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初新韭,秋末晚菘”

2020-06-27 14:09朱航满
山西文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汪曾祺沈从文昆明

汪曾祺将近七十岁,才出版了第一册散文集《蒲桥集》。在这册文集的封面上,汪曾祺应出版社的要求,写过一段介绍语,极为精彩,如下:“齐白石自称诗第一,字第二,画第三。有人说汪曾祺的散文比小说好。虽非定论,却有道理。此集诸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尽管后来汪曾祺对于这段评价有过自谦,但我们不能不说这段话显示出写作者极高的文学修养,用来概括其后来的散文写作,也是很恰切的。这册出版于1989年的《蒲桥集》,不仅所收文章在汪曾祺散文集中堪称上乘,且装帧版式的小巧、文雅和质朴,也是颇可称道的。汪曾祺生前出版了诸多散文集,此一册从各方面来看,都是值得令人赞赏的。今人有重印旧版本者,汪曾祺1989年的这册《蒲桥集》,便是值得复刻重印的。

《蒲桥集》之后的七八年间,汪曾祺陆续出版散文集子,可谓频频,诸如《旅食集》(1992)、《汪曾祺小品》(1992)、《老学闲抄》(1993)、《塔上随笔》(1993)、《草花集》(1993)、《榆树村杂记》(1993)、《汪曾祺散文随笔选集》(1993)、《独坐小品》(1996)、《逝水》(1996)等十余种。仅1993年,汪曾祺就出版散文集五种。但实际上,除去最初1988年出版的文论集《晚翠文谈》与散文集《蒲桥集》之外,其他文集基本上都系新旧文章杂编,不少文章在多个文集中也是重复出现的。而这些初版的文集中,今天看来,令人称赏者,或许只有《晚翠文谈》《旅食集》《老学闲抄》三种,还算过得去。《独坐小品》编选尚有特色,封面设计则实在是俗不可耐;《草花集》则更是令人为出版的草率感到可惜。《汪曾祺散文随笔选》在编选和印制上算是用心的,也是可以作为后来者重印重读的一个不错版本。由此亦可见,汪曾祺在散文的出版经营上,是比较随意的。

在《蒲桥集》的《自序》中,汪曾祺也曾这样写道:“我写散文,是搂草打兔子,捎带脚。”又说:“我写散文,是捎带脚,写的时候,没有想到要出一个集子,发表之后,剪存了一些,但是随手乱塞,散佚了不少。”汪曾祺以小说名世,而他也是用心经营小说的,对于散文的写作,则多是乘兴而作的。在其生前,他的散文《老舍先生》《人间草木》《故乡的食物》《泰山片石》《钓鱼台》等,曾被一些选刊或散文年选选载,引起一些关注; 《沈从文和他的〈边城〉》《老舍先生》《故乡的野草》《天山行色》《多年父子成兄弟》等散文则获得过所刊发刊物的优秀作品奖。另外,汪曾祺还在几家报纸副刊刊发过诸如“桥边杂记”“蒲草集”“四时佳兴”这样的专栏。相比他的小说的影响力,他的散文影响,在其生前是大为逊色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汪曾祺的散文不值得我们重视,反而他的一部分散文,是可以和他的一些小说名篇名列的。

汪曾祺的散文佳作,可列第一的,应为《昆明的雨》。这篇散文写得行云流水,很像一首极美的抒情诗。汪曾祺写对于早年在昆明读书时的印象,但只取“雨”这个独特的意象,而他写雨,又特别写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他在昆明读书时的联大同窗,其中饱含着一种特别暖意的深情。汪曾祺对于这篇《昆明的雨》也是很满意的。在他后来所写的散文《泰山片石》中,就有所流露。在这篇散文中,汪曾祺写他在泰山参加一个“散文笔会”时,住在山上的一个宾馆,其中便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插曲,“一个叫米峰的姑娘戴一副眼镜,我戏称她为学者型的服务员。她拿了一本《蒲桥集》来让我签名,说是今年一月在泰安买的,说她最喜欢《昆明的雨》那几篇,说没有想到我会来,看到了我,真高兴。我在扉页上签了名,并写了几句话。”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偶遇一位知音,这对于作家来说,无论如何,都是欣然的事情。

在《蒲桥集》中,与《昆明的雨》列为一个小辑的,尚有《翠湖心影》《跑警报》《泡茶馆》《昆明的果品》《云南茶花》等篇,这些文章也是汪曾祺在云南的《滇池》杂志所开设的一个名为“昆明忆旧”的系列专栏。1939年起,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中文系读书,在昆明有过近七年的时光。这对于汪曾祺是很有影响的一段岁月,故而汪曾祺谈论昆明的文章,不少也都是与西南联大的记忆有关。后来,他还写过《西南联大中文系》《晚翠园曲会》 《七载烟云》《觅我游踪五十年》等文章。其中,《跑警报》《泡茶馆》等已经成为名篇,这里的一个“跑”字和一个“泡”字,写活了当时西南联大师生的另一种生活,可谓毕肖毕现,也成为后来研究西南联大的重要史料。与此同时,汪曾祺在晚年还写过一个系列关于联大教授的文章,也都是佳作,诸如《金岳霖先生》《吴雨僧先生二三事》《唐立厂先生》《闻一多先生上课》等。

可列为汪曾祺散文第二的,应是他纪念其老师沈从文的文章《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這是沈从文去世后,汪曾祺所写的一篇悼文,然其并不见悲情,而是全文充满暖意,这是一种对于沈从文的特别敬意。汪曾祺在文章中写了沈从文的一系列小事,“娓娓道来,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将一个“心地明净无渣滓的人”,写得分外动人,这是他对于沈从文先生的一个特别的总结,也是高度凝练的概括。汪曾祺写沈从文对于家乡的爱,对于学生的关心,对于稿费的处理,对于写作的“耐烦”,以及生活的简朴、性格的坚韧、待人的阔达,等等,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但却令人印象极深刻。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更显出写作者的敏感和深入。汪曾祺的这篇散文,是可以和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张爱玲的《忆胡适之》这样的名篇相提并论的。回忆沈从文先生的文章,汪曾祺还写过一篇《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我的老师沈从文》等,也都是很好的。

汪曾祺还有两篇谈论沈从文文学作品的文章,亦是甚好。其一是《沈从文和他的〈边城〉》,另一则是《沈从文的寂寞》,前者是谈论沈从文的小说的,后者则是谈论沈从文的散文的。这两篇文章,显示出汪曾祺在艺术鉴赏方面的极高修养,他对于沈从文先生文学作品的分析,可谓深入而细腻。对于小说语言的分析,乃是追溯源头,细加论述。而他谈论小说结构,又有这样的妙论:“有人说《边城》像一个长卷。其实像一套二十一开的册页,每一节都自成首尾,而又一气贯注。——更像长卷的是《长河》。”这则论述,不但体现了其对于小说叙事结构的深入研究,而且还体现了在艺术各个方面能够融会贯通的修养。《沈从文的寂寞》则代入了论者汪曾祺的生命体验,故而颇为深情,他总结沈从文的人与文都有一种“抒情气质”,这种气质是“从不大计较个人得失荣辱”,“能经受了各种打击磨难,依旧还好好地活了下来”。他甚至把沈从文晚年的文物工作,形容为“抒情考古学”。

散文《一个暑假》在汪曾祺的散文中是少被关注的,但却是可以列为前三甲的。这篇文章记在他小学毕业的暑假中,曾给他有过短暂教育的乡村文人韦鹤勤。文章虽然很短,但信息量却是极大的,其中写到了弃教从商的革新派人物三姑夫,也写了韦先生给他讲古文和教习字的往事。这其中人物的一新一旧,似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最后汪曾祺又点到了韦先生在抗战中的作为,乃又终于殊途同归,亦传达出他早年接受教育的特殊根基和背景。此文中还有汪曾祺的一首短诗和一小篇为此诗所作的注解,都是很文雅很特别的,令人想起周作人在《玄同纪念》一文中的同样做法。汪曾祺曾写过数篇关于当代文人的纪念文章,诸如《老舍先生》《才子赵树理》等名篇,都能特别传神地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但这篇《一个暑假》却是更为特别的,记其早年在一个很短时间接触的一个旧文人。在无话可说的情况下,汪曾祺写出了一种风云气象。

《一辈古人》也是记人之作,亦可列汪曾祺散文前茅,格调不输前三。此文分三个篇章,分别为《靳德斋》《张仲陶》《薛大娘》。三篇文章,三个故乡人物,靳德斋习武,张仲陶学文,而薛大娘不过一个乡下妇人罢了。汪曾祺写三个普普通通的乡下人物,但却是质朴而无铅华的,尤其是这个薛大娘,则简直有些在传统观念中的伤风败俗了,但在汪曾祺的笔下,却是自自然然,天性烂漫,也敢做敢当,他甚至还用了“一股英气”这样的特别评价,读后竟然令人有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感受。这篇《薛大娘》,真可以和汪曾祺的小说名篇《受戒》和《大淖记事》相提并论,虽然这不过只是一篇很短的散文。汪曾祺在文章中说他写小说《岁寒三友》,其中的一个人物命运,与他对于张仲陶的评价是一致的。汪曾祺小说中的人物,不少都是有原型的,有的人物,汪曾祺写了小说,后来又写了散文,如果能够细细对比一下,一定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故乡的野菜》是汪曾祺的一篇谈吃代表作,可拔得此类散文的头筹。汪曾祺是一个乐天的生活家,他对于戏曲、美食、旅行、字画都有着特别的爱好,并写过不少的好文章。尤以谈吃之文章,别有韵味。汪曾祺不但喜好烹饪,而且乐于钻研,甚至还曾起念编写一册《中国烹饪史》,但终未果。之所以将这篇《故乡的野菜》作为其谈吃美文的代表之作,乃是此文最初是参与江苏《钟山》杂志的一个同题文学写作项目,与汪曾祺这篇文章同题的作者,则是现代散文可推首席的周作人。但汪曾祺胆量并不小,不但写出来了,而且还有一点欲与比高低的决心。这样的事情,并非特例。他曾写过一篇《湘行二记》,其中两篇小文章,竟分别以古文名篇《桃花源记》与《岳阳楼记》名之。评论家李陀读了,认为汪曾祺“骨子里又好胜又好奇”,且他读后的感受,“竟高兴得近乎手舞足蹈,那心境如一个游人无意间步入灵山,突然之间,眼前杂花生树,春水怒生”。

如果说《故乡的野菜》是对周作人同题文章的仿写,晚年汪曾祺所写的一个“老学闲抄”系列,似可看作是对于“夜读抄”笔记文体的一种延续。《贾似道之死》是“老学闲抄”系列中的一篇,亦可列为汪曾祺散文的代表之作。《贾似道之死》以游漳州起笔,写他访木棉庵,见“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石碑,由此谈“误国奸相”贾似道,并引出元人《山房笔记》和《古今小说》里的《木棉庵郑虎臣报冤》来进行对照,将贾似道之死的过程细节,逐一抄录一些不同之处来进行对比和分析。汪曾祺由此指出,元人笔记叙述简洁也符合實际,而小说则不免有想象和发挥。文章最后,他又笔锋一转,进而写道:“是小说,当然会有些虚构,有些想象之词,但检对《山房随笔》,觉得其主要情节都是有根据的。其立意也是严肃的:以垂炯戒。”“我觉得《木棉庵郑虎臣抱冤》是历史小说的一个典范:材料力求有据,写得也并非不生动。今天写历史题材的作品仍可取法。”

以上择取六篇汪曾祺的散文佳作,但并非以为只读这寥寥数篇文章,便可以窥得汪夫子的文章之貌。汪曾祺晚年散文写作多是信笔而作,才情展露,但亦有遗憾之处,便是不少尚不够深入,乃是逸笔草草,浅尝辄止。我们读汪曾祺的散文,更多是读其文人兴味,欣赏其文章妙趣,更欣赏其文集之中的参差之美。故而读汪曾祺文章,首推应是读其自编文集,也自能够体会写作者编写的心意和趣味。故而,应该在此强调这六篇文章的出处,《昆明的雨》见于《蒲桥集》《老学闲抄》和《旅食集》 ;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见于《蒲桥集》 《独坐小品》 《草花集》; 《故乡的野菜》见于 《独坐小品》《老学闲抄》《草花集》《榆树村杂记》 ; 《一辈古人》见于《塔上随笔》;《贾似道之死》见于《塔上随笔》。《一个暑假》则未见收入其生前文集之中。《昆明的雨》还收录于《汪曾祺自选集》之中,《自选集》中亦收录诗歌和小说。由这些,也是略可见出汪曾祺的一些偏好的。

2020年4月26日

汪曾祺自编文集:

《晚翠文谈》,汪曾祺著,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3月1版

《蒲桥集》,汪曾祺著,作家出版社,1989年3月1版

《旅食集》,汪曾祺著,广东旅游出版社,1992年4月1版

《汪曾祺小品》,汪曾祺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1版

《榆树村杂记》,汪曾祺著,华侨出版社,1993年3月1版

《草花集》,汪曾祺著,成都出版社,1993年9月1版

《塔上随笔》,汪曾祺著,群众出版社,1993年11月1版

《老学闲抄》,汪曾祺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1版

《逝水》,汪曾祺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3月1版

《独坐小品》,汪曾祺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1版

【作者简介】朱航满,1979年生,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出版有《精神素描》《书与画像》《咀华小集》《读抄》等作品多种。编选花城出版社2012年以来《中国随笔年选》。

猜你喜欢
汪曾祺沈从文昆明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咸菜慈姑汤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昆明美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