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夏
教学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发现间隔排列中物体个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
发现和概括规律。
课前准备:
学习单、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间隔
(一)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我带来了一组图形。
(课件依次出示圆、五角星、圆、五角星)下一个图形是什么呢?谁来猜猜?
(生说一说并说明想法。)
师:观察这组图形,这两种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生说一说。)
师:对,从圆开始,到五角星结束,像这样一个圆、一个五角星、一个圆、一个五角星,它们是一个隔着一个的排列。像这样,两种物体总是一个隔着一个排列,我们称之为一一间隔排列。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中间会有什么样的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一间隔排列”的问题。(板书:间隔排列)
(二)对比分类
师:仔细观察,圆和五角星是一一间隔排列,(旋转图形)现在还是间隔排列吗?(一边转一边问)
(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是的,我们这组图形只是方向变了,但排列的方式没变,圆和五角星总是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的,所以还是一一间隔排列。
(课件出示两组图形。)
师:我又带来了两组图形,它们是一一间隔排列吗?那它们有什么不同?(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师:对,正如你们所说的,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有两种排列方式,像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图形两端是相同的。(板书:两端相同)
像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图形两端是不同的。(板书:两端不同)
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
(一)合作探究, 发现规律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有两种排列方式,那它们在数量上又有怎样的规律呢?
请同学们用□和代表两种物体,画一画、数一数、比一比,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画法以及发现。
(二)集体交流
(学生展示作品汇报。)
师:刚才两位同学虽然画的图形的数量不一样,但他们都发现了一个相同的规律,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两端不同时,正方形和三角形一样多;两端相同时,正方形比三角形多一个。
(交流中强调:排在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个。)
(板书:相等、相差1)
(三)一一对应思想
师:通过学生自己研究发现,两端相同时,正方形的个数和三角形的个数相差1,两端不同时,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个数相等,都是一一间隔排列。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个数一会儿相等,一会儿相差1,这是为什么?你能结合刚才画的图,去画一画、想一想,这其中有什么道理吗?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让学生上台圈一圈,说一说。)
生:可以把一個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看作一组。
(生一边说一边在作品上圈一圈。)
师:真不错,把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看成一组,两个一组、两个一组,下面都是两个一组,最后还剩下1个,所以正方形比三角形多一个。(最后刚好分完,没有剩余,所以它们的数量相等。)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把两种图形,两个一组、两个一组地圈在一起,像找同桌一样,其实这就是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我们用一一对应的想法把它们分成两个一组、两个一组。
三、验证规律,巩固认识
(一)自我挑战
师:如果有10个□,请你设计一组○和□组成的一一间隔排列,你能想到几种?请你画出来、数一数、比一比。
(学生在学习单上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交流,验证规律
(学生展示作品并介绍是如何画的。)
思考:都是10个正方形,怎么圆的个数不一样呢?
交流强调:当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当两端物体不同时,排在两端的物体个数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1。
师:想一想,如果把圆和正方形围成一圈,这时候圆会有几个呢?(板书:围成一圈)
(学生思考并交流汇报。明确:围成一圈后,从哪开始,到哪结束,两端物体不同,所以两种物体的个数一样多。)
(课件动画演示帮助理解。)
四、回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活中也有很多间隔排列的现象。(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一间隔排列的图片。)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的规律,只要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能有所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