是最主要的原因,与本研究结果相符。老年慢性病患者多合并多种慢性病,且患病时间较长,存在后遗症、预后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易导致老年人功能状态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等问题〔9〕。
年龄对人体健康状况影响较为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自然衰退,人体免疫力、抵抗力逐渐下降,因此更易受到疾病的侵袭〔10〕。同时,慢性病的形成是一种长期过程,与长期的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联系密切。因此,年龄越大的老年人越可能受到慢性疾病的影响。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对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生不具有明显影响,可能由于夫妻双方在步入老年阶段时,均存在身体功能下降、提供资金能力下降等问题,尤其在农村地区,部分老年人群没有完整的养老保障,且对配偶提供资源的数量逐渐减少,因此婚姻状况对慢性病的发生不具有显著影响〔11〕。由于达到一定程度的教育水平时方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人力资本等方式使老年人在健康状况上获益,而农村区域老年人群普遍教育水平较低,因此,对于农村老年人群来说,受教育程度与慢性病的发生无明显关联〔12〕。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生产劳动收入低、生活质量低、生活缺乏照料、安全隐患多等问题,部分老人生病时甚至存在无人照料的情况,这增加了该人群发生慢性病的风险〔13〕。根据科克汉姆模型基本观点,在社会结构与地位与生活经历、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个体形成了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路径,而生活方式对健康水平具有显著影响。从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来看,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则其健康状况越好,其患病概率越小。刘昌平等〔14〕研究表明,社交网络、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均在1%的显著水平上对老年人的健康具有影响。当家庭饮食处于安全状况时,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好,家庭饮食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经济状况对老年人所处家庭饮食选择的影响,从而反映老年人的饮食状况与健康情况〔15〕。由此可见,家庭饮食安全是影响老年人群健康的因素。然而,每日摄入蔬菜和水果数量对老年慢性病的发生影响不大,虽然每日摄入蔬菜和水果数量是反映营养状况的有效指标,但老年人可能由于咀嚼功能下降等原因,在饮食中降低了每日摄入蔬菜和水果数量,且部分老年人仍可通过维生素颗粒补充等方式获取所需营养,因此,每日天摄入蔬菜和水果数量对老年慢性病的发生无显著影响〔16〕。日常身体锻炼频率、社交活动对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生无明显影响,可能由于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仍需承担一定的体力劳动及家务,而较少进行身体锻炼。农村老年人群的生活核心是家庭生活,农村红白喜事、庙会等社交活动可在短时间内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其健康状况影响较小。饮酒作为一种不健康生活方式,对老年人群健康状况影响较大,长期饮酒可造成周围神经病变等神经系统损害,引发大脑皮质萎缩现象,同时,酒精的刺激作用可引起血糖、血压波动,导致出现高血压急症或脑出血等,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17〕。吸烟普遍存在于老年男性人群,一方面吸烟立刻改善焦虑、压力等,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但另一方面,长期吸烟可造成肺部功能损伤,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种慢性疾病的诱因。梁碧涛等〔18〕研究表明,老年人慢性病类型主要包括高血压、椎间盘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冠心病、急慢性肠胃炎等,体育锻炼频率、饮酒频率、吸烟情况、体检行为、医疗保障、年龄等因素为老年慢性病发生的影响因素,说明针对老年慢性病的防治应从多方面入手,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临床应积极采取有效干预与治疗措施,重视农村老年人群健康教育,促使老年人群养成积极锻炼、合理饮食、杜绝烟酒等健康生活习惯,从而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