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峰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上下五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而坐月子作为中华养生文化重要的内容之一,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月子,医学上指的是产褥期,即从分娩结束到产妇身体恢复至孕前状态的一段时间。在正常的妊娠过程中,胎儿以及胎盘娩出以后,子宫需要恢复,胎盘剥离的创面完全愈合大概需要六周的时间,也就是民间俗称的“月子”。在月子期间,有很多传统“禁忌”。有一项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老一辈人总是叮嘱产妇坐月子期间不要刷牙,否则“生一个娃,掉一颗牙”。那么,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我们曾接诊过一位特殊的年轻女性患者。她的主诉症状是牙龈肿痛出血,开口检查时,可闻及口腔内恶臭味,口腔卫生状况极差,牙石(++~+++),多数牙牙龈红肿肥大,增生至牙面的2/3以上、触之易出血伴溢脓、多个牙的松动度达Ⅱ~Ⅲ。年纪轻轻牙齿怎么就搞成了这个样子呢?询问以后我们发现,患者从怀孕开始就没有刷过牙,坐月子时家里的老人也不让刷牙,整整一年只靠漱口维持。经过全面的口腔检查,患者的牙龈增生已经形成牙龈瘤,而且多个牙齿已经是牙周炎晚期,不仅需要手术切除龈瘤,还要拔除多个松动牙。不到30岁的年轻人被迫需要开始戴活动义齿,而这些都是错誤的传统观念带来的后果。
在我国,很多地区仍然保留着坐月子不能刷牙的错误观念,在某些农村地区更为盛行。这实质上反映的还是产妇对于口腔卫生状态的不重视以及对口腔疾病知识的认知缺乏。有人错误地将产妇口腔问题的发生理解为是月子期间刷牙导致,更有甚者认为,产妇刷牙会引起牙齿疾病,而这恰恰与正确的医学观念所相反。产妇月子期间不但要刷牙,还应该刷得更加认真仔细才对。因为人的口腔生态系统中至少有几百种细菌寄生,每天吃饭不刷牙会有很多食物残渣存积在牙齿表面和牙间隙中,如果不刷牙,食物残渣等软垢得不到及时的清除,长此以往,会在菌斑的作用下发酵、产酸,使得局部PH下降,当PH下降至临界值以下时,可造成羟磷灰石中钙的丢失,晶体溶解,破坏牙齿,导致牙齿形成龋洞;或者受炎症的波及侵袭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质等,造成严重的牙周疾病,而牙齿没有牙槽骨的支持变得摇摇欲坠,最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甚至丧失咀嚼功能。有些龋齿、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甚至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口腔问题,造成患者身心困扰。
大量研究证明: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牙周的微生态。而女性在怀孕以后,由于体内激素分泌的改变,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的明显增高,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增强,使原有的牙龈慢性炎症加重或改变其特性,可有牙龈充血、水肿、出血、口臭等症状的发生。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行为方面等的改变,妊娠期必要营养物质的补充不足,牙齿的坚固性变差,患病风险增高,这些情况已然对牙齿不利,再加上由于哺乳的原因,产妇月子里每天餐次在5~6次以上,产妇进食的次数和数量增加,睡眠时间增加,如再不注意口腔卫生,使口腔内的细菌增多,在大量细菌作用下,会导致产妇患口腔疾病的风险在原有基础上增大。
作为新时代的产妇,应该破除传统的旧观念,提高口腔自我保健能力,采用合适的方法有效地控制口腔菌斑的产生。如:
1.每次进食后漱口,使用温水、软毛刷,早晚有效地刷牙。
2.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改良Bass刷牙法,避免拉锯式横刷法,因为横刷不仅会损伤牙龈,引起出血,造成牙龈组织的萎缩,长年累月还会造成牙体硬组织的损伤,即“楔状缺损”。
3.使用牙线及牙间隙刷、冲牙器等清除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
4.使用含氟牙膏增加牙齿抵抗力。
5.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这对口腔的自我清洁也是有益的。
6.食用酸性食物后不要马上刷牙,可以喝水、漱口来中和酸性环境。
坐月子本是家庭和长辈对于新妈妈们的一种爱的保护,别让这种保护变为一种“伤害”。愿每位新妈妈都可以有一个幸福的“月子”。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