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乐萍
教育部门倡导“素质教育”,语文作为人文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肩负着这一重任。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与挑战。教师要不断改革与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有效开展感悟教学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语文的学习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才能有效果,写作也是如此。教师不应将写作教学局限于课堂上,还要将其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记录生活和感情的写作习惯,使写作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天长日久,学生不仅可以积累大量作文素材,还可以激发写作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日记,且不限制日记的内容与形式,留给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但日记的内容要真实,不得抄袭、套作。一周结束后,教师让学生上交日记本,并对其点评,然后筛选出几篇较为优秀的日记在全班学生面前朗读,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这样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产生写作动力。一周一篇日记不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课业负担,避免学生因为压力过大而出现抗拒写作的逆反心理,同时写日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录日常生活,还丰富了写作素材,避免了空有技巧而无素材的情况发生。
二、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
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教师不妨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教师便可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代表作,表达了其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师可在讲解这篇文章时,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学生了解其深刻的情感与内涵后,就能发散思维,想象若自己仅拥有3天光明,要完成哪些事情。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展开一系列想象,产生了人生感悟,情感也得到了升华。教师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科学且高效地结合起来,既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提高阅读能力。通过作文练习,学生将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实现了写作能力与技巧的双重提高,教学效果更为高效。
三、有效开展感悟教学
众所周知,那些空有写作技巧毫无情感的文章,不过是堆积了华丽词藻的工艺品,无法成为真正的艺术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在传授了学生基本的作文技巧后,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表达情感上,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有效开展感悟性教学,指导学生感悟生活,并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使作文内容不再空泛,充满真情实感。比如,每年的3月5号是学雷锋日,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雷锋的故事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被淡忘,学生对雷锋与雷锋精神的了解与认知较为浅显,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雷锋日的活动中。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雷锋的图片或视频,还可以进一步展示具有雷锋精神的好人、好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与此同时,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密不可分,教师还要举办一些能弘扬雷锋精神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身体力行,真实地感受、踐行雷锋精神,达到感悟教学的目的。
小学作文教学要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师要从教学现状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且有效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