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钧 李佳阳 王玲
摘 要: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将为冰雪体育旅游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沈阳市是北方重要的冰雪旅游城市,如何借此契机,促进沈阳市冰雪体育旅游全面发展、做强冰雪经济,成为沈阳市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以此为核心研究内容,立足沈阳市地域特色,从规划的视角予以深入研究及探索。
关键词:冰雪体育;沈阳市;冰雪+;规划策略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考察东北三省时提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同时提出“北京冬奥会将带动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论断。目前,我国冰雪旅游市场规模达到1.7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约2700亿元。随着我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我国冰雪产业发展将面临黄金发展的历史机遇。
沈阳市地处东北核心区域,具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和地域发展优势。如何有效利用、挖掘冰雪优势,将“冰天雪地”资源变成“金山银山”,将“冷资源”转换成“热经济”成为沈阳市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全面做大做强冰雪产业,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助推沈阳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也将对沈阳经济增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国内冰雪旅游发展特征分析
1.雪场建设以旅游体验型为主
至2018年,我国现有雪场742家,分布于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辽宁38家,占比约5%。垂直落差超过300米的滑雪场26家,辽宁1家(丹东天桥沟滑雪场)。滑雪场按照核心目标客群分类,可分为旅游体验型、城郊学习型及目的度假型,分别占比75%、22%及3%。旅游体验型雪场占绝对份额。
2.滑雪游客以年轻、体验人群为主
综合分析国内化学消费市场,全国滑雪者一次性体验者为主要消费群体,占比75%;年轻者为消费主导,35岁以下滑雪者占比73%;用户购买次数情况上看,一次消费者占绝对主导,占比91%。
3.未来以区域协同、创新转型为主
全国冰雪产业呈“南展西扩”之势,北京、河北借2022年北京冬奥会契机打造冰雪旅游带,黑龙江和北京、河北、辽宁、吉林、内蒙古、新疆等省区市组成中国冰雪旅游推广联盟,共同推广“北国冰雪”国际旅游品牌。冰雪产业更加注重区域联动、优势互补。
二、沈阳市冰雪体育旅游现状分析
(一)发展优势
1.市场广阔
沈阳现有四大滑雪场、四大滑冰场、八大冰雪嘉年华及多个冰雪旅游场所。2017年冰雪季接待游客1554.93万人次,同比增长18.95%,旅游活动收入24.01亿元,同比增长168.87%;2018年冰雪季接待游客1825.43万人次,同比增长17.39%,旅游活动38.21亿元,同比增长37.21%。沈阳市被评为“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
2.区位优越
沈阳位于东北南部、辽宁中部,是东北亚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的枢纽城市,战略地位突出;距离北京685公里、张家口880公里,高速、高铁、航空交汇编织成了方便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占据了奥运经济辐射圈的优势位置。
3.温度适宜
沈阳市位于东经123.4°,北纬41.8°,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冬季时间长,冰封期70天左右,年均降雪量约12mm,拥有天然的冰雪旅游资源。同时,沈阳市冬季平均温度-11℃至0℃,与黑龙江、吉林等地相比,冬季气温更为舒适,适合开展冰雪旅游和户外冰雪运动。
(二)沈阳市冰雪产业发展短板分析
1.冰雪产品品牌特色不足
沈阳市现有冰雪场地经营类型相似,均以大众休闲类戏雪项目为主体,以体验初学者为核心客源,冰雪产品相对单一,冰雪产品创意水平不高。冰雪场地同质化的问题比较明显,缺乏一定程度上的错位引导。
2.冰雪大众普及度不高
从滑雪消费人群来看,目前以初级滑雪爱好者及休闲体验人群为主,占比90%以上,滑雪场消费复购率低,中高级专业滑雪人群、滑雪爱好者及会员率占比较低。从冰雪教育来看,冰雪教育普及度相对较低,冰雪进校园、进课堂近年虽不断开展,但覆盖率仍相对较低,校园冰雪活动数量有限。
3.冰雪产业链条不完善
从消费结构上看,目前沈阳市冰雪产业收入主要依赖于“门票”,据不完全统计,约占滑雪场年收入份额的60%,商业服务类收益占比较低,配套服务水平低。从产业链条搭建上来看,沈阳市冰雪产业链条尚未形成,仍局限于就“冰雪”谈“冰雪”的惯性思维。没有与周边景区、旅游资源形成联动合力,缺乏冰雪艺术、冰雪特色度假地产等特色休闲旅游产业。
4.冰雪体育人才培育不足
一是教学人才不足,旅游旺季教练员严重紧缺,未来冰雪教育普及进校园等战略的冰雪教学人才支撑不足。二是管理人才不足,缺乏对冰雪产业的科学、有效、先进的管理思维。三是运动人才不足,缺乏知名优秀的冰雪体育运动员。
5.冰雪场地周边配套设施不足
目前,沈阳市冰雪场地周边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仍存短板。部分雪场自行出资配建雪场周边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由于企业自身财力有限,场地周边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设施缺口仍较大。四大滑雪场相应的城市公共交通配建普遍不足。
三、发展思路
(一)全域统筹,错位发展
以“将冷资源成為热经济”为目标,以“培育沈阳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为核心,立足全域冰雪、全民冰雪的发展思路,秉承错位发展、凸显特色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雪场各自优势特色,打造专业滑雪、大众滑雪、滑雪培训等不同主导定位的精品滑雪场。与其他旅游项目有机结合,形成全市冰雪经济核心格局。
怪坡滑雪场主打“教育牌”,未来发展定位为“教育型”雪场,重点发展中小学生冰雪教育培训、冰雪讲堂、冰雪联谊等特色产品,与怪坡、关东影视城等景区联合发展,打造冰川童话小镇。
白清寨滑雪场主打“体育牌”,依托紧邻沈阳体育学院高校优势,重点发展冰雪人才培育、冰雪赛事承办、冰雪培训等项目,同时与周边乡村旅游充分结合,打造冰雪特色休闲小镇。
棋盘山滑雪场主打“观赏牌”,依托棋盘山景区及历史文化特色,融合大盛京文化特色,全面提升“棋盘山冰雪大世界”文化品质,打造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吉林雾凇并举的沈阳特色冰雪观赏品牌。
东北亚滑雪场主打“娱乐牌”,结合现有雪场特色,重点发展冰雪娱乐、大众戏雪等娱乐项目。依托森林公园旅游资源,滑雪之余可登上森林公园内“沈阳第一峰”,俯览沈阳雪海风貌。
(二)产业融合,特色塑造
推进“冰雪+文化”。结合沈阳市“盛京满清文化”、民国文化、东北民俗文化、民族特色文化等文化要素,予以有机融合及利用,通过推广沈阳冰雪文化、开展交流培训、举办特色冰雪节事等方式,打造具有沈阳市历史特色、文化特色、地域特色的冰雪文化品牌,为沈阳市冰雪产品注入文化灵魂。
推进“冰雪+旅游”。冰雪体育与旅游产业链条有效对接,培育新型主体,产业多元融合。以加强“冰雪+商贸”服务、“冰雪+餐饮”服务、“冰雪+会展”服务等多类型服务功能。结合沈阳市温泉资源,打造高品质“冰雪+温泉”旅游度假区或度假小镇。结合沈阳市全域旅游资源,依托现有四大雪场及周边旅游景区,打造特色冰雪旅游综合体。积极与高端地产合作,打造特色冰雪旅游地产、冰雪特色旅游度假区。有序引进高星级品牌酒店,提高服务水平。
推进“冰雪+培训”。加强区域冰雪教育培训合作,发挥沈阳市东北区域中心优势、辽宁发展核心的区域优势,积极与国际冰雪培训机构联合合作,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开发青少年培训市场,鼓励青少年接受校外冰雪运动培训。联合东北区域及国际其他城市,承办冰雪产业大型研讨会、冰雪产品博览会等,推广沈阳市冰雪品牌。
(三)创新引领,多维推广
1.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
培养冰雪运动习惯,加强青少年冰雪运动教育,推进“校园冰雪计划”。积极开展冰雪项目教学活动。鼓励中小学校开设冰雪课堂,参加冰雪研学活动。积极建设青少年校外冰雪活动基地、冰雪研学旅行及冬令营基地。
2.推进冰雪活动“进日历”
以传统节庆日历为基础、冰雪节庆等大型活动的延续性策划为手段,充分结合沈阳市地域文化特色,设计一些有特色的、有趣味的、有吸引力的冰雪运动场地和活动,引导群众在寒冷的冬季踏上冰雪之旅。结合春节庙会、元宵灯会、沈阳故宫清文化等沈阳特色文化体系,制定冰雪文化活动计划。实现月月有活动、节日观冰雪的项目策划目标,提高民众冰雪活动参与度、关注度,推广沈阳文化冰雪品牌。
(四)夯实基础,全力支撑
1.加强人才支持
一是加快冰雪运动人才培养。壮大沈阳冰雪运动员、教练员队伍,提升冰雪运动专业水平。二是多元化壮大滑雪场内教练员。可通过培训、技能考试等方式,吸纳周边农民中的冰雪爱好者参与到教练團队中。解决冰雪旅游旺季教练紧缺问题的同时,解决部分农民就业问题。三是全面培养、引进中高端冰雪设施管理人员,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冰雪人才培训机制。
2.加强建设支持
一是加快推进冰雪旅游地周边道路路面、道路照明、道路绿化等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推进冰雪旅游景区公交服务体系建设,推进“零换乘”“直通车”等交通服务建设。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完善冰雪旅游景区及周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产业发展所需的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的供应标准和稳定性,加强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
[1]朱振宇.长春市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D].吉林体育学院,2016.
[2]熊大维.对沈阳市冰雪旅游市场现状的浅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28).
作者单位: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