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您有新订单!”手机App发出提示后,“便利侠”们穿好统一的绿色制服,别上胸牌,戴好白手套,规划好同一区域订单的最便捷路线,按照约定时间驱车赶往居民家中回收废品。分类、称重、计算价格、打包运输,一系列流程麻利且专业,一般一单不会超过10分钟。
合肥蜀山区居民李阿姨是“便利侠”团队的老客户了,她感慨,自从来了这群年轻人,小区很多居民都在家主动把垃圾废品分好,也不再随处乱丢垃圾了。
“便利侠”是80后创业者邢卫创立的家庭废品一站式回收项目。邢卫毕业于一所985高校的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是当年的IT学霸。
毕业之后,邢卫曾在一家通信国企工作了10年。2014年,他决定离开这个外人眼中的“铁饭碗”岗位。“那时候,‘互联网+概念特别火,很多行业都在尝试创新。我和合伙人经过详细考察,一致认为,环保领域将迎来创业‘风口,想趁着年轻奋斗一把。”
在他看来,收废品的人也许“玩不转”互联网,互联网创业者也可能“看不上”废品回收行业。因此,他下海创业、试水废品回收行业并非“作秀”,他认为一方面可以填补类似创业项目的空白,另一方面也想摘掉人们对废品回收行业的“有色眼镜”。
2015年,邢卫与合伙人拿着四处凑来的80万元正式成立公司“便利侠”。一开始,邢卫他们连捆废纸这个“基本功”都不会,经常刚下楼,一沓纸箱就散了,要拾掇半天。他就专门去废品站请教,学会了正确的捆绑和绳索打结方法。
2016年,“便利侠”开通线上预约功能,一旦收到用户订单,“回收小哥”会上门分类回收塑料瓶、旧家电、金属等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同时按照标准换算,给予居民储值积分。团队技术人员还搭建了线上商城,居民能用积分在此兑换垃圾袋、肥皂、毛巾等生活用品。
经过3年的努力,“便利侠”终于实现了盈亏平衡。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便利俠”队伍中,团队40余人平均年龄35岁,他们逐渐参与到城市治理的“大课题”中来。
2019年12月,“便利侠”获得团中央第九届“母亲河奖”绿色团队奖。
(摘自《中国青年报》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