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哲
创伤性气胸属于临床急诊科的危重症之一,起病急、伤势严重、病情复杂且变化快,容易诱发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休克等急性并发症[1-2],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救治是目前成功抢救的关键[3]。快速建立胸腔闭式引流是临床抢救成功的关键,但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所使用的引流管管径较粗,且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对患者局部组织的损伤较大,患者术后活动不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限制[4-5]。本研究探讨中心静脉穿刺针穿刺在创伤性气胸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9例创伤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56例。纳入标准:均符合《创伤性血气胸的外科诊断与治疗》[6]相关诊断标准;年龄≥18岁;病例资料与随访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障碍、严重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呼吸衰竭、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全身感染性疾病;处于哺乳期及妊娠期。观察组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1~67岁,平均(40.28±7.46)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20例,锐器伤16例,坠落伤12例,挤压伤8例;损伤严重程度评分(26.03±3.51)分。对照组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20~65岁,平均(41.02±6.17)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18例,锐器伤17例,坠落伤10例,挤压伤8例;损伤严重程度评分(25.84±2.96)分。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损伤严重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治疗,具体操作:常规皮肤消毒后,使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患者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行1 cm左右皮肤切口。使用止血钳将患者皮肤组织及各肌层组织钝性分离,刺破胸膜进入胸腔后置入硅胶引流管,引流管直径6 mm。将切口紧密缝合,并将预留管固定于患者胸壁,以无菌敷料覆盖,另一端连接无菌水封瓶,建立闭式引流。
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心静脉穿刺针穿刺的胸腔穿刺引流术。前期准备及穿刺点与对照组相同,使用中心静脉穿刺针穿刺患者胸腔,穿刺成功后使用扩张器扩张皮肤,然后将导丝经中心静脉导管送入胸腔,拔出导丝后将导管固定于患者胸壁上,连接无菌水封瓶,建立闭式引流。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穿刺完成时间、肺复张时间、置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胸腔闭式引流术后1,3,7 d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不张、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包裹性积液。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穿刺完成时间、置管时间、肺复张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观察时间比较
2.2 两组术后1,3,7 d血清CRP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3,7 d血清CRP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创伤性气胸是由于各种外伤所导致的胸腔内出现大量积血、积液,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对单侧肺或纵隔产生压迫,影响呼吸以及血液循环,导致呼吸衰竭以及循环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是外伤创伤后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7-8]。对于创伤性气胸患者,最为常见且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是胸腔插管闭式引流,但传统的闭式引流管较粗,对组织创伤较大[9-10],患者易出现呼吸困难、缺氧以及氧饱和度低,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法,可改善患者全身症状,有效恢复患侧肺功能,并有助于动态了解患者胸部损伤情况,排除张力性气胸发生的可能[11-12]。中心静脉穿刺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由于临床操作简便、用时较少,为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且中心静脉穿刺针对机体创伤较小,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恢复快,易于患者接受[13-14]。
本研究探讨分析中心静脉穿刺针穿刺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在创伤性气胸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穿刺完成时间、置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研究报道结果相似[15-16],中心静脉穿刺针穿刺的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有效缩短患者穿刺完成时间及置管时间、促进患者治疗康复,从而减轻有助于减轻患者及家庭的医疗经济负担,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护理治疗对策。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CRP水平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心静脉穿刺针穿刺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患者影响更小,机体炎症反应更轻,同时对患者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7-18]。
综上所述,中心静脉穿刺针穿刺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应用于创伤性气胸急救患者中,可有效缩短患者穿刺完成时间、置管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同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机体炎症反应程度,是一种有效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