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定西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甘肃 定西 743000)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 小时以及24 小时阴道出血量>500ml,是分娩一种严重并发症,统计数据限制该种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3%[1]。目前产后大出血是引发产妇死亡主要原因,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干预。而引发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包括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以及软产道损伤等。预见性护理干预是在事件未发生前或者潜在发生的时候即可采取对应性护理,是预防事件发生的有效护理措施。根据以上情况,本次重点分析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作用效果。
本次研究对象为120 例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妇于2017 年9月—2019 年9 月在我科室进行阴道分娩。样本纳入标准:足月生产;产妇无严重的妊娠疾病;为阴道分娩;排除标准:具有胎盘残留、凝血功能障碍以及精神以上产妇。按照随机数据原则将以上产妇平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年龄22 ~36 岁,平均年龄(27.9±2.1)岁,孕周37~40周,平均(38.5±1.5)周,产次1 ~3 次,平均(1.2±0.3)次;观察组产妇年龄22 ~38 岁,平均年龄(29.2±1.2)岁,孕周37 ~40 周,平均(38.5±1.5)周,产次1 ~3 次,平均(1.2±0.3)次。分析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方案经我院院办批准。
对照组产妇为一般性护理措施,产妇入院后开展相关检查,评估产妇产力,包括生命体征观察、并发症评估等,产后督促产妇排空膀胱并观察恶露情况。指导产妇开展合理饮食和康复训练。观察组产妇在整个生产周期开展预见性护理措施:(1)产前预见性护理。收集产妇一般资料,包括年龄、上一次生产情况等,后续护理中需要参考资料开展。心理护理:评估产妇心理状况,对于出现严重心理障碍或者紧张差很富需要积极开展护理,稳定产妇情绪。运用健康宣教模式使得产妇了解分娩时间、产程以及所需经历痛苦等,提高对于分娩认识,缓解心理压力。从饮食、运动方面开展指导,保证规律作息时间以及进行适当运动。(2)产时预见性护理。指导产妇排空膀胱尿液,并时刻注意其生命体征。生产过程中护理人员高度重视产妇会阴部分保护,以免损伤[2]。及时鉴别产妇胎盘剥离情况,协助产妇进行胎盘分娩,如果软产道损伤要及时缝合。(3)产后预见性护理。产后2 小时内重点观察,陪伴在产妇身边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回到病房6 小时内全程监控。若产妇出现脸色苍白、恶心、呕吐以及血压下降等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观察产妇产后2 小时以及24 小时出血量,具体测量方法:分娩过程中运用产包、纱布进行止血并在产后称重,计算出血量,出血量=纱布前后重量差*0.95%;产后运用容器进行收集出血量。两次出血之和为产后出血总量。
运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价本次护理情况,,总分为100 分,≥90 分为满意;≥80 分为基本满意,<8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产后2 小时出血量为(148.3±25.3)ml,观察组为(88±23.2)ml,两组差异显著(t=19.02,P=0.000);产后24小时对照组出血量(251.3±21.2)ml,观察组为(144.2±30.2)ml,两组差异显著(t=21.36,P=0.000)。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5.0%,观察组为100.0%,两组差异显著(P <0.05),见表。
表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二胎开放后使得高龄产妇以及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数量增加,从而也从一面提升产后出血几率。有研究报道[3],50%产妇死亡的原因与产后大出血有关,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降低产后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常规护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出血,但该种护理模式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产妇个体需求。预见性护理干预首先记录产妇临床资料入档案,后续护理中以该档案资料为依据,使得护理更加具有针对性。本次观察组分别在生产前、生产过程中以及生产后采取针对性护理,产前进行相应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协助产妇充分了解生产整体过程并以最佳状态迎接生产,减少不良心理对于生产刺激;产时积极协助医生和产妇开展生产,保护产妇会阴等,避免撕裂;产后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开展处理。经以上护理干预后该组产妇不同时间点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果与前人报道基本一致[4]。因此我们认为在阴道分娩中可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降低产妇出血量,保证产妇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