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应用型高校课程体系中专业思政的应用分析

2020-06-23 09:38桑付鱼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思政

桑付鱼

摘 要:2016年12月,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使各类课程与思想理论同向同行”。由此,我国高院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使命,致力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使高校教师有效成为“课程思政”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本文就在建设应用型高校课程体系中对于专业思政的应用进行以下探讨。

关键词:高校课程体系 专业思政应用

进入新时代,慢慢地体现出综合人才的重要性,而人才的培育就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其中高等教育必不可少,因此高校作为我国培养综合素养人才的院校,“课程思政”在高效教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高速发展,课程思政是我国一大重要决策,它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科、专业、教材、管理体系之中,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集理论教学、思想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方式,由此课程思政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而高校体系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中理论课程和实际教学环境进行整合、分析,以满足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提升。

一、高校思想政治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新建地方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培养特定目标人才,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了高校教育的总体教育任务[1]。是以,合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合的课程体系,有效提升“课堂思政”教育,突出课程体系中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关键核心,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在授课育人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各种问题。

1.传统灌输式理论教学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政治科目一直是教师和学生思维认知中理论知识的典型科目。到目前为止,我国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依旧存在传统式你听我讲、我教你学的教学方式。由于传统单一化教学方式,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至于学生对政治课程并没有过多的学习兴趣。甚至有些学生感觉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学心理也是常见。

2.政治理论知识的忽视

应用型高校领导层普遍存在重主科、轻偏科的现象,以至于思想政治课程没有得到实际上的重视。也因院校本身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忽视,导致学生们也对思想政治课程提不起学习兴趣,更是觉得这是可有可无的偏科知识内容,对日后自身发展不会产生过多影响,这也是导致学生并未过多关注个人对思想政治的提升。

3.教师的综合素养

高校教育在21世纪初期进入了信息技术知识时代,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同时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高校建校规模的不断扩张,教师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现象日益突出,部分教师综合素养不能跟随现代科技同时提升,致使学校整体教学绩效低下,是以在建设人民满意的高水平教育道路中,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在根本上影响了专业思政的整体教育的推进。

二、高校专业思政的应用策略

1.构建专业思想政治课程体系

专业人才的培育是高校体系的首要任务,集高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坚持“以人为本”“树德育人”教育理念,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步進行,有效推动思想政治课堂,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专业人才[2]。教师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指导方向,构建专业思政的教育体系架构,做到科学协调教学课程,有效融合思想政治课程体系。

2.整体规划德育课程

在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学科德育”就是把教育核心分解到每一门课程中,所以,让每一门课程的教师都充分体现着育人功能,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育规律,本着育人为本的重点,有效推动学生德、智的全面发展。同时加强整体思想政治课程规划,做到以政府职能为重点,有效促进教育与经济联合进步的教育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有效融入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以达到全面渗透学生整个受教过程,充分落实专业思政,德育一体的教育理念。

3.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教师是人类的导师,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核心人员,学生接受知识教育均在课堂上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方式为主导。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单方面抓好知识教授和专业能力培养等教学误区[3]。“课程思政”讲求的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师应围绕着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教学定位,根据自身岗位功能确定课程体系架构,围绕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有效融合“课程思政”进行教学改革。做到通过“价值引领”提升课堂育人效果。由此,构建综合素养教育,明确培育专业人才目标,实现“三位一体”的专业课程教育体系。

4.坚守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责任

国家发展的根本来自人才的竞争,而教师是人才的培育的关键。应用型高校课程体系应针对学生学习特点,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专业教育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合理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结合专业知识点进行专业教育,将“课程思政”全面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以达到同思想政治理论同向而行,协同育人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深刻理解社会责任感,增强自身公德意识,使其成为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5.有效推动学科体系建立

高校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建立根本,教师需从实际出发,结合教学环境从整体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在有效掌握学生身心状态前提下,针对学生变化相应转换教学方式,适当引导学生关注时政,以达到使学生自然解决生活中思想政治问题。与此同时抓好学生道德管理,使学生同时具有清晰的政治思想认识。

结语

总而言之,提升教师综合能力,深挖专业课程蕴藏的德育价值,实现“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注重建设型高校体系教师专业岗位技能培训,加强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能力,组建“课程思政”综合技能教学团队,实现多方参与、专业融合及资源整合,让专业思政教育走向深化,达到“课程思政”的长远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张雷.专业思政在应用型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9(15):15-16.

[2]李薇.应用型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9(20):220-221.

[3]张娜,张建勇,张骋.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复合材料人才培养探索——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考试周刊,2019(23):46-46.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