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宁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将作文教学与文本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作文表达的技巧。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为例,论述如下。
一、围绕文题,找准表达中心
课题,往往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述。通过课题,能够初步了解文体的特征。《北京的春节》指向单元主题“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聚焦课题不难发现,老舍笔下的春节在地域上指向北京,在节庆仪式上指向春节,在构词方式上指向偏正短语。总结了课题的呈现方式后,学生就能围绕关键词“家乡”,根据风俗特点准备作文素材。
师:同学们,文题是内容的眼睛。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文题简洁,现在来推敲一下这个课题,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生1:从课题中,我们知道,主要写的是“春节”活动。
生2:这里的“春节”是北京地区的“春节”,可能和我们家乡的不一样。
生3:如果只有“春节”两个字,就不能体现地方特色了。
师:那你有哪些命题构思?
生1:要写清地点,写清风俗。
生2:要围绕某一个具体的风俗或者节日写。
生3:要体现家乡的地域特色。
师:是啊,作文命题要能够发现文本为我们提供的范例,从中学会命题的方法。
二、围绕详略,找到选材路径
本单元的作文要素是“作文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在文本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找特点”,发现文本中哪些地方需要详写与哪些地方需要略写,为写作做好准备。
师:同学们,老舍在文章中主要写了哪几个时间节点?
生1:主要写了腊八、大年第一天、正月十五。
师:围绕这些时间点,作者又分别写了什么事?
生1: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赶庙会;过元宵节。
师:同学们,北京的春节非常热闹,这样的热闹不是集中在某一天,而是在一段时间。老舍先生并没有全部写出来,而是抓住了春节期间几个重要的日子,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这样的写法叫——
生(齐):有详有略。
师:那么,围绕家乡的民风民俗,在选材的时候,我们也要做到——
生(齐):有详有略。
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从选材的“详略得当”角度学习。通过选材角度,我们还可以从更加丰富的角度启发学生打開思路。如出示斯妤的《除夕》,让学生将其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对比阅读,发现前者是围绕场面描写,介绍了湖南地区的除夕。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民风民俗、探究民风民俗、描绘民风民俗的时候,就具有了选材意识。
三、围绕语言,聚焦情感表达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所有课文都指向了“民风民俗”,旨在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形成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在《北京的春节》中,老北京地区的春节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作者并没有展开描写,而是聚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时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舍被称为语言艺术大师,体会、学习老舍的语言艺术,可以为学生作文表达提供借鉴。
师:同学们,老舍笔下北京的春节妙趣横生,从这些看似寻常,又充满情趣的活动中,你们有哪些感受?
生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运用了比喻,可以看出老舍对北京生活的丰富而喜悦、高兴。
生2:“腊八蒜色如翡”,这是作者的联想。
生3:“春节眨眼就到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师:同学们从修辞的角度感受到了老舍对北京春节不同的物件、习俗的描写。从情感变化的角度,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生1:“孩子们的心跳得更快一些”,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激动,也能看出老舍对生活观察的细致。
生2:“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大人们”的紧张表现在吃、穿、用上面,作者一笔带过,没有具体写。
师:老舍是语言艺术大师,大家可从用词准确的角度,再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生1:老舍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据说”一词,体现了他用词的准确。因为“赛骆驼”发生在“老年间”,他没有亲眼看见,又是其他地方不多见的,所以用了“据说”一词。
生2:在文中,作者还用了很多关联词,也为文章增色很多。
师:是啊,在我们的作文中,也要尝试从刚才交流的角度品味语言、运用语言。
总之,依据文本,引领学生在单元文本中学习表达,可以为作文教学提供助力,实现学生的作文水平与民风民俗的体验同生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