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测试及危害要点分析要素探索

2020-06-27 00:27侯明兴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6期
关键词:水文地质岩土工程项目

侯明兴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心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17)

在工程勘察工作过程中出现水文地质问题测试及危险要点管理无序,会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运营养护管理成本也会增加。因此只有做好工程勘察的管理和控制,尤其是在其水文地质问题测试及危险要点管理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结合其相关勘察技术,以及对相关勘察人才进行引进,必然会推进我国工程勘察和工程建设向更好、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1 工程勘察过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测试

岩土有着一定特性——崩解性,但其崩解具有一定时间,崩解模式也是特定的。崩解程度和土中的组成以及相关结构也是息息相关,本次研究以某地岩土作为研究对象,此部分区域岩土大约有着5小时到24小时的崩解时间,有着26%左右的崩解数量,土质若以水云母为主,崩解大多为散开模式,土质若为英石类,崩解大多为裂开模式。岩石有着给水性特征,基于重力,岩土若完全浸润,就会从缝隙里流出一定的水分,这就要表示给水度。给水度指的是具有一定含水量的土层参数,其对基坑出水量情况有着一定的影响,对于施工场地的干湿度也有一定影响,测试给水度需要相应的实验室。岩石具有胀缩性特征,当充分湿润岩土之后,其会伴随变大的体积,若蒸发掉水分,其又会伴随缩小的体积。其之所以伴随胀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经过吸水,会伴随变厚的水膜,若水分丧失,水膜也会慢慢变薄。工程土地伴随裂缝主要就是因为岩土的这个特征,而也是因为这个特征会使得工程建设地基伴随十分严重的变形。怎么进行岩土胀缩性呢?可观察岩土的体缩率以及膨胀率,待达到一定标准时,地基就可能伴随裂缝。

2 工程勘察过程中的水文地质危害要点分析要素

图1 水位变化示意图

造成岩土工程的危害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发生变化和运动。在工程项目启动的前期,最主要的就是对地下水位的变化和运动进行勘察。在自然环境下,地下水位的变化主要是看降水量,如果是在雨季,地下水水位就会上升,如果是在降水量少的地方,地下水位就会下降。地下水位的上升和下降的多少,最主要的原因是自然环境的区域性造成的,一般水位的上升和下降都会在一定的范围内,但是如果是人为造成地下水位的变化,会给工程项目造成危害。地下水位上升会造成工程出现问题,潜水位的上升最主要的原因是地质条件的改变,它不是一种原因造成的,也会是多种原因产生的综合效应。就地下水位而言,其之所以下降,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有时是因为过度的地下水开采,有时是因为在河流上游进行水库的修建,使得上游不能不给下游地区水资源,下降的地下水可能会使得地面伴随开裂,放空地下部分会使得地面伴随下降,让地下水资源逐渐枯竭,对于水资源有着一定影响,这些也会影响到人的生存环境。就地下水位而言,不管是其上升还是其下降,都会使得岩土伴随不规律性膨胀,如此可能会使得其因为胀缩而变形,也就可能引发地裂,进而破坏工程施工。若地下水伴随较快的水位下降,就会使得岩土不断胀缩。故而,在勘察工程项目的时候,要将水文地质的治理和检测做好严格的把关,特别是要关注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运动,还要掌握变化规律。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要将位置定在地下水位的下面或者上面,切忌选择其运动的区域。就工程地基的地下水位而言,若在压缩层伴随变化,就可能较大的影响工程项目的稳定性,若压缩层伴随上升,就可能会软化地基土壤,大大降低岩土强度,进而使得基础出现下沉情况,而如果伴随不均的土质质量,也会使得地基变形严重。就地下水位而言,在变动带里,土体大多变化较规律,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说和某些软质性岩土的变化息息相关,有着一定的变化规律。故而,在勘察工程的时候,研究岩土物理学变化的时候,要关注地下水位变化将会如何影响岩土。就整个岩土层的变化来讲,地下水位的变化是重中之重,掌握了这个变化,就可以对岩土变化有着较好的了解,利于提升工程项目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3 结束语

水文地质测试工作在工程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工程勘察的发展,切实做好水文地质问题测试工作将对工程勘察水平的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特别是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就必须对工程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测试及危险要点管理精益求精。

猜你喜欢
水文地质岩土工程项目
矿业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基于BIM的岩土工程设计优化及应用策略
土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及应对措施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浅议水文地质工程中地质环境的影响
邵阳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开工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与相关方法
海外大型铁路工程项目设备采购实践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