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5G时代下如何助推中国传统文化节目的发展

2020-06-27 14:07王自强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诗词传统时代

王自强

摘    要:随着5G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节目正处于迅猛发展的状态中,而中央广播电视台在发展传统文化节目的过程中,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注重与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以及多元媒体双方互动等,生产出《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汉字书写大会》和《朗读者》等的节目。基于此,在本文研究中对这些节目进行分析时提出:在5G时代的不断发展下,对于传统文化节目来说,只要从内容上生产出高质量产品,并借助5G时代的技术实现形象与交互融合,不断提高节目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才能更好地助力中国传统文化节目的发展。

关键词:5G时代;中国传统文化节目;发展

引言

在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了5G商用牌照,这充分意味着中国已全面進入5G的商用元年。5G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高速、安全和自由的联通。目前,5G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电视产业中,而“回归大屏”也成为5G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各种现象级的中国传统文化节目得以迅速发展。而自从2017年以来,中央电视台生产出许多高质量的传统文化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朗读者》和《国家宝藏》等,收视率非常高[1]。在2018年,传统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信中国》等出现收视高峰。进入2019年后,文化类节目的发展速度更加迅速,而如何充分发挥5G时代的重要优势来助力传统文化节目的发展,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加强文化传承,讲好中国故事

(一)充分凸显国家文化自信,提高民族认同感

在5G时代下为提高传统文化节目的收视率,需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断提高国家民族认同感。例如,在《国家宝藏》文化节目中,节目中充分讲述国家形象故事、将国宝珍宝背后的民族故事讲述出来,有助于更好地唤醒中国人的民族情感。

在传统文化节目《国家宝藏》中,集中纪录片、戏剧表演与演播室综艺的重要优势,在舞台上的叙事策略具有张力。在多种叙事方法的应用下,在节目播放中密切抓住广大受众的心理需求,一方面,让受众可以充分感受文物温度;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呈现国家人文精神,凸显国宝背后的众多感人故事。通过对一个有一个真实感人故事的呈现,让观众明白中华儿女的责任感,并学会如何守护国家瑰宝,如何去进行传统民族精神传承。中长期以来,文博类节目的主题比较宏大,且叙事恢宏,但与普通观众存在着一定的疏离之感。因此,在5G时代下的中国传统文化节目发展中,更加需要继承传统文化[2]。

(二)注重仪式化传播,充分凸显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5G时代下的传统文化节目发展中,更加应当关注仪式传播,不断提升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例如,在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中,观众与参赛者就通过仪式的形式来渲染比赛中的狂欢气氛。参赛者通过百人团、下一个选手等完成诗词竞赛,并取得相应的追逐赛资格,这是对于古代行酒令时游戏的改造,而“飞花令”也成为对手间的较量。而在节目现场,有观众会因为台上选手出现失误而感觉到叹息,还有的观众为台上选手的优秀表现而鼓舞。由此可见,在大赛现场,其不仅仅是诗词的相互比拼,而且还是诗词背后各种情感的互动与分享。寓教于乐与寓教于情成为该节目传播的重要特征,这种仪式化的传播方法让传统文化得以更加科学的传承[3]。

二、关注价值引领,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一)借助集体记忆来引发观众共鸣

在5G时代下,对于广大受众来说,他们迫切需要一种节目来让自己充分沉淀下来,并赋予他们一定的思考回味空间。而通过朗读可以更好地释放情感,并传承中华文化,这与受众自身的需求密切联系起来。在中国传统文化节目《朗读者》中,就借助个体记忆来呈现真实情感,而通过集体追忆来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在节目《朗读者》中通过对不同个体人生故事的阐述,充分体现出故事背后的各种人生哲学[4]。

特别是在5G时代的不断发展下,大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而加强内容创新、注重与大众的情感传递与交流,这可以塑造优质的节目形象,对提高节目文化影响力产生积极意义。对于节目《朗读者》来说,其每一个小人物背后的故事都会激发起观众的内心情感,这也是其收视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二)用小人物体现大情怀

在中国传统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其将音乐与诗词充分融合起来,并创设出一种“音美意美”的美好意境。通过节目播放,不断引领大众去领会中华诗词的美[5]。其与《国家宝藏》不同的是,其没有宏大的主题。同时,也和《中国诗词大会》中的仪式化完全不一样,更与《朗读者》中蕴藏着的集体追忆有所差异。对于《经典咏流传》来说,透过小人物视野来呈现大情怀。《经典咏流传》节目的受众定位非常广泛,在节目中围绕音乐、文学等的特征来科学选择主题,并在发展中邀请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与不同地域的人来作为嘉宾,节目的包容性比较强。“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样一首歌《苔》,在节目中,在支教老师与贵州山区孩子的共同演唱下,引起无数观众的共鸣。这首小诗中蕴藏着积极向上的内容,正所谓“也学牡丹开”。且诗词 中体现出贵州大山中坚强、乐观与积极向上的孩子,他们就像诗词中的苔花,虽然比较微小,但仍然独自绽放。因此,《苔》引起强烈的观众共鸣,其内容深入到广大观众的心目中。在音乐以及歌声的引领下得以迅速传播,通过小人物来体现出大情怀。

三、充分发挥5G技术的重要优势,实现多元媒体的科学互动

(一)多元视角与沉浸式体验的互动

伴随着5G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清化与智能化在为电视台带来优良机遇的同时,也给电视台发展带来诸多困境。而4K+5G+AI的发展模式,将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节目的发展中,可充分融合5G技术来促进现实与虚拟现实的结合,将混合现实应用于传统文化节目化中,这可以为观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沉浸式体验。目前,5G技术处于高速化发展状态中,极大转变了受众的传统观看思维,在感官沉浸感与体感交互性下,为观众带来更多优质的体验。用户可以借助佩戴VR设备来直接达到“伸手可触”的效果,同时也可以用手机屏幕来替代VR设备,在裸眼VR的技术应用下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这可以为传统文化节目的收视率提高带来积极影响[6]。除此之外,在5G网络的不断发展下,其一方面具备一定的多屏分享作用;另一方面,对于用户之间的分享视频行为比较支持。在电视与各种移动设备终端传播视频内容,还可以在VR端实现同步展示,同时可以支持多用户在相同环境中观看中国传统文化节目,这可以更好地促进用户与家人、朋友的共同体验,让“大屏节目”在虚拟沉浸方法的应用下得以充分回归。

(二)促进传统大屏与“竖屏”的结合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节目来说,其想要达到一个更为优质的传播效果,必须要实现“竖屏”和自媒体的有效融合。对于文化类节目来说,当它们在发展中寻找到自身与自媒体的科学融合点,就可以很好地提升传播效果。在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节目的发展中,在节目官网、建设专业官方微博以及和其他视频网站建立合作关系的方法,不断拓展自身的传播渠道。除此之外,也通过手机APP与客户端来加强多屏联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节目来说,只有加强对传统文化資源的开发,并充分利用形象化以及交互式的传播模式,更好地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可以塑造大众的优良核心价值观,在5G时代下充分应用各种传播手段来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可提升节目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对促进节目互动性的提升产生重要意义,如此一来,才能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雁红.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发展特点[J].中国有线电视,2020(04):443-444.

[2]张娜.河南卫视文化类节目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1):135-136.

[3]张婷.论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J].传播力研究,2019,3(36):23-24.

[4]周韦希.中国传统文化节目的多元创新思考——以《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2):121.

[5]刘洋.中国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发展轨迹与文化反思[J].科技传播,2018,10(14):50-51.

[6]靳雪妍. 央视传统文化节目研究(2013-2017)[D].湖南大学,2018.

[7]任晶晶. 《经典咏流传》让经典流行起来[N]. 文艺报,2018-02-28(004).

[8]魏红珊. 在“传承”中“创新”[N]. 中国艺术报,2016-12-26(003).

猜你喜欢
诗词传统时代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少年力斗传统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