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兴红
(重庆开州博爱医院 重庆 405400)
剖宫产是产科领域中重要的手术之一,其是一种有创手术方式,其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栓形成、新生儿并发呼吸系统功能异常及新生儿弱视发生率等均高于经阴道自然分娩。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健康认识程度的提升,对产后母婴结局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剖宫产后经产妇采取何种分娩方式,是目前临床产科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次探究通过临床对比,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详细报告如下。
将134 例剖宫产术后经产妇作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 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4 ~34 岁,平均年龄为(28.12±2.35)岁,平均孕期(40.12±1.38)周,平均BMI值(27.14±2.41)。观察组产妇年龄为24 ~36 岁,平均年龄(28.67±2.31),平均孕期为(40.11±1.40)周,平均BMI 值(26.93±2.63)。对比两组产妇的年龄、工作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观察组产妇经综合评估后均符合经阴道分娩条件。本次探究内容均告知患者,并签署同意书。
对照组再次实施剖宫产,所有产妇均行常规剖宫产。观察组行经阴道分娩方式,本组产妇的出产剖宫产均经常规剖宫产,本组产妇在排除禁忌症,及产力、产道和胎儿的评估后符合经阴道分娩标准,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可以酌情给于缩宫素同时密切关注产妇分娩情况,若出现子宫破裂、胎儿窘迫先兆及时终止自然分娩实施剖宫产。
记录对比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产褥期感染率、新生儿肺炎发生率、窒息发生率及Apgar 评分(5min 内)。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阴道分娩的观察组的出血量、住院时间、产褥期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窒息发生率、Apgar 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
表1 两组产妇出血量、住院时间、产褥期感染率对比
表2 新生儿出生结局对比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术逐步完善是临床产科常见的分娩方式,常规剖宫产术一般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其具有止血方便、子宫切口易于愈合、瘢痕组织形成较少等特点,但剖宫产是一种有创术式,不利于母婴结局。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存在较多潜在危险因素,选取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分娩方式是保障母婴结局重要途径。传统观点认为剖宫产经产妇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其剖宫产切口存在撕裂风险存在大出血的风险,不利于母婴结局。本次探究通过临床对比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本次探究结果显示,行阴道自然分娩的观察组,出血量、住院时间、产褥感染几率、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及A p g a r 评分(5m i n 内)均优于对照组,(P <0.05)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探究结果证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可以减少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利于产妇恢复,同时降低了新生儿肺炎发生率、窒息率,提高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综上,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有利于母婴结局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