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焦杨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生活的安逸与富足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旋律,这也为弘扬和推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与保障。当今社会,人们更加渴求艺术文化,渴望在获取艺术文化的过程中得到自身的精神满足,以提高精神文化素质。同时,人们对艺术文化产品的门类、风格及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艺术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固定认知的艺术门类,如美术、音乐、舞蹈等。最值得关注的是,戏剧学科成为人们关注和欲学习的“新”学科,人们渴求在这种“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学科中感知生活与体会文化。
回溯西方戏剧史可知,戏剧本来就与群众艺术的普及有根深蒂固的渊源。古希腊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在《诗学》中提出“净化说”的观点,古罗马戏剧家贺拉斯又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都强调参与戏剧、观看戏剧,得到内心的净化,然后以更高的人性品格投身到社会的生活及生产中。从中国现当代话剧史的角度来看,爱美剧、新戏和文明戏体现着“文以载德”的思想观念,它不仅成为无形的社会武器,更成为救民救心的百姓艺术,因此可以充分地说明戏剧本身就是因人民而出现,为人民而创造,替人民而服务的,它的美学标准虽然有所逡巡,但是戏剧为民的宗旨亘古未变。
作为一名工作于文化馆的戏剧艺术工作人员,有机会并且有平台进行戏剧艺术的普及,因此笔者将更多地结合创作的实践经历进行剖析。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专业的演员需要进行特定的训练,因此完整的戏剧作品常常不作为群众艺术普及的重要载体。而戏剧小品由于参与性、互动性、平民化的特征,常常被选为戏剧普及的重要形式,因此笔者重点分析戏剧小品对群众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一、戏剧小品对艺术文化普及的作用
(一)提升群众审美能力
戏剧假而真情,虽然戏剧的一切都是在舞台上假定性的合理化,但是戏剧中最核心的戏剧本体元素都来自真实的生活。在进行戏剧普及时,戏剧专业人员常常进行简单的戏剧知识普及,并引导参与者自行编排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品。因为戏剧来源于生活,这就需要参与者回归到自身的生活中去发现生活中的“戏剧”。这种创作过程远比戏剧家提供的戏剧剧本更加真实,因为这不再是“戏剧”而是他们生活的本源,一切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琐碎事件。但是,对于很多初次接触者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生活是常态化的,很多戏剧的美学是参与者常常忽略的,因此这就更加需要参与者细微地观察、感知自己的生活。
人们可以打开自己未曾打开的心灵之窗,去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用一双欣赏美的眼睛去感受万物,去感受与周围人的情感,去体会一成不变的事物所带来的新鲜感与美感。在一次又一次真切的体验后,参与者将隐藏在强大理性情感中的感性情感爆发出来。这种引导方式已经不是简单的艺术引导,而是一种人格引导。人们常常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美,久而久之,感受美和审视美也就成为一種生活习惯。一种被美所包围的生活不仅可以提升艺术能力,还可以满足精神需求。
(二)再度普及当地文化
戏剧小品能够实现当地文化的普及或二度创作,能够使一些失去活性的艺术形式重现艺术活力。为了实现小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在戏剧专业人员的引导下,参与者要尽可能发掘自身具备的艺术能力。例如,一些参与者曾经学过吕剧、山东快板、山东梆子等带有浓郁山东特色的曲艺形式,在排演过程中,可以保留戏剧原有艺术样式,同时合理加入地方文化艺术元素。这不仅是一次艺术的交融,也是一次艺术的新鲜探索。从演出的反馈可以看出,很多观众对加入地方艺术形式的戏剧小品有着较强的地方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愿意参与戏剧普及工作。
(三)提高群众文化创造力
戏剧小品有极高的参与性,所以群众自己创作的戏剧作品更多地需要依托于他们的创造力,要明确戏剧要素,去掉细枝末节。可喜的是,很多参与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戏剧作品创造,创作出一出出民之所想、民之所思、民之所系的戏剧小品,或温情感人,或令人发笑。与此同时,这也为戏剧文化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元素。群众的艺术创造方向和趋势可以为专业的戏剧创作者提供更多的戏剧题材,虽然大都是生活琐事,但是这些故事反映出百姓的真实所想,带有强烈的民生色彩,而人民的安居幸福就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这些戏剧题材经过专业戏剧人员的美化与加工,被赋予更加深层次的艺术语言和审美视角,最终成为成熟的艺术作品,传播到更加广阔的平台。
二、戏剧小品创作及普及中的机遇与具体措施
新时代,各种艺术蓬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普及,遍地开花。人们的艺术需求不断增加,艺术创作能力也显著提升,二者完美契合。当前,人们安居乐业,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去感受生活和热爱生活,为戏剧小品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人们要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创作和普及戏剧小品。戏剧从业者要提升业务能力,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进行戏剧小品创作。同时,戏剧从业者要积极进行引导,鼓励参与者主动学习戏剧小品创作,以主旋律为引导,创作更多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社会主义文艺作品。
三、结语
戏剧小品是一种新型艺术形式,其普及有助于推进文化建设,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当前,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戏剧小品创作,提升其参与意识和审美意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最终提高文化凝聚力。
(山东省文化馆)
作者简介:王焦杨(1993-),男,山东济南人,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