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普遍面临学生写作兴趣不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写作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帮助学生走出写作困境,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燃学生写作兴趣的“导火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受到年龄与自身发展的限制,在学习中会更加倾向于感性认知的刺激。但是,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这一特点,教学时直接给出作文题,毫无铺垫,学生面对冰冷、生硬的题目,只能生编硬套,导致写出的作文都是东拼西凑的,没有情感内涵,学生还觉得非常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尝试营造趣味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写作情境中主动思考,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建立主动写作的意识,进而爱上写作。
首先,教师在营造写作情境时应结合教材,善于利用课文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联想,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课文中小蝌蚪向鲤鱼询问“妈妈”的下落,又将乌龟错认成妈妈,乌龟告诉小蝌蚪“妈妈”的特征,小蝌蚪继续寻找“妈妈”,终于在荷叶上找到了青蛙,与妈妈团聚了。教师可以借助这个小故事,创设写作情境。
二、投其所好,激发写作兴趣
教师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时要善于“投其所好”,结合学生的兴奋点或普遍喜爱的事物创设情境,营造活跃的写作氛围,有助于引燃学生写作兴趣的“导火索”。如以“如果,我能做一回____”为题作文,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动画片段,介绍道:“最近,大头儿子开始羡慕大人的生活,希望自己也能做‘爸爸,就再也不用受大人的约束了,想干吗就干吗,多自由啊。”讲到这里,教师可以停顿一下,继续说,“你们猜,后来怎么了?”此时,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大头儿子当了‘爸爸后,一定会特别幸福。”有的学生说:“大头儿子当了‘爸爸后,就可以载着围裙妈妈和小头爸爸去旅游了。”老师说:“我可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大头儿子当了‘爸爸后,可能会被老板批评,可能会被围裙妈妈唠叨,也可能会被朋友嫌弃……”最后,请学生发挥想象力,以“如果,我能做一回____”为题目,可以选择喜爱的动画人物,可以选择飞鸟虫鱼,也可以选择身边的人,展开想象写作。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会被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展开想象力,设想一切可能的、不可能的事情,让写作变成快乐的事情。
三、感知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作文是生活的表达,如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老舍的《四世同堂》《北平的秋》等作品,均来源于生活。鉴于此,教师要认识到写作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利用文字表达生活、记录生活、感悟生活。例如,组织一次深入大自然的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大自然的同时,学会将看到的、想到的写到纸上,以此锻炼小学生表达内心所想、眼之所见的能力,让写作学习走出课堂,迈进生活,彰顯出生命的活力。
四、举办展览,激发写作兴趣
教师评价是传统写作课堂中的主要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单一,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且大多数评价语言匮乏,都以简单的“优”“良”“差”概括,或者简单地写几句评语,并没有指出学生的文章哪里写得好,哪里需要改进,导致学生无法从写作中获得成就感,难以做到有针对性地修改。而通过举办展览的方式,可以将作品展示给更多的同学观看,让学生担任大众“评委”,给自己喜欢的作品点赞,并说出喜欢的原因,发挥群众的力量。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会花更多的心思写作,试图选好每一个词,组织好每一句话,写好每一个段落,最终形成优美的文章。其次,举办展览的方式充分利用了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挑选出来,张贴在公告栏或教室的墙上,采取不定时更换的方式。学生为了获得“上榜”的机会,会主动参与写作学习活动。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作品。学生在担任“小评委”的过程中,通过阅读他人作品,看到他人的写作亮点,并思考自己的不足,在欣赏、品鉴与反思中,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让写作学习变成为“荣誉”而战。
总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抱着积极、乐观、正确的态度学习写作,避免产生畏惧、厌烦的情绪。教师要认识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作用,并通过营造趣味写作情境、投其所好、联系现实生活、举办优秀作品展览等方式,引燃学生写作兴趣的“导火索”,让学生在写作学习中收获知识与快乐,爱上写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