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时互动的“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2020-06-24 06:35:40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超星考核教学模式

王 蕾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071000)

当前“互联网+”教育高速发展,在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超星学习通等平台上有大量优秀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即MOOC[1]。各校教师可以在MOOC 平台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即SPOC[2]。翻转课堂[3]的教学模式则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实践中,大学计算机基础、企业级项目开发、数据库原理、移动应用开发等课程中采用了“MOOC+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实施形式

“MOOC+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常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开展教学。根据课程特点,基础类课程每组5~7 人不等;专业类课程每组3~5 人不等。每个学习单元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整个过程围绕学习任务单展开。图1展示了企业级项目开发课程的课堂实施过程。

(一)课前阶段

课前一周教师下发学习任务单给学生,任务单以周为单位,明确学习重难点,指明预习内容,如需要阅读的书籍、观看的视频,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等,其中视频资料来自MOOC 及SPOC 自制视频。学生依据任务单的要求完成相应学习资料的学习;在SPOC 平台完成课前学习测试;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探讨,对任务单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完成学习记录单,写明仍待解决的问题。教师收集学生的课前学习记录单,综合课前学习测试情况,掌握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进而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制定课堂计划。

图1 企业级项目开发课程的课堂实施过程

(二)课中阶段

课中,教师依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学习成果展示;教师组织探讨课程重难点和仍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当堂进行成绩评定,依据小组成员表现给出小组成绩,依据个人表现给出学生个人成绩以提高学生个体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工具,师生进行实时的交流互动,如发起测试、主题讨论,以量化方式了解学生的观点、态度;发起问题,采用抢答、选人回答等方式,依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教师在线给出分数。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课后阶段

课后,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学习内容,完成作业,参与在线讨论,完成小组内成员互评。课程作业,依据其特点以小组形式完成或个人独立完成。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发起在线讨论,教师发起的主题讨论以重难点知识和知识拓展为主,答案多是开放性的。课后阶段实施的评价方式是学生以量化形式进行组内互评,每个小组成员依据组内成员贡献打分,将所有成员得分平均得到当周该小组成员的组内互评分数,以5~7 人的小组为例,通常只有1 人得4 分,2 人得3 分,2 人得2分,1~2 人得1 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参与小组活动。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MOOC+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OBE 教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学习资源多元化与碎片化;课堂师生交互形式丰富多样;教师身份向组织者与引导者转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注重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更加重视过程化考核。

(一)学习资源多元化与碎片化

作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MOOC 具有开放程度高、可获得性强、设计优良等特点,配合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SPOC 使用,教师与学生既能使用MOOC 上的优秀资源,又可以基于MOOC 打造适合于本校学生、便于教师因材施教的校本特色课程。笔者所在学校多门课程采用了“MOOC+SPOC”的授课形式,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基于中国大学MOOC 平台上北京理工大学李凤霞教师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打造SPOC 平台,并完成了三轮的课程授课工作。

从资源来源角度看,学生既可以阅读教材,又可以观看在线视频。从资源内容角度看,有基本知识讲解、重点难点知识解析和拓展知识学习。从资源类型角度看,有学习视频、在线测试、在线讨论、在线考试和在线互评等。在学生对资源的获取方面,MOOC 使学生的学习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一方面,MOOC 中每个视频通常会用5~15 分钟介绍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点,适合学生使用碎片时间来学习;另一方面,学生的在线学习并未局限于电脑端,还可以通过手机、PAD 等移动端在线学习或者下载离线视频随时观看。学生不但可以通过暂停播放、反复播放视频的方式促进对重难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还可以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来交流探讨拓展思维。学习视频播放中设置了测试题,便于检验学生对视频内容的理解,促使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此外,根据人类大脑的记忆与遗忘特点,学习某知识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对知识记忆不清晰的现象,此时再次观看视频相对于单纯依靠书籍、笔记等更易于重新唤起对已学知识的记忆。

(二)课堂师生交互形式丰富多样

1.翻转课堂创新师生交互形式

采用翻转课堂的授课形式,对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进行调整,学生课前已通过MOOC 和SPOC 的方式学习了相关知识,并进行了课前测试。课堂上主要是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教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解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说,交互形式由原来的教师讲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师生探讨方式,转换为学生解说、提问、生生辩论、教师点评的方式。这一重要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教师知识的盲区。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思维,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学生共同探讨,同时也激励教师不辍学习、增长学识,与学生共同进步。新的师生交互形式是知识的碰撞和群体智慧的展现,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吸收知识、增长技能和赋能创新,活跃学生思维,激发课堂活力。

2.辅助教学工具增强课堂实时互动

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辅助教学工具的实时交互功能使师生交互方式更加丰富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和课程重难点知识预先设置测试题、讨论题,课堂上适时发布进行当堂测试;也可以随时设置题目让学生回答。回答模式包括全部学生参与答题、组织学生抢答或由教师指定学生回答。选择题与判断题可以实时可视化展现参与人的选择及每个选项的支持人数和百分比;填空、讨论题可以实时展现学生观点以及每个观点的支持人数,并进行大数据分析,使用词云展示参与者的核心观点。系统会对每位学生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进行监测,展现学生积分和排名情况。通过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可以实时、量化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生的观点;学生可以实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自己的积分排名情况;学生知悉班内其他同学的观点态度,有利于激励其更加积极地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抢答题目不宜过易或过难:过易会浪费时间;过难则可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现无人回答的窘境,从而使课堂陷入沉闷气氛之中。因此,抢答题应该让班级至少1/3 的学生能参与进来。学生能够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获得感、自信心与积极性。

(三)教师身份向组织者与引导者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无论是讨论式教学还是案例教学,多数时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偶有机会参与问题回答、讨论或者进行展示。教师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课程内容的讲授上,通过学生的神情与状态等去判断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情况,进而决定一些知识点是否要详细讲或重复讲。对于学生课前预习通常只是提出简单的要求,很少有具体详细的预习安排和预习情况检查。

在“MOOC+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偏向于课堂设计者、组织者与引导者。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授课内容,制定详细的课前学习计划发布给学生,并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前学习记录单和以学生个人为单位的课前在线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制定课堂计划。课堂上,采取翻转课堂的形式,教师在课堂设计方面更多地着重于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好课堂讨论、分析点评学生的作品、激励学生参加课堂学习和增强学生的获得感等,而非“满堂灌”的讲授。教师要做好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要依据课前制定好的精准合理的课程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并在课堂上做好考核情况记录;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将作品展示、小组对抗、学生点评等与新兴的教学课堂实时互动辅助工具(如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等)相结合,组织测试、讨论、抢答等活动。这要求教师能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采用合适的学习形式,合理展现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在“MOOC+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已经从课堂的讲授者变为课堂的设计者与组织者,由“演员”向“导演”转变。教师既要做好知识的讲解,又要协调好知识内容、学生行为、新兴工具等各个元素,从而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在“MOOC+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中,通常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课前通过观看视频等学习资料自学后,仍会存在不能很好地回答教师在任务单中提出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完成设计任务或者产生了一些新的疑惑等情形,这时一个固定的学习小组会有效地促使组员进行探讨,展开头脑风暴,相互学习。课前阶段完成BLOOM[4]教学法的前三个阶段(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初级应用),课中的学习、讨论、展示阶段和课后的任务深化阶段则完成了更高层次的应用、分析、综合与评鉴。

分组学习使学习效果1+1>2,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课前讨论、课堂展示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织和考核,存在小组成员间“搭便车”的情况。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加强对学生个人的考核,如进行当堂测试、记录个人回答问题情况、作品完成情况等;另一方面,从学生角度去进行组内成员互评,加强学习小组内部管理与监督。

(五)加强过程化考核

传统课堂多采用以期末考核为主的成绩评定方式,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为3:7;而翻转课堂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化考核,平时成绩占70%。过程化考核包括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前预习及相关报告、课堂作品展示,和以个人为单位的学习测试、参与课堂活动、参与线上讨论、线上观看视频、个人作业提交等。借助于超星学习通,能够更加灵活地评定学生的成绩,学生的各项课堂及课下活动都被纳入学习通进行量化评定。如课前的预习成果、课堂回答和发起讨论、进行测试和考试、完成学习任务点、观看视频等,教师可设置各项活动占最终成绩的比例;作品评定环节,采用学生互评方式,使学生转变思维以评审者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和同学的作品,教师可以灵活掌握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任务完成情况、知识掌握程度,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督学。借助超星学习通的过程化考核,学生能够实时了解自己的成绩和排名情况,改变了传统的学生只有期末测试结束了才知道自己学习成绩的情形。总之,借助超星学习通能够更好地完成对学生的过程化考核。

三、学习成效

使用问卷星在线调研学生对企业级项目开发课程的评价,图2 展示了部分调查结果。对于课下进行学习与设计实现,课堂上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与展示的翻转学习方式学生普遍认为更能督促自己学习,从朋辈身上学到更多,提高了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此外,92%的学生理解Struts 开源框架的含义并实现基本应用;92%的学生理解Hibernate 开源框架的含义并实现基本应用;90%以上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教学形式能够学到更多知识,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了自身的自学能力。

图2 调查问卷结果

四、结语

在“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模式教学中,基于构建主义[5]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形成了以任务单为引导,以课堂展示为核心,以小组学习为方式,以超星学习通等工具为手段的教学体系。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与拓展资源;小组学习贯穿始终,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的能力;重视课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在基本核心知识学习上,基础水平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反复练习达到学习目的,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进一步进行拓展学习。

猜你喜欢
超星考核教学模式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数据库录入证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