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良斌
想要发展就必须要创新,这样才能占据一定的市场。在建筑行业中,更多的先进科学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现了高效率、高质量的施工建设,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施工技术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是更大的挑战,对提升施工质量及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意义。而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为建筑施工提供了更有效的保障,本文中基于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建筑施工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使我国建筑行业整体走进了先进化的时代,高环保、低耗能、高标准的施工质量逐渐成为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所以,新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意义非凡。新技术的普及缓解了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的一部分压力,解决了行业的发展各环节中的种种困境,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首先,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大依靠,当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的发展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反之,生产力发展缓慢会导致社会的发展速度逐渐降低。而社会中的生产力包含了多种生产内容,建筑工程就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想要提高建筑工程的生产力,就需要不断创新技术,新的施工技术施工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的应用,才能真正满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其次,时代发展需求。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快,所以建筑行业也应尽快加速,在保证建筑行业能够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也要实现对不合理的施工技术的剔除,用新的施工技术取代旧的施工技术,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最后,市场发展的需求。市场经济竞争非常激烈,在各个领域中都有所体现。而建筑市场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众多建筑企业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想要建筑企业发展得更为稳定,创新是第一步,利用创新提高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更高标准的建筑质量,所以追求创新,采用新技术在建筑施工应用中才不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换而言之,新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与市场竞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稳定建筑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前提条件。
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我国一直以来所坚持并实行的理念。随着气候变暖,生态环境的改变更是提升了对资源节约、建立和谐的生态环境的意识,因此,注重节约、生态、友好的社会发展制度,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所以基于建立和谐生态环境的理念,建筑行业也需要改变以往的模式,由人力劳动逐渐转型于技术劳动,充分发挥科技的潜力,使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
新的施工技术打破了传统施工技术的格局,有效解决了一些难度较高的建筑结构及施工区域中的疑难杂症,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施工进度与施工效率,在降低损耗、节约成本的同时,给予了良好的施工保障,充分提升了经济效益。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越发广泛,如防水施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节能施工技术、数字信息化施工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解决了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软土层的地基处理方面,首先要考虑到建筑的局部范围内的软土层具有高压缩性,对于较大的建筑物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架桥作业,深基础的作业会由于地基的塌陷而减少桥梁的使用寿命。所以采用深基坑支护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这项技术不仅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低级塌陷等问题的产生,对桥梁起到延长基础寿命的作用。再有施工过程中,节能减排也非常关键。在施工前,施工人员需要对建筑的承压力进行精确的计算,用空心砖代替实心砖,在节约材料的同时也起到了承压功能,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
所有的建筑物都需要进行防水施工,而防水施工也是确保建筑物质量的基本要求。对房屋的防水做作业,首先要做到建筑物体与水的接触部位不能出现渗水现象,避免产生裂缝。所以对于防水材料的选择、工序、施工技艺等多个方面的应用与分析非常重要。而目前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在建筑施工中的墙面防水作业一般采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工艺,这种工艺不仅技术性较强,防水性也十分稳定;运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进行施工,需要对节点、基层处理以及板缝等方面多加注意,尤其是裙楼屋面、塔楼屋面,进行涂抹防水涂膜时只需在其表面涂抹即可,在第一次涂抹完全干透后,再进行第二次涂抹,这样才能使涂料干透后的结膜更加结实;在这两次涂料涂抹的过程中,要注意其方向必须垂直,尤其是第二次涂抹,其厚度要大于0.5MM,小于1MM,同时要注意对整个墙面全部涂抹均匀,进行多次涂抹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出现流花、堆积的问题出现。气砼砖墙技术是当前墙面防水施工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其实根据两种不同的材料间进行拉钢丝网,带拉钢丝网固定后,用适合比例胶水与水泥调和成浆,然后涂抹于墙面,待干透后再进行粉刷。这些方法都能够起到降低屋面、墙面渗水的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的水泥以水化作用为主,很容易产生复杂的放热反应,所以当热应力超过混凝土结构的承受范围时,就会造成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水泥水化热的升温问题,同时也要注意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结构里外的温差变化。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会产生相应的有害温度导致出现裂缝,这一问题则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关键所在,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以及温度应力精心计算,同时确定整浇筑和分段浇筑。然后再根据施工方案计算出混凝土施工的使用数量。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需进行合理性的分段、分层,以确保混凝土能够均匀上升。当大体积混凝土分段浇筑完毕后,需要在初凝之后、终凝之前进行捣震以及表层抹压,从而排出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同时用木板抹压。
目前国际上面临着非常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并且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这样的气候变化也为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极大威胁。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注重生态化发展,节约生态资源。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科技化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也开始应用节能施工新技术,这项技术促进了我国建筑企业的生态发展。在建筑建造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选材、节能、低耗等方面,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我国建筑的生态化建设,同时为人们带来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工程建造中,一般采用生物节能新技术、太阳能节能新技。这两种技术的应用在当前的建筑建造过程中极为广泛。尤其是太阳能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节能功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近几年,我国太阳能节能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建筑施工行业,非常受到人们的青睐。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这项技术也是节能技术应用中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它的施工与安装能够与建筑物完美契合,通过光伏电池板进行电转换,既能够起到发电的作用,又能节能降耗,实现了节能的最大价值。
在建筑工程行业中,信息数字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促进建筑企业信息化规范管理、高效运行等多个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信息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建筑企业科学的信息管理,并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对施工的结构、内容、数据、进度等信息进行综合性分析与管理。同时,也能够运用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根据信息处理结果科学的规划施工后续内容及注意事项,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指导依据。此外,建筑工程建设会有地域的不同,施工方法、建筑风格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进而存在很大差异,然而数字化技术可以根据某一时间段内的地质条件、文化背景、环境气候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施工人员提供有效的、科学的施工计划,降低各种外力干扰,从而确保施工质量。
总之,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是需要建立在社会需求、时代需求、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才能赖以生存。随着建筑工程施工量逐渐增多,更多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设备凸涌而现,更多的工程大师们也在不断创新,不断试验新的技术,为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寿命的建筑而努力,从而促进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此外,新技术的应用对建筑工程施工高效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不断走向成熟。所以,建筑业要结合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补充,在满足新时期建筑施工需求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快速、健康发展,力争为人们提供更舒适、更生态、更健康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