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企业发展痛点 提升人才供给质量

2020-06-24 11:18徐晓军
群众 2020年11期
关键词:吴中职业院校思政

徐晓军

在2019年底召开的苏州重点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企业家们表示,目前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之一在于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他们经常面临一将难求、高薪虚位的尴尬困境。以吴中区为例,其891家规上企业中有115个智能制造企业,光智能制造类每年的蓝领工人需求就是3.25万人,高技能人才缺口在3000人以上。与之相对应的是,苏州55所中高职院校(含技工学校)每年向社会输送约5.5万名毕业生,但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却并不高,很多学生找不到满意合适的工作。

一边是“有岗缺人”,一边是“有人无岗”,何以出现就业和招工的结构性矛盾呢?究其根本原因是职业教育未与企业用工需求充分结合,导致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岗位需求不匹配。要解决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的问题,关键是在高技能人才供给侧发力。职业院校作为技能人才的输出地,应主动适应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趋势,主动对接主导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主动改变传统职业教育固有思维,积极谋划,自我革命。只有这样才能破解企业发展痛点,提升人才供给质量。具体来说,要着力做好“四个优化”。

优化教学体系,大力发展“接地气+重实践”的培养模式,使教改“对得准”

聚焦地方发展需求,精准培养技能人才,这是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传统的教学体系以教授知识和培养单一技能为主,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说教多,实战少,课程设置中较少考虑学生职业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从而导致了教学内容落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不紧密、毕业生与用工需求脱节等问题。因此,本着“教改”精神,教学体系里的专业设置必须接地气。作为国家示范中职学校的吴中中专针对吴中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和“生物医疗与大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去年成功开设了工业机器人专业,今年又申报了医疗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未来还将陆续开办与主导产业关联紧密的新专业,目的就是通过因地制宜的专业培养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精准度。

同理,教学体系里的课程开发和实训方案设计也应跳出书本、走出课堂,面向企业前沿来落实“三教”改革精神,用行业标准来校准专业标准,用职业标准来校准教学标准。只有在人才供给上运用精益思维,才能快速应对市场需求。去年以来,通过物流管理、智能财税两个专业的抢滩成功,我校成为首批全国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为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大幅提高奠定了基础。此外,教学方式上也应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学校依托“云课堂”的优质资源,实现了“云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并深受学生的欢迎。全校师生在班主任大赛、教学大赛、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4项、省一等奖15项,1名教师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教学体系的优化是企业认可学校培养模式的保证,也是提升学生的就业水平与质量的关键。

优化合作模式,打造“职业化+国际化”的专业人才,使企业“用得上”

拓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广度与深度,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是职业院校的必然选择。吴中中专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多元化发展道路,与地方企业共建了“双创产业园”,开设了宁虹电子现代学徒制培养班,开办了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校内分部,开展了商贸专业的工学交替……通过多样化的合作,进行职业化培养,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共同参与质量评价的机制,实现供需的无缝对接。目前,学校共与13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稳定互通的合作关系,探索形成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新时代下苏州正在向“现代国际大都市”阔步迈进,吴中中专主动对标这一战略定位,确定了“深度对接地方主导产业,创新人才供给链,做优智能制造领域营商环境”的改革建设方向,拟开展中德智能制造学院项目建设,引进德国双元制职教优质资源,从专业设置和标准化技能人才培养两方面入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对外输出实力的品牌专业,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通过国际标准技能人才的本土化培养项目的落地,提高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优化思政教育,注重锻造“铸灵魂+强内功”的育人品牌,使人才“稳得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条重要指示揭示了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为此,吴中中专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根本任务中的实现路径,勇敢打破课堂里讲台上灌输式的传统思政课模式,从推行“行走的思政课”(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感受领会),发展到“行动的思政课”(通过防疫志愿服务、捐款等实际行动,让学生融入事件投身参与),从而实现了从“灌输型”到“感受型”再到“融入型”的思政教育“三级跳”。同时以文化系列活动和廉洁文化主题宣传,着力做好“聚焦式”督查、思政课教材开发等一系列工作,营造廉洁修身的良好校园氛围,学校荣获了“全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下一步学校将整合力量,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人才培养目标,锻造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四力”课堂品牌。

吴中中专致力于培养甘于奉献、精忠爱国的有为青年,技术精湛、爱岗敬业的企业员工。通过组织学生到一流企业顶岗实习,体会一流企业家的成长历程;通过老师傅传授演示技艺要点,锤炼工匠品格;通过跟班企业谈判,磨砺职业规范和操守。一系列强化职业技能的扎实举措,有效引导学生将强职业素养和练技术技能有机统一成强大的“内功”,使我们的毕业生成为企业抢手的“香饽饽”。

优化管理平台,不断完善“制度化+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使目标“盯得紧”

管理平台持续优化是实现一切工作目标的前提和保证。职业院校要推进跟上时代要求的院校现代治理体系,制度建设是首要环节。吴中中專以接受上级党委巡察整改为契机,从教学、教师、学生、财务四个维度不断完善组织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科学梳理出一系列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依法规范运行。推行校系二级管理,采用“乘数计分法”开展绩效考核,促使管理重心和权责下移,以破解问题为目标导向,职责明确、效能驱动的管理模式逐渐形成,学校内部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学校加大信息化建设,探索“互联网+教育”的质量管理新路径,全面推行校务电子化,在学籍、学分、学费、学评等环节实现了无纸化即时作业。下一步还将通过建设大数据处理中心,在安保、食堂、超市、宿舍、图书馆等环节,搭建基于区块链思维和技术的教师职业规范评价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建立诚信档案,使教师、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评价过程由单向到双向流动、由信息孤岛向区块资源转变,形成人才管理可追溯、不可逆的质量跟踪体系。现代化手段的运用提高了学校治理能力,催生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崭新管理链,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智慧校园”。

省委书记娄勤俭今年春调研苏州时强调,要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更加精准地为企业做好服务,营造更加温暖、更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职业院校只有深化改革、奋发有为,才能应企业之所需,解社会发展之所困,为再创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储备动能,释放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巨额红利,展现职业院校的新担当新作为。

[作者系吴中开放大学(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责任编辑:尤 展

猜你喜欢
吴中职业院校思政
那不一样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Were Dinosaurs Able to Swim?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吴中太湖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