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

2020-06-28 07:42洪武汉卢保强李枝锦吴平财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黄芪证候脾胃

洪武汉 卢保强 李枝锦 吴平财

(海口市中医医院,海南 海口 57021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腺体萎缩同时伴有肠上皮化生(IM)是肠型胃癌发生的唯一条件〔1〕。老年患者CAG同时伴有IM率达 90% 以上〔2,3〕。大量研究显示CAG同时伴有IM与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病变相关〔4~6〕。CAG 属于常见病,在老年人群多见,慢性胃炎达到或涉及全部黏膜层,呈活动性状态,也就出现胃癌前情况〔7〕。西医方面治疗胃癌前情况,根除幽门螺杆菌(Hp),基本药物对症治疗,必要时行胃黏膜剥离术,营养,随访等〔8〕。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AG提高临床疗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证CAG伴IM作用明显,本研究探讨黄芪建中汤对其血清炎症指标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9〕同时行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10〕。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并经胃镜及病理确诊;②脾胃虚寒符合脾胃虚寒辨证标准;③选择55~75岁患者;④与患者沟通,征得同意及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⑤14C呼吸试验Hp感染为阴性的患者。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异常;②特殊人群(抑郁症、精神类疾病)。

1.3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海口市中医医院内镜病理活检诊断为脾胃虚寒型CAG伴IM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9例,男33例,女26例,年龄(65.18±5.37)岁;病程(25.3±9.1)年;伴IM情况: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31例、20例、8例。对照组59例,男36例,女23例;年龄(63.53±6.81)岁;病程(19.25±8.52)年;伴IM情况: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34例、19例、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治疗方法

1.4.1治疗组 经典方剂:黄芪建中汤。组成:黄芪30 g,饴糖(烊化)30 g,芍药15 g,桂枝15 g,生姜10 g,大枣6枚,炙甘草5 g。采用医院煎药房统一煎煮,密封条件下煎煮好后制成袋装合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疗程3个月,

1.4.2对照组 给予胃复春片(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40003),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疗程 3 个月。

1.4.3胃镜检查 患者随访及胃镜复查,进行前后治疗比较。

1.5疗效观察

1.5.1中医证候积分 采用Likert五点评分法〔11〕对中医诊断标准中脾胃虚寒证CAG伴IM老年患者中医证候缓解的程度。5分为严重,4分为比较严重,3分为一般,2分为较轻; 1分为没有。

1.5.2萎缩与IM情况 治疗前后行胃镜检查,胃窦部位距离幽门口约 2 cm 处的大弯、小弯、前壁和后壁各取一块黏膜活检(共4块),以考核疗效,黏膜的炎症程度、萎缩、IM按Whitehead标准,分为轻(+),中(), 重()。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35,P=0.03)。

2.2两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炎症程度上比较 见表2、3、4。治疗前两组萎缩程度、IM程度及炎症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萎缩程度、IM程度及炎症程度逆转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n,n=59)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下表同

表2 萎缩程度及转归比较(n,n=59)

表3 肠化生程度及转归比较(n,n=59)

表4 炎症程度及转归比较(n,n=59)

2.3两组血清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改变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5。

2.4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5 两组血清血疫功能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下表同

表6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5两组血清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7。

表7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3 讨 论

CAG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本研究以胃隐痛、胃胀纳差、乏力、便溏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中医考虑老年患者其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年老体衰、劳倦过度、饮食所伤、感受外邪、情志失调,久病导致脾胃受损,以致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脾胃失养而作痛;缠绵反复难愈,最终导致脾胃损伤,气血不能濡养胃腑,而导致CAG病变,久则腺体萎缩。脾胃,人身之坤元也。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故脾胃为百骸之母。庸师治病,坏人脾胃者多矣,此预养其子者,先戕其母也,岂豫养之道哉!饥困劳倦,中气虚寒,此方主之,五脏六腑,百骸九窍,皆受气于脾胃而后治,故曰土为万物之母。若饥困劳倦,伤其脾胃,则众体无以受气而皆病,故东垣敦敦以脾胃为言也。是方也。劳倦伤脾,中气不足,懒于言语,恶食溏泻,日渐瘦弱者,此方主之。懒于言语,故四肢勤动不息,又遇饥馁,无谷气以养,则伤脾。伤脾故令中气不足,懒于言语。脾气不足以胜谷气,故恶食。金匮要略曰“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虚劳病,不仅里虚,表亦虚,表里俱虚故云“诸不足”,故于小建中汤中加入实表之黄芪。本方是在小建中汤中再加黄芪,其适应证为小建中汤又见黄芪证者。黄芪味甘,微温,《神农本草经》谓其“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黄芪、甘草,甘温之品也,甘者中之味,温则中之气,气味皆中,故足以补中气。黄芪能补虚益精而使表实,表固则邪自去,加于小建中汤中更能补中益气。桂枝汤加饴糖而称为小建中汤,大量饴糖治疗中虚有寒而腹中隐痛不适者。桂枝能建中散真寒,益中气,温中阳。用芍药者,取其味酸,能泻土中之木,能健脾而和肝。甘草能调中而益气,生姜可使益胃,大枣可使和脾。

本研究结果如于鹏飞等〔12〕认为CAG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 与IL-8 等异常上升,提示机体免疫功能明显改善。如吉文龙等〔13〕提出CAG伴IM患者胃黏膜涉及全层并出现活动性炎症,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研究显示黄芪建中汤具有修复胃黏膜损伤,有效改善CAG患者的炎症反应,机体免疫功能明显改善〔14~17〕。中医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对CAG患者血清炎症指标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改善明显,部分病人萎缩可改善或逆转〔18〕。

猜你喜欢
黄芪证候脾胃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黄芪是个宝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