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婧
【摘 要】呼吸支持作为挽救患者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或延长生命,应用呼吸机后常见并发症是呼吸相关性肺炎(VAP)。因此,文章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了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并对其进行讨论。
【关键词】重症监护;肺炎预防;护理
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
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复杂多样,应用呼吸机的治疗过程中,其病情受到多种因素干预,如年龄增长、身体机能减弱、体位、存在慢性肺疾病、长期卧床、人工气道建立、意识丧失、积痰、长时间维持机械通气、消化道细菌易位、病房环境及无菌操作等。相关研究显示,长期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医院内肺炎感染的危险性相较于未应用机械通气者高出6~12倍。60岁以上的患者VAP发生率约为51.57%。因为,在患者身体机能随着年龄升高而逐渐下降的同时,机体免疫功能出现明显衰弱的倾向,肺组织形态与结构很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从而导致发病率升高。
人工气道的建立过程会使外界细菌侵入气管,与上呼吸道防御系统并未发生反应,严重情况下将对上呼吸道防御系统造成一定损伤,影响呼吸道纤毛清除机能,进而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同时,体位疾病的影响并不明显,通过研究观察发现,仰卧位会增加機械通气患者的死亡率,机械通气患者胃内容物容易发生反流,因此与口咽部分泌物误吸入存在必然联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控制室内卫生、隔绝感染源,控制温湿度能够有效保障疾病恢复进度,因此,病房环境及无菌操作与其发病率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当病房空气质量下降,培养指数未达到标准,很容易导致病原体侵入下呼吸道,因此,无菌操作有助于降低细菌与患者的直接接触,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过程中,综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根据其内在联系,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从而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2 预防与护理
2.1加强管道护理
呼吸机治疗患者多留置有供给营养支持的胃管、维持呼吸机治疗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道以及疾病治疗所需留置的尿管、各器官引流管等多条管道。因此,应加强各管道护理,尤其是胃管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道。(1)胃管:胃管的留置限制了食道括约肌的功能,易引起食管反流,胃内细菌随反流物进入呼吸道,使细菌定植在肺,引起VAP。每天早晚进行口腔护理1次,留置胃管者定期更换胃管,鼻饲前后将床头抬高30~40°,鼻饲前检查并确保胃管位置正确方可喂食,鼻饲液应缓慢注入,量适宜,防止食物误吸或反流入气管内。(2)气道:及时清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内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吸痰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每次吸痰时间应<15s,负压不宜过大,防止损伤呼吸道黏膜,尽量采取声门下吸引并观察记录每日声门下分泌物的颜色、量、气味和性状。及时倾倒冷凝水,防止冷凝水回流,保持呼吸机管道清洁、通畅,有可见污染时给予更换,无污染时7d更换1次。每天晨会、下午、小夜、大夜交接班检测气囊压1次,使压力始终保持2.45~2.94kpa。遵医嘱每日给予气道雾化、湿化,
2.2体位管理
2.2.1机械通气卧位
胃肠病原菌是导致气管插管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重要来源。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很容易出现胃内容物返流,此时需重视患者的卧位,如病情许可应给予低半卧位或半坐位。
2.2.2鼻饲护理
鼻饲前应将气囊维持适宜充气状态,抬高床头30°~45°以避免误吸。
2.2.3加强翻身
危重病人自身难以更换体位,容易发生肺膨胀不全和支气管分泌物清除障碍,从而引发VAP。所以护理人员需加强体位护理,协助患者及时更换体位,2h一次,并叩背,促进支气管内分泌物清除。
2.3积极治疗控制原发病
原发病致患者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下降、呼吸机治疗时间延长等因素导致细菌感染的机会增多,上述原因可互为因果。因此,应积极遵医嘱进行原发病的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尽量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尽快拔管、撤机。
2.4镇静护理
ICU患者呼吸机治疗时可因二氧化碳潴留或难以耐受气管插管而出现烦躁不安,易发生人机对抗,致使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协调,部分患者因插管不适甚至自行拔除气管插管或各种引流管,造成治疗困难,严重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镇静治疗是ICU呼吸机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本组病例均遵医嘱采用每日唤醒1次的间歇镇静法,以判断患者的镇静程度和意识状态,镇静时应随时根据镇静评分调整镇静剂用量,唤醒期间注意观察有无躁动等状况,严防意外拔管的发生。唤醒时进行脱呼吸机试验,观察患者自主呼吸及SPO2情况,并根据血气分析、血生化指标、肺功能状态、原发病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严格掌握拔管指征。
3 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作为机械通气中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形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会导致患者出现脱机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住院费用,还会加重患者生命威胁,部分患者甚至直接死亡,应重视。重症监护室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救治重症患者的场所,因患者病情比较危重,多数患者需要使用呼吸机来辅助呼吸,确保能摄入充足氧气,在为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一旦相关设备消毒灭菌处理不到位,会造成患者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如何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非常重要;针对性护理属于人性化、科学化的干预措施,主要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际,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形成进行预防,提升患者身体恢复速度;本研究通过对比重症监护室患者使用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的应用价值,发现,观察组所取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数值3.85%低于对照组数值20.75%,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所取得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依从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数值低于对照组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根据对比结果,表明在重症监护室中,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加快患者身体康复速度,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早日出院,因此,针对重症监护室的护理服务非常关键,值得优先选用。
4 结语
综上,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较多,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预防VAP发生的重要途径,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周影.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03):180+183.
[2] 黄蔚.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J].特别健康,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