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野
多技傍身 抵不过人类辣手
提起美国超级英雄电影《X战警》,许多人都会为里面的“金刚狼(wolverine)”这一角色振奋。演员休·杰克曼在出演《X战警》前以为“金刚狼”的原型是狼,所以花了很多时间研究狼的动作、习性,等到电影开拍后才发现自己搞了乌龙:原来金刚狼“本尊”其实是一种叫做“貂熊”的动物,“wolverine”正是貂熊的英文名。它毛皮似貂、外型像小熊,矮壮而凶悍,被称为食肉动物中的“战斗机”,是个狠角色。不过,金刚狼并非美国特有,我国北方寒冷地带亦有分布,只是它们质地优良的毛皮没少招引来猎人的子弹,再加上受到气候变化及各种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命危矣!
貂熊是大平足,两只大脚垫子就像雪鞋,让貂熊更容易在深雪中穿行。
202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举办。这是我国首次主办《公约》缔约方大会。在大会筹备工作执行委员会办公室的支持和指导下,《环境与生活》杂志将持续刊登更多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普文章。
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会标的设计理念源于中国的剪纸艺术和印章文化。标志整体形象既充满亲和力、富有记忆点,又紧扣主题,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会标以不同元素组成一滴“水滴”,也是一粒“种子”的形状,“水滴”意味着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之源,“水滴”中包含的身着民族服装的小女孩、大熊猫、孔雀、蝴蝶、梅花、浪花等元素,以甲骨文做背景,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契合大会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表达出《公约》的2050年愿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球共建生态文明的愿望。
会标右下角的“中国昆明”印记,既表明了本次COP15的举办地,也展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印章文化;会标运用甲骨文作为设计背景,由山水林田草、花鸟虫鱼等文字组成。作为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甲骨文从无到有,一步步推动着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向世界讲述东方文明古国的历史和内涵。
貂熊又名“狼獾”,栖息于北半球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尤其喜欢在亚寒带针叶林和冻土草原地带游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从体型看,它们很像长着长尾巴的小型熊,但实际上和黄鼠狼是亲戚,在动物分类系统里属于食肉目鼬科貂熊属,是现存最大的陆生鼬科动物,仅次于海獭和几种大型水獭。
有人形容貂熊的“外形像獾,尾巴像貂,脚掌像熊,性情像狼”,就像林中的“四不像”。其身形介于貂与熊之间,身材矮胖,体长65~105厘米,尾巴长13~26厘米,肩高36~45厘米,体重9~30公斤不等。雌性通常比雄性小10%,而体重轻约30%。
貂熊大而结实的牙齿和强大的下巴,有助于它们撕下野外冰冻的腐肉。
气候变暖,冰雪消融,貂熊只能被迫迁往更高海拔的地区,生存环境越来越孤立。
貂熊需要大量的空间来满足生存需求,一只雄性貂熊的势力范围为600~1000平方公里,雌性为50~350平方公里。到了冬天,雄性的活动范围可覆盖2000平方公里以上。
在我国,貂熊只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阿尔泰山等人迹罕至的极寒地区,高山森林、苔原、开阔的草原和北方灌木过渡带都有过它们的足迹。
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俄罗斯北部、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都是貂熊的分布区。曾几何时,它们的分布范围还延伸到相对偏南的美国科罗拉多州、印第安那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但是这些地方的貂熊种群因为过度狩猎、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的干扰而最终消失。
对于很多野生动物来说,寒冷的冬季充满了考验,而貂熊却显得游刃有余。与大多数生存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动物相似,貂熊的耳朵较小,腿、脖子都较短。它们背部弯曲,和驼背似的。这意味着减少了热量散失的表面积,使其更易于在寒冷时保持温暖。
貂熊的身体被有光泽的棕色或棕黑色皮毛覆盖着,尾巴长,尾毛蓬松。它的一大特征是身体两侧有黄色或金色条纹,从头顶横向延伸到两边肩膀,一直延伸到臀部,在尾部相连,形状看起来像月牙,所以它也被称为“月熊”。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这身皮毛又长又厚,还能防水。解剖研究显示,貂熊是大平足,两只大脚垫子就像雪鞋,这样貂熊就更容易在深雪中穿行。
貂熊矮胖的体型、呆萌的外形和它们的战斗力看起来很不匹配,它们以“力量、狡猾、无畏和贪婪”著称,是夜间狩猎者。貂熊的学名是“Gulo”,它源于拉丁语“glutton”,意为“贪吃者”。
貂熊食性杂,有蹄类、啮齿类、鸟类动物及林木浆果都被它们囊入腹中,有时候也捕食狐狸、野猫等。同时,“处理”麋鹿等各种动物的尸体也是它们的日常工作,它们依靠灵敏的嗅觉和犀利的爪子甚至还会刨雪挖洞,捕食冬眠中的动物。
貂熊有着一副极好的牙口,甚至可将骨头咬碎。大而结实的牙齿和强大的下巴,有助于它们撕下野外冰冻的腐肉。
貂熊嗅觉和听力敏锐,它们能够闻到掩埋在深雪中的动物尸体,这在食物困难时期可是保命神技。不过它们视力较差,也很少发声,顶多偶尔吼一两嗓子。
它们四肢虽短,却很矫健,既是爬树高手,又是游泳健将。耐力也超强,有时能不间断徒步10~15公里(速度可能不超过每小时15公里),一天的活动距离可能长达45公里,这还是在零下几十度的雪原里。假如貂熊也有运动圈,一天不走个10万步估计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晒。
美国超级英雄电影《X战警》的主角“金刚狼”原型其实是貂熊,而不是狼。
1881年,欧洲发行的这张版画,主角是貂熊,从画面上看,貂熊神色凶狠。
貂熊披有带光泽的棕色或棕黑色皮毛,身体两侧有黄色或金色条纹,形状像月牙,所以它也被称为“月熊”。
在狼、美洲狮、黑熊、棕熊及金雕等体型更大的动物面前,年幼或缺乏经验的貂熊还是有可能成为猎物的。但成年、经验老到的貂熊有时候也能和狼、美洲狮甚至黑熊一较高下。貂熊的英文名“wolverine”和狼的英文名“wolf”同源,意思是“像狼似的”,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它的凶狠程度,着实对得起“金刚狼”的称号。
貂熊被人称为“捕猎机器”,只要一逮到机会,它们就疯狂捕猎。有时候捕获的猎物数量远远超出自己的食量,它们就以雪作为天然冰箱,把肉冻在雪里留着以后吃。寒冷的天气虽然不易逮到“鲜肉”,但也有助于保存更多的冻肉。
尽管个头只是肉食动物的中下游水平,貂熊却能放倒比自己大5倍的猎物。在积雪较厚的地方,大型有蹄类猎物(如獐鹿、野羊、麋鹿、马鹿和驼鹿)的大半截腿都会没入雪中,从而限制了它们的奔跑能力。这种情况下,貂熊腿短、脚掌大,脚上有肉垫,踩在积雪上的压强不及驯鹿的1/10,所以不容易陷进去,仿佛练就“雪上漂”的功夫。这么一来,貂熊在雪地里健步如飞,能轻松追捕这些大型食草动物。
貂熊在进攻时速度可以很快,有记录显示,其奔跑速度甚至超过48公里/小时。和很多猫科动物一样,它们靠咬住猎物脖子,切断其肌腱或气管的方式杀死猎物。
在抚养幼崽时,母貂熊会猎杀更多的中小型动物,例如野兔、地松鼠、旱獭和旅鼠。
像多数鼬科动物那样,貂熊会发出难闻的气味。雄性用自己肛门腺上的气味标记自己的领土和“冰箱”,先把自己的食物熏臭,这样就能防止其他动物抢走、偷走它们的食物。
貂熊不喜欢像狼一样群居,大多数时间都独来独往。非繁殖季节它们四海为家,无固定的巢穴,就在岩缝或其他动物遗弃的洞穴中休息,只在5~8月交配期,雄性和雌性才会短暂聚在一起。
雌性貂熊每两年交配一次,排卵是由交配诱导的。貂熊的婚配观念相当“狗血”,雄性和雌性都没有固定的交配对象,可谓“滥交”。
林海雪原独行者貂熊,从体型看很像长着长尾巴的小型熊,但实际上和黄鼠狼是亲戚。
对很多野生动物来说,寒冷的冬季充满了考验,而貂熊却显得游刃有余。
有意思的是,雌性貂熊可以自主控制受精卵发育的时机:如果眼下环境恶劣、食物匮乏,后代可能在主要生长时期出现营养不良状况,那么交配后的雌性貂熊并不会立即让受精卵发育,可能让其休眠长达6个月,待条件合适时,再使胚胎开始发育。
貂熊的妊娠期需要30~50天。为了产崽,怀孕的雌兽会在雪地、灌木丛或岩石缝隙中自己动手挖掘洞穴,修建两米宽、一米高、入口只有约30厘米的“产房”,供其分娩和哺乳,防止凛冽的冷风把幼崽冻坏。
幼崽通常在1~4月之间出生,一只雌性貂熊一胎能生1~6只,但这些幼崽并不一定是同一个爹。每只平均重约85克,全身覆盖着灰白色的毛,只能闭着眼睛吃和睡。小貂熊要满月之后眼睛才能完全睁开,同时毛色慢慢变成棕褐色,3个月大时断奶,5~7个月大时开始自行觅食,1岁大时成年,2~3岁时性成熟。在野外,貂熊的寿命一般为5~7年,但有些可以长达13年。
貂熊虽然生活在寒冷地区,但它们全年都活跃,即使在最恶劣的天气下也是如此,从不冬眠。深厚的积雪反而为它们的捕猎、囤粮、带娃提供了良好的庇护。人们认为,严寒的冬季深雪为貂熊提供了更多的食物资源。不仅有蹄类动物的尸体更为丰富,藏在雪里的啮齿动物(一种经常在深雪下被貂熊挖出的猎物)也比无雪条件下更丰富。
由于貂熊依赖于积雪很深的地方挖巢以保护幼崽,这就使其生存范围极易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北美洲研究貂熊的科学家观察到,在积雪急剧减少的地区,貂熊数量亦显著减少。
貂熊毛色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变化,确保毛色与其所栖息的环境一致,形成较好的保护色。貂熊的毛皮又长又厚,优秀的抗寒性能也引来人类的觊觎。
在北美洲,貂熊的活动范围已经缩水了37%。2006年发表在《保护遗传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美国的貂熊基因库太小、太分散,容易使貂熊失去遗传的多样性,从而失去进化上的优势而逐渐被淘汰。
北欧的斯堪的那维亚人猎杀驯鹿为食,但是人类用陷阱抓住的驯鹿时常被路过的貂熊“捡漏”。同时,它们也会光顾人类的小木屋和食物储藏室,偷吃屋主的食物,即使是罐头食品,面对它们锋利的牙齿也不堪一击。它们吃不完的还要用尿液或肛门腺气体分泌物做标记……貂熊的种种恶行在当地特别容易招人恨,也就难免遭到射杀。
此外,各地的农业、造林实践以及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貂熊及其猎物的栖息地。
在我国,森林砍伐、天然火灾等是貂熊栖息地丧失的主要原因。人类还在其栖息地兴建滑雪场地等休闲娱乐设施,开发基础设施,开通运输走廊等。随着栖息地不断减少和破碎化,貂熊各种群之间的连通性降低。此外,气候变暖加剧了这种严峻形势,冰雪消融,积雪量达不到母貂熊造窝产子的需求,貂熊只能被迫迁往更高海拔的地区,生存环境越来越孤立。
早年间,人类还曾无节制地猎杀过有蹄类动物,造成貂熊的猎物短缺。有时候,貂熊还被困在为其他动物设置的陷阱中,进一步增加了意外死亡的数量。
值得注意的是,貂熊数量少,分布稀疏,机动性极高,哪儿冷去哪儿,因此科研人员在偏远的冰冻地区收集信息往往面临严峻的后勤挑战,使得学术上对貂熊的认知匮乏,难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保护。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新疆的阿尔泰山没有发现貂熊活动的迹象。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的貂熊种群分布范围目前不超过8万平方公里,总数可能少于200只,《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红色名录·脊椎动物篇》已将其列为“濒危”等级。所幸,近年来,停伐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持续推进,让大兴安岭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恢复。2019年11月,大兴安岭地区的北庆森林资源管护区通过红外相机两度拍到貂熊的活动身影。
有研究人员指出,今后关于貂熊的保护工作应集中关注貂熊的生态习性以及栖息地的选择和保护。
小貂熊一般长到5~7个月大时开始自行觅食
貂熊牙口好,甚至可将骨头咬碎。
森林砍伐、天然火灾等是貂熊栖息地丧失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