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是鲍勃·迪伦先生的生日。这位79岁的老人,是最无法被定义的“少年”,一直在创造、破坏、颠覆,远远地超越这个时代。
一重惊喜是:8年没营业的鲍勃·迪伦,在疫情最严重的3 月发布了17分钟的新歌《最卑鄙的谋杀案》,也被称为“史诗级的散文诗”。由于该歌曲歌词以肯尼迪被刺杀为开头,将刺杀后所引发的音乐、艺术和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编织在一起。有人认为鲍勃·迪伦在重新审视20世纪的流行文化,也有人认为他创作这首非比寻常的歌曲,是为了安抚疫情之下的人们。
另一重惊喜是:今年夏天,他的首个视觉艺术作品回顾展“光/ 谱 | 鲍勃·迪伦的艺术大展”全球巡展将来到北京,于6月25日在今日美术馆精彩亮相。
“好想去呀!”这条波澜不惊的展讯一经抛出,据说今日美术馆的早鸟票瞬间被秒杀。
这位现年79岁的伟大的摇滚巨星、音乐人、诗人,以及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获得者的带货能力可比大声喊着“哦买噶”的头部网红厉害多啦!
此次展览是迄今为止迪伦的视觉艺术创作在全球范围内最详尽、最具深度的展现,也是在国内的首次亮相。这场史诗级的回顾展展出了鲍勃·迪伦以多种方式创作的大量视觉艺术作品,包含了手稿、素描、水彩、油画、丙烯、鲜为人知的工业金属雕塑以及相关影像资料,其中不乏全球各地私人藏家慷慨出借的珍藏。鲍勃·迪伦身份多元,创作也很跨界,在主流评价里面,对鲍勃·迪伦的评价是一个被封神的人物。但是也有评价说他是:骗子、小偷、叛徒、流浪汉和拾荒者,当然无论怎样去标签,鲍勃·迪伦依然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
鲍勃·迪伦的身世其实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一个谜,鲍勃·迪伦的原名是Robert Allan Zimmerman(罗伯特·艾伦·齐默曼)。1961年,鲍勃·迪伦去纽约格林威治村,像他这样小地方来的人其实是很不被人注意的,于是被人问起时他一直隐瞒自己的身世。鲍勃·迪伦一直在说谎,你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说谎,可能觉得他的出身太乏味了,或者他原生的家庭没什么可书写的,这也代表了他的立场。鲍勃·迪伦之所以是鲍勃·迪伦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一直在模糊、编造、改造、创造自己的历史,在这个基础上延展出不同的音乐作品和艺术作品,然后带着这些作品去创造一个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未来。
为什么说鲍勃·迪伦是小偷呢?因为他的作品里大量去用甚至是直接挪用别人的作品。年轻时,鲍勃·迪伦身边的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海绵”,因为他能够不断从生活的各个地方吸取营养,而且非常饥渴,从自己看到的所有带字的东西和所有听到的带曲子的东西里迅速辨别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加工变成自己的东西。鲍勃·迪伦还是一个不断反叛自己的人,也是一个不断反叛过去的人,他也是一个不断去进入未来的人。一次最臭名昭著的叛逃也是最引起广泛争议的,就是他在1965年第三届新港音乐节上,他作为著名的民谣歌手开始和乐队一起拿起了电吉他演奏了很多非常躁动的摇滚乐作品,其中包括《像一块滚石》等,台底下观众都炸了,因为在60年代,摇滚乐和民谣是兩个派别,民谣是看不上摇滚乐的,摇滚乐跟民谣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当一个已经变得很有名的民谣音乐人开始用摇滚乐去表达自己的时候,所有听众、媒体,包括音乐从业者都会觉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鲍勃·迪伦就是用这种比较强烈的方式,用摇滚乐的方式,和他之前所谓的抗议民谣音乐人身份做撕裂和对撞,完成了自己身份的转变。
此次在“光/ 谱|鲍勃·迪伦的艺术大展”上我们能看到鲍勃·迪伦以61号公路为题材创作的一系列油画作品,在这一条曾经繁华但又没落公路旁边的汽车旅店、咖啡馆、小餐厅,落日下树的阴影,包括一些特别荒废的汽车或扔在路边的机械垃圾,有一种非常苍凉的末世感,但又莫名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这些也是鲍勃·迪伦作为一个流浪者特有的视角。
拾荒者是从废墟中、从旧东西中挖掘宝藏的人,其实鲍勃·迪伦的创作中一直都是这样的,展览中特别有趣的部分是他做的铁艺,来自家乡铁矿场的记忆和身份,他的铁艺是把所有废弃的螺丝、方向盘、铁线,废弃的大门等用强扭的方式焊到一起,焊成他觉得完美的、有对比性、对称性的造型,或是像图腾符号的雕塑。从生活中去打捞这些场景和碎片,再进行二次创作,这种质感就是拾荒者从生活中发现原生之美的那种质感吧。
看到一句话说,现在的年轻人拒绝喝所谓“后浪”的鸡汤,但是他们的耳机里都放着鲍勃·迪伦。说实话,我觉得有点不相信。能啃懂鲍勃·迪伦这个分量很重的大部头,还是需要缘分的。
时至今日,我们还在听鲍勃·迪伦的真正原因,是在我们怀疑世界时,他给过我们答案。
“Blowin'in the Wind(答案在风中飘扬)”是鲍勃·迪伦最重要的一部民谣作品。
董慧拥有一颗KOL的心《写给你的信》是国内最早以时尚内容为话题的专栏,也是最早一批具有KOL特质的写作尝试。而且,还是国内坚持不间断刊出时间最久的编者信,更是同类写作中最具自我更新能力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