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上午,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对目前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进展进行了介绍,在疫苗研发上有5条技术路线在同步开展,包括灭活疫苗、重组基因工程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mRNA疫苗和DNA疫苗),以及减毒流感病毒疫苗载体制成的疫苗。曾益新表示,目前有部分的项目已经进入到动物试验阶段。在确保安全有效可及的前提下,估计最快在今年4到5月份可以有部分的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曾益新还在会上介绍了疫苗研发的步骤。他说,疫苗的研发过程比较复杂,而且由于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的病毒,我们对它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在疫苗的研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古菌构成了一个单细胞原核生物域,新近发现的阿斯加德古菌(Asgard),据信为更加复杂的真核生物的祖先。但是迄今为止,我们对阿斯加德古菌生物学的理解一直局限于DNA研究,其显示存在真核细胞样基因。近日,日本科学家团队经过十年探索,终于利用深海沉积物分离并培养出了一种阿斯加德古菌。他们将这种微生物命名为“Prometheoarchaeum syntrophicum”,该名字源自希腊神话中的神“普罗米修斯”,他用黏土造出了人类。研究表明,“P.syntrophicum”的生长速度极慢,每14天~25天数量翻一番。进一步分析发现,“P.syntrophicum”的基因组包含高比例的真核细胞样基因,证实了之前的DNA分析。这种不同寻常的微生物,将帮助人类揭示复杂的真核生物的起源。
迄今分辨率最高太阳图像于近日新鲜“出炉”!在图像中,人们可以看到明显的米粒状结构,每个“米粒”的大小都跟美国德州的面积差不多。研究人员称,这些图像提供的前所未有的细节,能帮助科学家研究太阳磁场,从而进一步揭示太阳的奥秘。这些高清图像是由位于夏威夷的丹尼尔·井上太阳望远镜(DKIST)拍摄的,DKIST是目前性能最强大的太阳望远镜,主镜面直径4米。研究人员认为,该望远镜与2018年发射升空的“帕克”太阳探测器,以及即将升空的“太阳轨道飞行器”,将迎来太阳科学的新纪元。在接下来的六个月中,工程师们将继续测试望远镜并调试仪器,以供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未来使用。
据报道,在2020年世界海洋科技会议上提出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上升的海面温度和酸性水可能会在2100年之前对所有现存的珊瑚礁栖息地造成毁灭性破坏。科学家预测,未来20 年,由于气候变化和海洋污染,70%~90%的珊瑚礁将消失。因此,一些组织正试图通过将实验室里生长的活珊瑚移植到濒临死亡的珊瑚礁上来遏制珊瑚礁的消失。研究人员强调,尽管海洋污染对海洋生物构成了无数威胁,但最新研究表明,珊瑚受到的最大威胁是碳排放导致的气候环境变化。温暖的海水会对珊瑚造成压力,使它们释放出寄生在内部的共生藻类。这通常会使充满活力的珊瑚群落变白,这一过程被称为“漂白”。被漂白的珊瑚并没有死亡,但死亡风险更高,而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漂白现象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2 月16 日,中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ps 的民营5G低轨宽带卫星在轨30天后成功开展通信能力试验,验证低轨Q/V/Ka频段通信,实现Q/V/Ka频段星地通信链路连通,后续将继续开展Q/V/Ka 等频段的通信性能测试。该卫星是由商业航天企业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银河航天”)自主研制的首颗Q/V频段卫星,单星可覆盖30万平方千米,一个月前搭乘“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银河航天首发星型号负责人常明介绍,一个月以来,银河航天首发星在轨状态良好,卫星入轨后按照飞行程序姿态机动和模式切换正常,星载软件、综合电子、测控系统运行正常。卫星是全球通信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弥补信息时代“数字鸿沟”的核心工具。国际上,“太空互联网”建设正进入快速部署阶段。
2月21日,瑞典央行在其官网宣布,已经开始测试数字货币——电子克朗(e-Krona)的试点项目,这使得该国距离创建全球首个央行数字货币(CBDC)又近了一步。该项目与埃森哲公司合作进行,为电子克朗开发一种技术解决方案,可以作为现金的补充。试点项目的技术解决方案将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通常被称为区块链技术。技术解决方案将在一个公众和银行作为模拟用户的测试环境中被评估。在测试环境中,模拟用户应该能够在数字钱包中持有电子克朗,通过移动应用程序进行支付、存款和取款。模拟用户还能够通过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进行支付。瑞典央行称,目前还没有关于发行电子克朗的决定,以及电子克朗如何设计或使用何种技术。试点项目将持续到明年2 月底,并可选择延长和进一步开发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