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静
(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老年二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科常见病,具有反复发作、病程长和迁延难愈等特点[1],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行为、感知觉、思维和情感等障碍,可伴有认知功能损害,此病不仅严重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增加了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因此需要提高重视。无陪护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指的是患者住院期间由护理人员取代家属代为照护,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早日恢复健康。现探讨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老年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服务的可行性,汇报如下。
50例老年患者均确诊为精神分裂症,于本院长期住院接受治疗,入组起始时间为2017年3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3月,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男女之比为14:11,年龄66~80岁,平均(72.14±5.62)岁;病程5~12年,平均(7.58±1.40)年。观察组男女之比为15:10,年龄67~79岁,平均(72.49±5.50)岁;病程5~11年,平均(7.71±1.83)年。两组一般资料接近,P>0.05,满足研究要求。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制定严格的家属探视制度,在充分保障患者安全的基础上开展护理服务,必要时采取强制护理。
观察组实施无陪护护理:(1)基础护理:患者入院时由护理人员对其及家属开展无陪护护理宣教,增加其了解,使之提高配合度。若患者长期卧床,需协助做好清洁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与患者主动交流,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减少排斥心理;(2)预见性护理:对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评估,落实预防性护理措施,减少意外事件,充分保证患者在院期间的安全。(3)心理疏导与社会支持:充分利用谈话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生活。(4)用药护理:掌握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及作用等,提供用药指导,使患者准确用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用药依从性。(5)加强安全管理:受疾病的影响,患者可能出现幻听、多疑、敏感等症状,进而导致自伤或他伤事件。护理时,需对患者住院安全性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结果增加对应的保障,例如呼叫、巡视、门禁等,以减少风险事件。
记录护理期间出现的风险事件:自伤、躁动、攻击行为和坠床。
借助SPSS 20.0汇总研究数据,%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比较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性精神病,病因尚未明确[2],且目前临床尚无根治此病的方法,尽管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能改善临床症状,但在提高患者自理能力、社会能力方面的作用不明显,外加患者住院时间长,易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影响整体疗效,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00%,与观察组的4.00%对比更高,表明观察组采用的护理方案更有利于预防护理风险事件,临床应用价值高。无陪护护理是一种现代化护理模式,患者在院期间无需护工、家属照顾,由专业护理人员提供给患者优质、科学及规范的护理服务,能提高护理质量,规避护理不良事件,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总之,对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施以无陪护护理效果确切,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身心安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