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建构与实施的策略探究

2020-06-27 14:11刘雨
教育界·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山陵牌楼建构

刘雨

【摘要】作为一门生成性课程,幼儿园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源于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的建构与实施,需要发挥教师能动性,激发幼儿兴趣;尊重幼儿主体性,拟定生成课题;调动家长参与性,合作建构主题;注重思维逻辑性,拟定课程框架;关注课程科学性,寻求理论支撑;尊重课程完整性,制订评价标准,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关键词】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建构

幼儿园生成性课程作为一种以幼儿为本、适宜幼儿发展并以唤醒幼儿内心思维创造潜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是幼儿园基础教育改革的直观体现。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这些传承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当然,也渗透在幼儿的生活中。幼儿园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不仅满足了幼兒对所处生活环境的好奇,还关系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

一、幼儿园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的含义

1.生成性课程的含义

所谓生成性课程,是指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依据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幼儿更有效地学习。生成性课程的建构过程,实质上是师生共同学习和建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认识的动态过程。

2.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的来源

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作为生成性课程的一种,源于幼儿的生活,也源于幼儿的兴趣。 以地域文化生成性主题活动课程“中山陵”为例。在一次主题为“我的周末”的谈话活动中,我园中班幼儿多次提到和父母去“博爱园放风筝”“音乐台喂鸽子”“绿道散步”“中山陵看松树”等,幼儿的兴致盎然引起了教师的注意。教师因势利导地开展了有关“中山陵”的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

二、幼儿园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建构和实施的实际意义

1.贴近幼儿生活,提升原有经验

幼儿的学习始于经验,经由经验,最终也落到经验上。美国幼儿教育家莉莲·凯茨认为,这是一种高质量的学习过程。而我们的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的建构与实施能够完整地体现这个过程。

例如,在生成性主题活动“中山陵”开始前,幼儿对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有且只有极为表面的认知,这是“始于经验”的过程;在开展地域文化主题活动“中山陵”的过程中,幼儿多渠道参与并获取了新的经验,这是“经由经验”的过程;“中山陵”主题活动结束后,每位参与活动的幼儿的原有经验都得到了提升,这是落到经验上的过程。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实际性的发展。

2.贴合幼儿兴趣,增强学习自主性

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以其特有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可见性、可探索性、可扩展性,不断地给幼儿的学习提供新的刺激, 在幼儿原有兴趣的基础上,激发其新的兴趣点,能够很好地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例如,谈话活动“我的周末”结束后,幼儿对中山陵产生了兴趣。 幼儿带着“中山陵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回了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查阅资料,知道了“中山陵是孙中山的陵寝”。之后教师适时地支持幼儿的探索,为了推动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山陵,便组织幼儿参观中山陵。在参观的过程中,幼儿对中山陵的博爱牌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产生了了解博爱牌楼建筑特点的需求……在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中学习的每一步,都是幼儿自主进行的,他们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

3.遵从幼儿学习规律,培养学习品质

在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幼儿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主动性得到了发展。地域文化相关的活动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家园联系密切,因此比其他活动更能支持幼儿坚持探究,专注学习。

4.满足幼儿探索欲望,激发民族自豪感

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和其他生成性课程一样,都是由幼儿的兴趣孵化的,是一个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索得到新的知识经验的课程。但是不同的是,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包含了更多的历史文化、民族发展的传承。

三、幼儿园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对教师的影响

1.确定生成主题,提升课程决策力

南京师范大学张永英教授指出:“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影响最大的,我认为是在幼儿的每日互动中,于真实的情境中所作出的教育决策,包括计划和组织、敏感性和回应。” 因此,在一日活动中积极地观察幼儿,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及时确定可生成的课程活动,是提升教师决策力的有效途径。

2.拟定主题框架,培养课程开发力

地域文化主题地方性特色强,可参考的资料少。在确定主题后,如何根据幼儿的兴趣拟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主题框架,需要教师反复地思考、大量地查阅相关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课程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开发建构的,严谨地完成这个的过程就是教师课程开发力的成长过程。

3.开展主题活动,增强课程实施力

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是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在开展地域文化生成性主题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开展符合幼儿兴趣需求、年龄特点及五大领域要求的集体教学和区域游戏活动,支持幼儿实施有关地域文化的主题,能有效增强自身课程实施力和课程领导力。

四、幼儿园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建构与实施的实践策略

1.发挥教师能动性,激发幼儿兴趣

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的实施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石,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需求。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采取有效策略激发幼儿的兴趣。

例如,在谈话活动“我的周末”中,教师请幼儿自由介绍自己周末如何度过、去了哪些地方。有位幼儿回答:“我和爸爸、妈妈去爬中山陵了。”其他幼儿在下面纷纷说道:“ 我也去过。”就此话题,幼儿讨论了很长时间。教师问:“你们都去过中山陵啊! 我也去过哎。有没去过的啊? 你们知不知道中山陵是什么地方啊? ”幼儿都看向教师,没有幼儿能准确回答。可以发现,幼儿一开始对“中山陵”的兴趣是自发的、无意识的,也是无目的的。 教师采用了提问法,通过进行现象描述——你们都去过中山陵啊,激发共情——我也去过哎, 提出问题——你们知不知道中山陵是什么地方,将幼儿对“中山陵”的感官认识从自身游玩经验的回忆聚焦到对“中山陵”本身的思考上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兴趣,采取提问法,初步激发了幼儿对“中山陵”的探索欲望。

2.尊重幼儿主体性,拟定生成课题

地域文化内容丰富,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很多时候只能选取其中的几个点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这个“点”应该怎样选择,又该由谁来选择呢?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兴趣需求来拟定生成性课题。

例如,在参观中山陵的过程中,在博爱牌楼下,幼儿在自由观察和讨论时纷纷说道:“老师,在博爱牌楼好高啊!”“老师,我喜欢那个花纹,像莲花一样,好漂亮啊。”“老师,我发现博爱牌楼有三个门。”“老师,这是石头做的吗? 石头那么重,怎么搭那么高的啊?”

根据幼儿对博爱牌楼的兴趣,教师开展了一堂主题为“牌坊与牌楼”的综合活动,活动中介绍了牌坊与牌楼的结构特点。通过对比观察,幼儿发现了牌坊与牌楼的不同,从而给博爱牌楼进行归类。在实际活动中,有一半以上的幼儿关注到了博爱牌楼的花纹。因此,教师在班级艺术表现区,提供了大量的图示和纸箱剪裁的博爱牌楼的柱子、横梁、雀替等拆分部分,开设了绘画“博爱牌楼的花纹”等系列活动;在建构区开展了雪花片拼搭博爱牌楼的活动。教师在尊重幼儿的主体性,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支持的前提下,有效地完成了主题活动的建构。

3.调动家长参与性,合作建构主题

家园共育,合理地利用社区资源,是我们一直提倡的。在地域文化主题建构中,我们可以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征求家长创作(如地域文化相关儿歌)等形式,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建构“中山陵”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向中班组96名幼儿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如下。

家长希望幼儿通过主题活动了解的内容包括地理位置、历史事迹、标志景点,感受建筑之美、建筑的意义、文化背景,接触自然环境、从“陵”拓展到周边相关知识、初步认识孙中山先生及其生平、了解孙中山的伟大之处、了解中山陵中的动植物,等等。

家长愿意提供支持和協助:做义工,提供物质帮助,提供书籍,利用周末时间自己带孩子去参观、写生,事先给孩子普及相关的历史知识;当导游,为孩子讲解知识;简单讲解某个建筑或地点;制作PPT,准备相关资料;等等。

可以看出,家长对该活动的价值予以了肯定,并愿意提供大力的支持,这奠定了主题建构中一块重要的基石。

4.注重思维逻辑性,拟定课程框架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采取搭建思维导图的形式,厘清在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建构时的逻辑性。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快速地拟定课程框架。在主题建构前,参与建构的每位教师都画出了各自的思维导图,通过研讨进行了归纳整理。这种行动前的思考,有利于教师厘清思维逻辑、合理拟定课程框架。

5.关注课程科学性,寻求理论支撑

科学的课程建构有助于建立幼儿对科学的认知体系,使幼儿得到全面、科学的训练。作为教师,我们在课程建构的过程中要关注课程科学性,通过查阅专业性强的书籍等,寻求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例如,在建构“中山陵”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时,笔者从网络上查阅了许多资料,到图书馆借阅了《中山陵志》《中国石牌楼》《牌坊与牌楼》等专业书籍,并仔细研读,力求给幼儿提供科学、严谨的活动课程。

6.尊重课程完整性,制订评价标准

课程评价是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和判断的主要途径。评价范围包括四个方面,即课程的目标评价、内容评价、实施评价及效果评价等。在地域文化生成性课程中,课程标准的制订需要根据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并以幼儿为主体,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进行。

【参考文献】

丽莲·凯兹.与幼儿教师的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M].廖凤瑞,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鄢超云.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中山陵牌楼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遗产旅游动机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研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试论中山陵建筑的东西方文化因素
当街牌楼的物是人非
京城当街牌楼的物是人非
搭纸牌楼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南京中山陵蜡梅资源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