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丹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邳州 221300)
脑血管病患者中,脑血管痉挛患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无法维持脑部正常供血需求,导致脑血循环受到阻碍,从而引发头痛头晕[1]。可见,脑血管痉挛和血液、血色素存在联系,在进行临床治疗时,需要将抗血栓类药物作为重点。本文选取110例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头晕患者,研究尼莫地平和阿司匹林治疗效果,如下。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110例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头晕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有55例患者。全部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未伴有严重疾病。对照组:男女分别30例、25例,平均年龄为(57.5±4.5)岁,平均病程为(1.8±0.4)年。研究组:男女分别28例、27例,平均年龄为(58±4)岁,平均病程为(1.6±0.7)年。两组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
患者采取临床治疗时,对照组采取尼莫地平(生产企业: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2821)治疗,剂量为60~120 mg,以口服方式治疗,每日3次[2]。研究组则是以对照组为基础,向患者联合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生产企业:拜耳医疗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治疗,每日餐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剂量为0.5~1片,温水送服。两组患者均持续1个月治疗。
选择SPSS 19.0软件分析本文研究数据,临床疗效和不良事件用x2检验,临床症状用t检验,P<0.05表明组间差异有意义。
对照组显效37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8%,研究组显效44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1%,比较有意义(x2=8.1818,P=0.0042)。对照组不良事件10.9%,研究组未发生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有意义(x2=6.3462,P=0.0117)。
比较患者头疼、头晕的消失时间,对照组各项指标均高于研究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n、±s、d]
表1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n、±s、d]
组别 例数 头疼 头晕对照组 55 45.3±4.4 48.2±4.7研究组 55 34.4±3.6 35.1±3.4 t 14.2191 16.7478 P 0.0000 0.0000
脑血管痉挛具体是指:颈内动脉发生病变,即动脉硬化斑,会引发血管腔的堵塞,从而发生血流涡流,若涡流速度相对比较迅速,则会对血管壁造成直接影响,引发血管痉挛,逐渐演变为短暂性缺血,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结合临床研究发现,脑血管痉挛和血液化学成分存在联系,尤其是在TXA2(血小板前列腺素)中,具有动脉平滑肌的收缩功能,可以通过血小板的聚集发展为血栓,因此,在患者临床治疗中,应该重点抑制TXA2的生成。目前,尼莫地平作为钙通道阻滞剂,具备较强脂溶性,可以利用血脑屏障,阻断细胞膜钙通道,实现预期治疗目标[3]。尼莫地平还具备提升脑血流量作用,促进脑血液的循环,避免有害因子导致痉挛。阿司匹林不仅可以抑制缓激肽,而且还能避免血管壁损伤,以促进镇静和松弛肌肉治疗。在本文研究中,55例患者采取尼莫地平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治疗后,其总有效率98.1%,并未发生并发症,各指标较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可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头晕患者治疗时,选择尼莫地平与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病率,确保患者临床症状早日消失,预防发生不良事件,具有临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