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珍
科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发展学生能力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传统科学课堂中“填鸭式”“单向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课堂中的客体位置,也就让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科学知识的摸索之中。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讲解,应摒弃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并以问题引导、倡导合作以及融入生活等多种方式,构建探究式课堂,展现科学课程的探究魅力。
一、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问题是小学科学课堂的核心,亦是灵魂。有效的问题提出,能够作为催生探究式课堂的手段,调动学生的思维动机,引导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将问题作为构建探究式课堂的前提,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特点,以及课本中安排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确保学生在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探究积极性,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完成对科学知识的探索。
例如,在教学《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一课中,教师就可以把握问题的优势,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通过对教材中知识的分析,教师能够轻易地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让学生认识溶解的现象”“培养学生进行溶液溶解现象观察、探究的能力”等。结合上述内容,在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提出“当胶水和洗发液都放置在水中,它们是漂浮还是下沉呢?胶水和洗发液会在水中进行扩散吗?”“通过对溶解现象的观察,你有什么结论呢?”等问题,调动学生对本节课溶解现象进行探究的欲望。之后,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找出答案,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实现探究能力的提升,同时能够在自主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发展,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科学知识的自主探索。
显而易见,问题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课堂中探究情境的生成,唤醒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显然,这比单纯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二、倡导合作,增强学生探究意识
小组合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课堂教学方法,从社会倡导人才要具有团队精神开始,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就被引入科学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形式之一。在当前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讲解中应用合作活动,不仅能够将教师的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展现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能够为学生创造开展合作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索,不断提升探究能力。
以《探究尺子的音高变化》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師可以运用合作活动,实现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声音变化的特点等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表现出不同的理解效果。据此,教师结合之前的讲解经验以及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观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和定位,指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之后,教师以互补性的原则为标准,对学生进行组员结构的安排,保障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具有互异性,同时小组之间又具有相似性。紧接着,教师围绕本节课的内容,向学生设定进行合作讨论的任务,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产生属于自身的想法。随后,学生在特定的小组中表述自身的意见,并聆听他人的见解,从而以多元化的角度看待问题,提升探究能力。
不难看出,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用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相互辅助,在发挥集体智慧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多角度看待科学知识,逐步增强他们探究科学知识的意识。
三、引入生活,培养学生探究素养
生活是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源泉,是学生进行知识认知的最终归宿,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探究素养培养的重要方式。因此,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师,我们应当在教学实践中融入生活元素,让生活探究成为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关键;要使学生在走出课堂、走入生活的过程中,强化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解决生活实践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释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现象,从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真正地提升学生实践探究的素养,构建探究式的科学课堂。
比如,在《点亮小灯泡》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入生活元素的形式,实现对学生探究素养的培养。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生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在以往的生活中,人们使用煤油灯、蜡烛等进行夜间照明,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使用电灯来进行照明。因此,在向学生讲解本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应用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应用电灯的场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电灯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对教室中的电灯进行观察,使学生逐步意识到电灯与生活间是息息相关的。紧接着,教师向学生提出“电灯是如何被点亮的呢?”“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将小灯泡点亮呢?”等问题,引导学生针对生活元素进行思考,并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完成“点亮小灯泡”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探究素养的发展。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与生活相关的问题与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能够发展学生的实践探究素养,让学生以科学的眼光看待和分析社会现象,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科学课堂,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向学生讲解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在明确自身职责和义务的同时,采用问题、合作和生活等多种元素,促进探究式科学课堂的构建,从而灵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展现科学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