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探索

2020-06-27 14:04张静文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高中信息技术

张静文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是新世纪人才大军的主力。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其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结合教材及学科知识的特点,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5-0042-02

2019年5月,腾讯CEO马化腾提出:中国已走到科技发展前沿,拿来主义的空间越来越少。面对某些国家赤裸裸的贸易霸权主义,我们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能做的就是立足本职工作,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如何更有效地依托信息技术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呢?

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创新思维是当今社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主要动力之一。鉴于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致力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体教学策略视具体学情而定。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品质,拓展思维的广度和宽度,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主动思考、主动发问、主动探究的主观能动性。

面对不断推进的新课改,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应该是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及其特点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粤教2003课标版)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必修部分为“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主要包括“信息处理与交流”和“信息技术与社会”两部分内容。选修部分包括五个模块,分别为“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素养,还要充分考虑教授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与手段,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与传统的语数外等课程比起来肯定是一门新兴的课程,但它具有不断更新的发展性、汇聚多学科的综合性、重实际操作的实践性和提倡求异思维的创新性,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无疑能够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途径。

三、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高中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完全具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科基础和优势,能够提供较为理想的教学软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

1.利用信息技术的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热情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我们通过对生活实际和教学实践的观察可以得知,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才愿意主动去学习,去探索,去创新。同样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索和行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以一成不变的方法和策略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开展枯燥的技能训练,最终的结果就是课堂气氛低沉,授课过程枯燥乏味,课堂活动过程缺少學生参与。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具有思维活跃、精力旺盛的特点,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内驱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愉悦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如,在讲解“字体格式设置”相关内容时,可以在电脑上输入两段文字,其中的一段文字用“字体调节”功能加以修改,设置成美观、漂亮、有创意的样式,而另一段文字就保持原样,没有修改变化。学生在这样的强烈对比中发现了字体格式设置的趣味性,进而兴趣大增,不再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自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增强。当然,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现实情景,依托QQ群、微信群等交流工具,让学生通过网络就某个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各抒己见。这样,学生可以毫无顾虑地自由表达见解,思维高度活跃,就会迸发思想的火花,热情高涨,创造性思维、创新性产物便会出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2.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互联网世界中,有着学生无法想象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依靠多媒体强大的表现力、虚拟现实和超媒体技术手段,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各种信息以图、文、声、像等形式呈现,新颖直观,形象生动,丰富多彩,能带给学生全新的视听感受,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丰富的表现形式。科学与艺术的相融能够使抽象变得形象、复杂变得简单,从而帮助学生打破固有思维的局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如,教学“艺术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不拘一格地调整文字的字体、颜色、大小、位置等,使学生的作品千姿百态,培养学生的美术设计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此外,虚拟现实的网络空间带给学生的神秘诱惑也是无限的,在这个空间里,没有现实客观条件的约束,学生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让很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特别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免费的电子实验室不断出现,有条件的学生完全可以在网上模拟完成各种复杂的甚至是在现实中实现起来比较困难的实验,可以极为方便且直观地与高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科目进行深层次融合,显然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灵感。

3.利用信息技术的開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是开放的、实时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以前的单纯接收过程,而是进行实践和检验、双向交流的过程。这在实践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活动空间,让学生把想象和思考化为真实行动,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这必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查找资料、分析研究、学习探讨,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报告、总结或者作品发表在网上,在网上和网友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相互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过程。

4.利用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在以协作学习为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通常是基于某个主题,或基于某个问题进行小组协作学习。首先,学生在学习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创设的情境中收获丰富的体验和经历,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其次,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因为有信息技术支持,所以学生学习效率和进度能够及时反馈给教师,这有助于教师对学习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世界里独自探究,相互分享,不仅获得了学习成果,还通过分享吸取了同伴通过探索获得的经验。这样的学习过程能让学生获得更多、更优质的知识成果,最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积极的意义建构,这也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目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冯士海. 计算思维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落实[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24):49-51.

[2]  赵越,张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J]. 中国高新区,2018(6):124.

[3]  王德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探究与实践[J]. 西部素质教育,2018(16):69-70.

[4]  陈人质. 高中信息技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2):96-97.

[5]  孙颖.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创新思维培养策略研究[D]. 保定:河北大学,2007.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高中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