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究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过程中应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中,研究者在2016年至2019年间入院进行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中选取180例开展研究,在研究中,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平均分为3组,其中,1号观察组采用干扰素进行干预,2号观察组采用炎琥宁进行干预,3号观察组采用干扰素与炎琥宁联合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对3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经过干预,在患儿体征恢复用时与住院用时方面,3号观察组显著低于1号与2号观察组;在患儿治疗有效率方面,3号观察组显著高于1号与2号观察组;对于组间数据差异,以P<0.05,表示其具有统计意义与价值。结论:在对小儿手足口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该疗法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手足口病;治疗方法;炎琥宁;干扰素
相关研究表明,作为常见疾病之一,手足口病的感染性较强且传播速度快,从而对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从发病人群的角度分析,该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且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上升态势,因此,有效开展该病治疗工作的探索,对于医疗人员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在临床上,该病患儿的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等部位出现水泡与疱疹等情况,且患儿体温出现升高,若不能及时采用药物进行干预,则有可能对患儿生命造成威胁[3]。经过探索,医疗人员指出,通过干扰素与炎琥宁进行联合干预,有利于优化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研究者针对这一联合疗法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研究结论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研究者在2016年至2019年间入院进行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中选取180例开展研究,在分组问题上,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平均分为3组,其中,1号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30例;患儿年龄在1~9岁;2号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患儿年龄在3~10岁;3号观察组男性42例,女性18例;患儿年龄在2~10岁;在基本资料上,以P>0.05,证明3组研究对象差异无统计意义。
1.2 方法
1.2.1 1号观察组 采用干扰素进行干预,药物由深圳科兴生物生产,国药准字:S20033035,在用法用量方面,药物用量为10 ug/次,用药频率为1次/d。
1.2.2 2号观察组 采用炎琥宁进行干预,药物由广东宏远药业生产,国药准字:H20046407,在用法用量方面,药物用量为将5-8mg/(kg·d)药物与1mg/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混合,以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注射,用药频率为1次/d。
1.2.3 3号观察组 采用干扰素与炎琥宁联合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两种药物的用法与用量同1号与2号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将患儿临床过程中相关症状的消失用时与治疗工作的有效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临床症状包括患兒溃疡康复用时、疱疹消失用时、体温恢复用时以及住院用时等。在治疗效果方面,可以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等三种。
1.4 统计学方法
相关人员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度,选取统计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以()表示计量资料,对于数据行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对于数据行x2检验,对于相关差异,以P<0.05,表示其具有统计意义与价值。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治疗用时情况
在治疗用时问题上,3号研究组在患儿溃疡康复用时、疱疹消失用时、体温恢复用时以及住院用时等方面均显著短于1号与2号观察组。对于相关差异,以P<0.05,表示其具有统计意义与价值。见表1。
2.2 研究对象治疗有效率情况
在治疗有效率方面,1号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1.67%(43/60),2号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8.33%(47/60),3号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58/60),由此证明,在治疗有效率方面,3号观察组显著优于1号与2号观察组。对于相关差异,以P<0.05,表示其具有统计意义与价值。
3 讨论
作为儿科常见病之一,小儿手足口病在传染性相对较强,且该病无明显季节性特征,因此,为了有效对该病进行预防,应有效做好儿童聚居地区的卫生防疫工作[4]。相关研究表明,该病在5岁以下儿童群体中的发病几率相对较高,同时,由于儿童免疫机能尚不完善,因此,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干预,则会对患儿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危及患儿生命[5]。在治疗工作中,经过探索实践,研究人员表示,与常规治疗中单纯使用干扰素与炎琥宁进行干预相比,通过两种药物联合的方式,有利于实现治疗效果的优化。
本次研究表明,在治疗问题上,通过干扰素与炎琥宁进行联合干预有利于提升该病的治疗效果,且相关数据经分析后证实具有统计价值。
综上,在对小儿手足口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可以引入干扰素与炎琥宁对患儿进行联合干预。
参考文献
[1] 肖力.干扰素与炎琥宁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1):188-190.
[2] 马军峰.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0):114-115.
[3] 陈爱婷.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评价[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0):170+188.
[4] 李景霞,蔡俊伟.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3):164-165.
[5] 张彦飞.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06):31-32.
作者简介:
张娜(1988-),女,汉族,云南姚安人,本科,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儿内科临床诊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