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梅
近年来,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引发了农民进城务工的持续高潮,随之而来,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大多与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父母的亲友一起生活,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保护环境,已经引起了很多譬如隔代抚养、儿童心理健康以及人身安全受侵害等严重问题,继而还可能导致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失衡,影响教育的顺利实施。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要选择外出务工,使“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长;“留守儿童”不仅难于接触到新鲜事物。家庭结构不完整,“留守儿童”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家的温暖,生活枯燥;普遍存在缺乏卫生习惯,卫生状况极差,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留守儿童”一般由祖辈照顾。由于农村老人文化水平低,有的甚至是文盲,仅能以语言传授世代间的经验,无法给孩子以先进的现代教育。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在教育阶段便存在着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更缺乏良好教育的问题,这无疑会给这些孩子以后的成长留下许多缺憾。另外,由于与父母分离,缺乏沟通,孩子们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困难、疑惑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解决和疏导,致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如正常家庭儿童好。而且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護人监护不够,使得这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加之作业本上不断出现的红色“×”,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出现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留守学生成了无拘无束的“野马”,并由此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道德情感的缺失严重。有些孩子因此变得自私、任性或性格孤僻。“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与其他儿童相比,“留守儿童”身体普遍发育不良,有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他们存在性格缺陷,十分内向、自卑、逆反、孤僻,情感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总是以自我为中心、非常霸道。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出现了诸多问题。由于这些影响是潜在的,平时不易察觉,不觉中埋下了很多无法预知的“雷区”。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即使得到解决,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会给和谐社会构建带来隐患,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与有待解决的问题。
总体看,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缺乏规划,应对措施乏力。教师与“留守儿童”及其家长沟通有限。对部分年轻的“留守儿童”父母,他们在经济利益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的偏差,不再安于农村生活现状,对农村的家庭责任感弱化,使得一部分家长忽视或顾不上照料儿童的身心健康。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艰巨而紧迫的重大社会问题,目前,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刻不容缓。特别对于我们农村更是要加大力度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应该认真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应该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是重中之重。
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自我体验,不同的自我控制,都会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发展,我认为,必须培养“留守儿童”的个人素质。首先,对“留守儿童”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从而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人们的影响,因而对身心健康有益。其次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鼓励“留守儿童”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敢于面对,敢于挑战,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也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来源之一,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采用“三位一体”矫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需要家长、老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协作。平等的爱,担负起“师长”的责任;无论所面对的孩子是优是劣,都应一视同仁,待之以爱千万不能随个人兴趣,利益来选择,否则就是不真正的“爱”。教师加强与儿童的沟通与交流,真正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力所能及地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用真情去关心爱护孩子,做“留守儿童”的良师益友,善于与他们沟通,给他们以生理和情感上的安全感;关爱每一个“留守儿童”,教师要用真情的爱,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灵,让每个“留守儿童”都能体会成功的愉悦。真挚的爱,加大帮扶的力度;无私的爱,搭起潜能的平台;教师要注意“留守儿童”身上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潜能。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提高“留守儿童”的自信心,为“留守儿童”搭起发挥他们潜能的平台。
教师要成为他们成长的引领者,他们潜能的唤醒者。善于辨证地、发展地看待每一位“留守儿童”,真正做到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空间。政府应该着力配合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群人仍在加大,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必须把“留守儿童”的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改善“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社会对于孩子的成长负有及其重要的责任,我们有义务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涉及社会转型的众多问题,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加强统筹规划,形成以政府为主的领导协调机制。政府要着力建立和形成“留守儿童”工作的协调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也要利用各种力量,形成调动各方积极性的社会帮扶机制。同时,还应发挥政府在制度创新和政策牵引方面的优势,着眼为外出务工人员离乡就业解除后顾之忧。针对“留守儿童”多,其厌学情绪严重、思想性格孤僻、管理难度大等现状,为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学校对儿童发展规律及专业理论出发,举办家长学校。通过对监护人的培训,来提高监护人的监护意识和监护水平,优化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管教水平,改进家庭教养方式,加强家庭与学校的交流,从而达到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