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认识古琴

2020-06-27 14:08贝保中
父母必读 2020年6期
关键词:俞伯牙弹琴古琴

贝保中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随自爱,今人多不弹”,这首优雅又像谜语的诗,说的就是古琴。让孩子了解古琴,只是一个契机,可以从古琴开始引导孩子对古诗、古画、古代人的生活方式等传统文化的知识有更多的兴趣和做更深的了解。

学乐器的孩子越来越多,他有没有问过:“古时候的小朋友学弹琴吗?他们弹的什么琴啊?”

每次说到“琴棋书画”这个词时,孩子会不会问:“我见过围棋和中国画,可这里说的‘琴是什么样子呢?”

读到《诗经》中的第一首《关雎》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时,孩子会不会又很好奇地说:“我也想听听这首打动了女孩子的琴曲。”

是啊,古时候的琴什么样?会发出什么声音?古人是照着琴谱弹琴吗?当孩子问到以上种种问题时,都是我们趁机给孩子介绍一种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的好机会。

每张古琴都有自己的名字

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着一张古琴,是唐朝雷威所制的大圣遗音琴,但是它和出土于曾侯乙墓的古琴长得非常不像,这也就是说,中国的古琴是在不断地进行着演变的。古琴和其他乐器也有一点不同,就是每张琴都有自己的名字,故宫珍藏的这张琴就叫“大圣遗音”。

中国自古就有伏羲治琴、舜做五弦琴之说。琴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独一无二的位置,被称为是圣人之器,据说只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些有大智慧的人才能用日月星辰、龙凤神鸟制成琴。在古人以为雅事的琴、棋、书、画中,琴排第一,可见琴也是古代文化最高地位的象征。

到画里去找找古琴和古筝

大部分小朋友都见过古筝,那么古琴和它有关系吗?应该说,它们同是弹拨乐器,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古琴在尧舜时期就已经出现,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而古筝又称“秦筝”,从乐器瑟发展而来,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比古琴晚了足足两千年。由于古筝的面板上不像古琴那样有厚厚的大漆保护,所以很古老的筝没能保存到现在。

古琴又称“七弦琴”,有7根弦,体形较小,长为1.2米左右,宽为25厘米左右。而古筝往往都有13根以上的弦,外形上也比古琴大,一般长为1.6米左右,宽约40~50厘米。弦数的不同导致它们的演奏方法也不一样。古琴称为“抚”——左手按弦,右手拨弦。而古筝常用演奏手法是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用左手在筝柱左侧控制弦音的变化,润色旋律。

古琴的音量较小,音色低沉、浑厚,风格古朴,是高雅的象征,一定要在安静雅致的场所,或有三五知己时弹奏。右上角的这幅宋徽宗的弹琴图就是古时古琴弹奏场景最为准确的展现。而古筝音量较大,音色相对华丽悦耳,多出现在大的庆典、祭祀仪式上的乐队里,或者是在茶坊酒肆等喧闹的地方演奏。

古琴的声音什么样?

古琴的声音很特殊,是由1/3种声音组成的。只弹空弦叫作散音,可以比作大地的声音,宽广辽阔。左手在整条琴弦的1/2、1/3、1/4及1/5的节点上弹奏时,声音清亮纯净悦耳,好似天上仙女环佩碰撞,这称作天音。左手按弦在七条弦之间滑动,有着高低起伏变化的声音叫作人音,好像和朋友对话一样一问一答。所以古琴在众多乐器中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腹内藏有诗书、懂得用琴达意的人才能演奏它。

古人常说“知音难觅”,指的就是用古琴弹奏出的乐曲多带有弹奏者的情感和想说的话,很少有人都能听懂。

古琴有谱子吗?是怎么學的?

古琴最早的琴谱《幽兰》现今保存在日本正仓院,是唐朝传到日本的,是用描述的文字记录古琴是怎么演奏的。唐朝时,一位叫曹柔的人,把文字曲谱改造成减字谱,一个字中包含了左右手的位置和演奏的指法,一直沿用至今。

学习古琴不是很难,但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学,只有名师才能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自古以来古琴没有自学成才的,它有一整套自己的教学体系,更重要的是一对一教学,老师要因材施教。

古人在哪里弹琴?

据说春秋时期,鲁国的著名音乐家公明仪在郊外对着一头牛弹起了古琴,才有了“对牛弹琴”一说。那么古人真的会对着牛弹琴吗?才不会呢!

在很多古画中,我们能看到古人弹琴所处的环境,大都是在景色优美的地方操琴,或是空阔的水边空地,或在孤松下的巨石上,或是茂林修竹之间,或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旁边除了一二与弹琴者一样风姿高雅的人,便是烹茶煮酒的童仆。可见,古人弹琴讲究“地清境绝”。这样的场景,在古诗中也很多见。王维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白居易是“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俞伯牙和钟子期因一曲《高山流水》成知音的故事流传千古,至今人们也广用“知音”一词来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其实,弹琴高手俞伯牙学琴的故事也非常有趣。

文献记载,教俞伯牙弹琴的老师叫成连,俞伯牙跟着成连学了3年琴之后,自认为已经把老师的琴技都学到了。于是,成连说要请自己的老师方子春继续教俞伯牙弹琴,他带着俞伯牙乘船越海到了蓬莱山。成连让俞伯牙在蓬莱岛上等候,说去请老师,就驾船离开了。许多天过去了,俞伯牙每天盼望名师驾临,可眼前只有苍茫大海、群鸟翔鸣。在寂静而又气象万千的山水之间,俞伯牙终于明白了成连的用意: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师。

古琴是怎么做出来的?

弹琴在古代是一件雅事,弹琴的人多为精神不凡、学识过人的高人,古琴本身也很贵重。古人用重金买琴、用数十亩良田换一张琴的事情不少见。古琴为什么如此贵重呢?

古琴的制作,从选料开始就非常严格。制琴要选几百年以上的老青桐木、杉木和梓木。木头上不能有结和疤,否则不仅不美观,还会影响琴的声音。

选好木材之后,需要在木板上画出琴的形状,然后开始挖槽腹。这个过程需要亲手用工具一下一下地挖,这道工序在古代称为斫(zhuó)琴。因为古琴的制作讲究因材治琴,制琴师傅对每块木头的处理不一样,在斫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制出一张能替演奏者“说话”的琴。现在绝大多数做琴的工厂是用数控机床来完成这个工作的,少了人在斫这个过程中对木材的把握和控制。

槽腹挖好之后,把梓木做好的琴底和琴面板黏合在一起,要等胶干。很久后,才能开始裹上葛布上灰胎这个过程。这还是一个需要耐心等待的步骤。木材会因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出现不同情况的变形,这就需要有经验的名师处理了,要应对各种不可知的情况。

灰胎上好后,要等很长时间。之后,繁重的打磨、上漆的工作开始了。每一次上漆都需要手工完成。打磨光滑,上一层漆,干透后用砂纸再打磨。这个过程需要重复多次,直到琴的表面变得平滑细腻。制琴师必须要有高超的漆艺,才能让琴的表面形成厚厚的保护膜,使琴历经千年不坏。

最后,还需要在琴上刻上琴的名字和诗文、题记。

一张纯手工制作的古琴大概需要100多道工序,花费2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

猜你喜欢
俞伯牙弹琴古琴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寻访千年古琴
高山流水
弹琴换牛
弹琴蛙
小蟋蟀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小水滴
古琴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