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探寻异学段音乐教学—以《金蛇狂舞》为例

2020-06-28 12:23:38
名师在线 2020年17期
关键词:狂舞聂耳初高中

华 芳

(江苏省无锡市湖滨中学,江苏无锡 214001)

引 言

在刚刚落幕的江苏省基本功比赛中,专家点评:“这节高中的音乐课不少老师上成了初中课。”同时,笔者了解到,很多音乐教师面对初高中相同的音乐教学内容,如《金蛇狂舞》《流水》等,采取异学段、同课同构教学;另外,也有一些教师在进行初高中音乐教学设计时,未将“异学段特征”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本文主要针对异学段、同课异构进行探讨。

一、初高中学生特征及音乐课程目标比较

(一)初高中学生学段特征及能力不同

初中生处于躁动不安的青春期成长阶段,从生理、心理、知识构架来说与高中有所区别。总体而言,由于初中生知识储备、音乐技能及学习能力有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知识。

与初中生相比,高一学生在经历中考后身心得到了质的提升,同时知识结构体系更加完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后,他们乐于运用已有知识来查阅资料、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等。课上,高中生表现出更强的主人翁意识,乐于变“学生”角色为“小老师”,做知识的分享者与传播者。因此,由于初高中学段特征及学生能力不同,课堂呈现必然不同。

(二)初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对应课程目标不同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总目标提出: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1]。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目标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进行表述。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生通过对音乐课程学习,参与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音乐听赏、表现与编创能力,保持并增进对音乐的持久兴趣[2]。通过这门课程,培育和发展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方面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第一,义务教育阶段强调对音乐学科本体的重视,音乐学习的兴趣建立在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基础上。高中音乐课程则强调“培养和发展音乐听赏、表现与编创能力”。学生只有在初中阶段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才能在高中阶段利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大胆自信地参与艺术表现与编创活动,从而获得更好的审美感知及对音乐的持久兴趣。由此可见,初高中音乐课程目标不同且相辅相成。第二,义务教育阶段将音乐课程总目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进行表述[3];《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则进一步明确了三维目标的综合内涵,表现为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的内在规定,明确界定了每个目标的实质性内涵。

基于以上学生学段、能力、课程目标的不同,初高中异学段、同课必然呈现不同的音乐教学设计及实施情况。接下来,笔者将以《金蛇狂舞》为例进行“异学段、同课异构”实例评析,希望给音乐教育同人带来启发。

二、《金蛇狂舞》在初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施案例评析

这两个学段教学内容来源于江苏凤凰儿童出版社七年级上第二单元“中国龙吟”中代表作品《金蛇狂舞》和人音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元第二十节“人民音乐家”中代表作品《金蛇狂舞》。

教学对象:初一年级

教学课题:中国龙吟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竖笛学习《摇篮曲》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作曲家聂耳;了解作品由《倒八板》改编;学生通过聆听与感受作品,能够说出作品表现的内容;在感受音乐表现民族传统节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2)学生参与作品的节奏、音色、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分析;听辨打击乐器“锣”“鼓”“镲”;感受作品热闹、欢腾的情绪。(3)聆听并记忆《金蛇狂舞》第三乐段,学生通过积极聆听、参与填空、节奏练习、歌唱、竖笛演奏,感受、体验并能认识创作手法“螺蛳结顶”“对答呼应”以及这种创作手法表现出的作品内涵。(4)竖笛学习《摇篮曲》。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教学课题:人民音乐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金蛇狂舞》与聂耳

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音乐家”聂耳并了解其生平、代表作及对创作和社会产生的影响;能够说出《金蛇狂舞》反映的时代特征及对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能够对“人民音乐家”感到敬佩、对民族音乐及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心生热爱与赞颂。(2)聆听全曲,对比聆听《金蛇狂舞》三个主题,完成一张音乐表现要素分析表;并说出作品曲式结构。(3)重点聆听《金蛇狂舞》第三乐段,说出民族音乐创作手法“螺蛳结顶”“对答呼应”及其作用;通过歌唱、击鼓等方式表现作品内容,感受作品情绪;尝试以小组为单位用“螺蛳结顶”“对答呼应”的创作手法进行编创。(4)探索《老六板》《倒八板》《金蛇狂舞》之间的联系,理解“凡忘工”,从而理解《金蛇狂舞》。

(一)对比评析一:对比初高中“教学目标(1)”

关于作曲家聂耳的介绍,初高中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深度是不一样的。初中生以熟记作曲家姓名为一级目标,能够说出聂耳的代表作品及生平为二级目标;高中生则是探究形成作品的原因,理解作品背后文化,笔者做如下安排。首先,考虑到聂耳的生平及代表作品在初中阶段已学过,高中阶段则侧重于学生先通过自主探究,了解聂耳生平的几个重要事件:“1933年加入共产党”“左翼音乐运动”“深入群众,学习民间音乐创作方法”。其次,结合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分析、表现,充分理解聂耳在作品《金蛇狂舞》中为什么会采用民族音乐的创作手法。这都与聂耳“深入群众,学习民间音乐创作方法”是分不开的。最后,笔者在高中课堂中加入讨论环节,得出聂耳在抗战时期创作这部表现节日欢腾、喜庆情绪的作品不仅是用音乐为人民增添生活的乐趣,更是为了鼓舞人心,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斗志。这与聂耳“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入革命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这时候,学生就不难理解作品的时代性与社会功能了。与此同时,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作曲家聂耳为什么被称为“人民音乐家”,从而对其产生敬意,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产生热爱之情。

(二)对比评析二:对比初高中“教学目标(2)”

初中《金蛇狂舞》位于七年级第二单元,学生此时对音乐表现要素及如何欣赏音乐比较模糊。在这里,笔者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现音乐要素之美,感受作品表现的情绪,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聆听及思维习惯。

高中生学习高一音乐教材第一单元时便会重新梳理音乐表现要素,再加上初中学习的音乐基础,此时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张关于音乐表现要素的分析表格,并说出曲式结构。这体现出高中音乐课程目标要求:运用已有的知识及经验解决现实问题,自主获取新的知识,从而获得审美体验、文化理解。

(三)对比评析三:对比初高中“教学目标(3)”

初中教学时笔者运用了竖笛进行“螺蛳结顶”“对答呼应”环节的学习,通过竖笛吹奏,让学生熟悉主题并加深对这两种创作手法的印象。除此以外,笔者还加入了歌唱、填空、节奏练习,这为开展高中阶段的“编创”活动打下了基础。

高中教学则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自己总结“螺蛳结顶”的特点及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歌唱、击鼓、模拟赛龙舟等艺术表现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达到深化作品情感体验,这也与高中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深化作品情感,突出学科特点”相契合。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学生已通过感性认知获得了一定的理性思维,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此时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编创便是顺理成章。这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内容:“学生要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参与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音乐听赏、表现与编创能力,保持并增进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四)评析四:“高中目标(4)”对比“初中目标(1)”

高中目标(4)考虑到高中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强于初中,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寻找资料,自主探究得知“《倒八板》是将《老六板》结尾部分进行变化发展并作为新作品的开始”。同时,基于初中阶段对民歌《茉莉花》等作品的学习,高中生有了一定五声调式分析的能力。教师通过谱例讲解 “从《倒八板》到《金蛇狂舞》运用了‘凡忘工’即凡(mi)改为工(fa)”就水到渠成了(见图1)。这一知识点在初中只是提到,在高中阶段学生则需要真正理解。因此,学段不同,教学目标设置也会不同。

图1

结 语

本文中笔者以《金蛇狂舞》为例,对同课、异学异构进行分析,说明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时应考虑学段特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接下来,笔者将针对“同课异学段不同评价内容”以及“初高中音乐教学,如何进行符合学段特征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进一步探索,希望在音乐教育的道路上奋发前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狂舞聂耳初高中
化险为夷靠淡定
十二生肖·蛇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青年心理(2021年29期)2021-05-23 13:30:20
九州狂舞庆丰收
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0-27 01:29:14
狂舞的野花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5:04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民族音乐(2019年4期)2019-09-13 06:26:04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也谈初高中衔接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
1934年是我的音乐年——聂耳的歌曲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