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华
“深度学习”是时下较为热门的教育词汇,对于它的初步感知,源于2019年12月参与了“深度学习”的课题研究的项目。说实话,刚开始进入研究时真是有些迷茫,搞不清楚什么是“数学学科的深度学习”,只是能模糊感受到深度学习就是对单元整体备课的深入探究。至于对为什么研究、做哪些方面的研究、用什么方法研究等问题的理解,一直到去年的寒假前还是处于混沌状态。思路的打开和明晰源于放假前和校长的一次谈话,他引导我要变被动为主动,把深度学习概念中教师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探索打造出培新的味道。
对深度学习的理解
深度学习下的成长 深度学习的内涵是什么?在单元备课时具体确定什么学习主题?如何以核心素养为重点确定学习目标?选择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为突破口设计教学活动?怎样设计学习评价?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不能凭空想象,需要找到理论支撑。因此,在阅读了《种子课》《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等书籍后,我们利用四次学科活动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学习,教师们就深度学习内涵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交流了感悟。
理论学习的内化需要案例的支撑,深度联盟课题组开展了两次关于深度学习单元备课的讲座,其中的案例介绍很丰富,教师们进行了认真的观看和记录,深入理解了建好“承重墙”,打通“隔断墙的重要性。此外,为了加强单元备课的实效性,结合深度学习课题研究,我们又利用学科教研补充了很多名师的课例,并利用学科活动时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这些有效性探讨使我们共同成长。
深度学习下的实践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理解深度学习的基础上,教师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深入分析单元教材的知识点和生长点,挖掘其中的种子,用深度学习的理念研究单元备课,教学设计突出问题驱动和活动主线,教学内容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深度和广度,拓展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力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每个年级都进行了主题式微课的设计,各年级都围绕具有挑战性的数学主题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探索。如一年级的七巧板系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二年级的推理系列,渗透逻辑思维;三年级的数学故事系列,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四年级的古老数学问题系列,带领学生挖掘有趣的数学方法;五年级探索魔方系列,带领学生探寻立体图形的秘密;六年级的找规律系列,培养学生缜密的推理能力。
此外,我校疫情期间的每节数学微课的背后都饱含着教师们的汗水,他们一次次的教研,一次次的磨课,一次次的录课……截至到现在,数学学科共录制了60余节微课,微课也由一开始的教师大力引导、网络资源大量引用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虽然还不是很完美,但是我们仍然在努力完善。
对深度学习的再理解
“深度学习”不仅仅指针对单元备课的深度學习,还可以有其他方面的深度学习。的确,深度学习的范畴可以更广,更深。
教育4.0背景下的深度学习 教育4.0时代的来到,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式转变为在线教育模式。基于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文章阅读,对教育4.0时代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思考,并在学科活动时进行了讨论。联想到校长在一次会议上曾谈到,有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实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革,他们把一些需要教授的知识点录制成微课进行教学,包括必学和选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喜欢探究的科目进行学习,教师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点拨、评价、提高的作用,可见,要想在教育4.0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我们教师华丽转身,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更新教育观念,还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技术,学方法。不管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心智需求还是我们教师的心智需求,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智能操控技术水平倍增,我们学会了录制微课、制作美篇、利用腾讯会议和钉钉进行学科教研,对于这些技术的探索和学习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可贵。
丰富课程资源下的深度学习 教师备课的几大法宝我们都很熟悉——教参、教材、学生。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由于不能教授新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依赖的教材、教参也难以发挥充分的作用。面对课程资源难找的现状,教师们经过不断探索,通过百度、搜狗、知乎,甚至各大视频网站挖掘课程资源,并在反复验证和讨论的基础上,尽力科学把握拓展的知识点,为孩子们打造了另一片新奇的学习天地。
家长,孩子帮助我们深度学习 每一个成功的案例背后都有很多“纠错大师”,我们的微课设计纯天然却有瑕疵,家长们的参与则使我们的课程有了完美的可能,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劲头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抗击疫情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教师、家长和学生奇妙地组成了结实的“铁三角”,我们在共同的初心的引领下,相携相伴。
成长需要历练,成长需要积累,对数学教学工作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会不断有新的发展,但我们深知努力学习并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智慧,并创造出的新经验为大家所用是幸福的。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要学会的不仅仅是生活和学习,更是认识社会,更是知道敬畏,学会感恩,懂得珍惜。未来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感谢我们所遇到的一切……
(作者单位: 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