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孩子最近在家總是不听话,我发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付出,并不一定得到孩子的认可,相反甚至会引发矛盾、隔阂与冲突,我们非常苦恼,孩子也觉得委屈,经常抱怨。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北京市特级教师、大兴区兴华中学刘秀华老师:家长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付出却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可,问题根源也许正是“不合理信念”在作怪。
第一种表现就是绝对化要求 它通常与 “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比如坚持“我是他爸,他必须听我的话”这样的信念,就有不合理的地方。因为孩子也是人,孩子要长大必然要有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把“应该”“必须”这类的词语改为“希望”“努力争取”之类的词语。
第二种表现就是过分概括化 比如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没考好,就认为他“啥都不行”,或者孩子说一次谎,家长就认为孩子是个不诚实的人等。家长不要以局部去代替整体,不要以个别的表现去评价整体的人。
第三种表现就是“糟糕至极” 这是一种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就认为是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灭顶之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
第四种表现就是读心术 这是一种即使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也以为自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的信念,比如看到孩子学习不专心,就说“我知道你就是不想学习,只想着玩”等。这都是没有求证当事人的真实想法就做出的主观论断。
(摘自《北京青年报》 武文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