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平
【摘要】生物是义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育途径,同时,该科目也担负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与生物知识的任务。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必须强化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进行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如今,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代初中教学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生物能力和综合素质均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物实验教学质量偏低,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达到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一)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长时间以来,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地位比较低,教师缺乏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导致生物实验课内缺少必要的实验仪器,且很多实验教学也多为表面形式,学生很难有机会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因教师缺少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做实验往往变成了“讲实验”,这样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也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运用,从整体上降低了生物教学效率。
(二)教学管理效率较低
部分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随意性比较大,还有一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会压缩实验教学时间,甚至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其他必修课程的成绩,会占用生物课,导致生物实验教学流于形式。同时,一些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在将实验原理告知学生后,便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却不加以指导,导致课堂秩序混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三)评价方式单一
在大部分生物实验教学评价中,教师主要采用观察学生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级。通过书面的评价形式可以检查学生的實验结果、学习情况等,但是这种方式却无法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而且,学生对评价结果的参与性也比较低,这种评价方式甚至会导致学生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与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相悖。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策略
(一)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其中也包括生物实验教学,所以,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发挥出自身的主体作用。
比如,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显微镜操作知识,在教师为学生讲述完基本原理让学生自己操作后,教师应通过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如有一些学生因为好奇心,将一些树叶放在显微镜上,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批评学生,而应引导学生,使其能够掌握显微镜的观察原理。
(二)规范学生操作
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因为教材中很多实验操作步骤都比较固定,降低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学生都无法将实验步骤从头看到尾,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积极利用自身教学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化繁为简,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教师为学生讲述显微镜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告知学生“三个一”的操作原则,具体为:安放距离桌边一掌,目光、物体的对光一直线,物镜、标本的距离一厘米,以此规范学生的操作。
(三)创新教学方法
生物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强化学习与再教育,从而创新与丰富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应在课前备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将一些趣味、生动的知识引入课堂,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和学习思路。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与创新,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实现因材施教,提高生物实验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应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尽量使用活动、趣味、简洁明了的语言为学生讲述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改变课堂氛围,使教学氛围更加活跃,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物教学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而实验教学作为生物教学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与生物教学质量息息相关,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而实现生物实验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秀萍.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分层合作教学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83-184
[2]文俐平.“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35):47
(江苏省南通市唐闸中学,江苏南通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