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渊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保障行动展现了我军物资保障迅速、高效的优势,但同时也暴露出物资持续供应难、运输手段掣肘等问题。查找了疫情防控中暴露的物资保障问题,剖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畅通物资保障渠道的对策。
【关键词】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渠道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各类防疫物资在全球、全国频繁调度,中国在这场战“疫”中彰显了强大的制造力、运输力,但从部队基层物资筹措来看,仍有不少瓶颈、短板需要克服,抗疫中的教训需要反思。
一、疫情防控中暴露的主要问题
(一)物资供应链条不畅。此次疫情爆发突然,疫情防控物资需求量、消耗量大,质量要求高,并具有突然性、急剧性和瞬时性的特点。平时物资储备不足以满足突发事件需求。物资采购方式单一、信息匮乏,短时间内不能及时找到供货渠道,解决物资需求问题。且现有的物资配送渠道还比较死板,存在配送时间较长等问题,不能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并行。应急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平时針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预案不完备,应急保障专业训练组织较少,应急采购应变能力不强。疫情防空期间,部队实行封闭式管理市场询价等采购程序难以落实,资金支付受权限限制,导致无法及时付款造成货源流失。
(二)战备物资储备单一。战储物资不够健全,军民融合应急保障机制需要完善。防疫物资主要有政府部门进行管控调配,未纳入军队单位供应保障范围。各部队在防疫物资筹措调配使用上各自为战,未建立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导致应急保障效率不高,重点不突出。而主要战备物资是为打仗而用,针对各类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物资储备量较少。根据战备规定,只储备了相关军事战备物资,针对防洪抗震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物资储备较少,尤其是应对重大疫情防控物资更是从未涉足。这次疫情期间,连基本的洗手液、消毒液等生活必需品都出现了断供的问题。
(三)平战一体存在短板。军粮储备主要依托军供站代储、副食品主要依托供应商代储、日用品主要依托陆军新型军营超市代储。疫情发生后,副食品供应遭受冲击较大,副食品类供应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对市场依赖较大,因疫情原因喀什地区对提升管控级别后,副食品供应质量下降明显;超市应该具备储备1个月日用品的能力,但军营超市驻地无仓库,几乎没有物资储备能力,全部依托其它他经销商采购,在1周供应1次的模式下最多能满足4天的日用品需求。此次疫情防控对部队而言,是一次应对细菌战、生物战的实战检验,暴露出诸多短板。一是军地缺少有效对接。按照平战一体的要求,部队根据驻地疫情确定本单位风险等级,但部队各单位获取地方的疫情信息较少,导致风险等级不能及时更新。疫情防控力量相对薄弱。部队专门的疫情防控人员较少,依靠自身力量难以顺利完成疫情防控任务。
(四)应急采购机制脆弱。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各类防疫物资的采购要求高、时限紧,特别是在全国实行封闭管理后,相应的物资无法及时有效采购到位,本地供应商在各类道路封闭后无法及时将相应物资运送到位,对紧缺物资无法及时补货,导致疫情刚开始时各类物资不能及时到位。对常用的防护物资虽然要立足自身解决,但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没有及时通过军队各级部门、军队防疫指挥部、地方主管部门和兄弟单位获取采购渠道,物资采购渠道不够畅通。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不够,没能及时将营区的疫情信息和防疫物资需求向街道报告,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导致采购渠道单一。营区封闭后,没能联系有实力的物资供应商,做好主副食品、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保障。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疫情防控中暴露的短板能够更全面体检,查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业务能力不强。此次应对疫情,反映出部分采购业务人员能力只停留在理论水平,难以有效应对突发情况,导致防疫物资应急采购工作较为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与地方政府沟通不畅,没能依托地方政府完成部队的物资保障和供应。其次,对部队需要的物资清单不详,采购物资目标混乱。再次,筹划能力不强。针对疫情防控特点,需要结合物资需求计划,广开渠道,多点采购。
(二)军地协作梗阻。在应对一般性采购任务时,通过应急采购可加速筹措所需物资保障部队任务需要,但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采购存在军地同时采购的问题,部队管控措施更为严格,人员车辆基本不能出入,也未能第一时间为供应商办理特别通行证,而供应商受地方政府管制,使得地方采购具有天然优势。各单位与共建单位的协作较少,尤其在物资采购渠道上,没能得到共建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导致物资采购供应滞后。
(三)采购渠道单一。疫情发生在春节期间,生产企业和供应商处于放假期间,且很多供应商及工作人员返回内地过年,导致疫情发生以来医疗卫生、日用工杂供应等行业复工、开业应急措施不到位难以有效应对疫情需要,导致应对如此大规模疫情时,存在有机制、有资金却没资源的问题,主要还是立足平时多、着眼战时少,考虑复杂困难环境不够,平时对采购渠道的掌握不够广泛。
(四)价格浮动较大。疫情期间,由于相关防疫物资紧缺,各部队驻地部分防疫物资价格上涨明显,如原价不到100元的电子体温枪价格上涨到200余元,涨浮超过100%,一次性分餐盒平时不到0.5元的价格上涨到1.5元以上,涨价两倍之多且货源稀少,若以此价格购买,上级审计时又很难找到相应资料说明当时相关物品价格上浮情况,难以通过各类审计,使业务人员踌躇于怀,不敢贸然购买。
三、畅通物资保障渠道的对策
针对疫情防控中出现的问题敲响了防控警钟,在分析存在问题原因的同时,还应畅通物资保障渠道,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
(一)“市场”对接“战场”。要着眼各种类型战争需求,找准平时、战时、应急保障的定位,按照合作共赢和共建互利的原则,统筹协调“战场”和“市场”两者之间的关系,区分为物资、设备、器材、设施、技术保障人员等类别,使保障关系更好地适应保障力发展的客观需要,从而又好又快地增加物资筹措和应急保障。
(二)“能力”对接“需求”。针对采购业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加强采购专业理论日常学习,熟悉相应的规定要求和程序方法,另一方面与上级和兄弟单位对口业务人员加强联络沟通,不闭门造车,不因循守旧,在规定范围内积极开展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三)“渠道”对接“要求”。立足应急应战需要,预想最复杂、最困难的条件设想所需物资器材,平时有针对性的建立广泛充足的采购渠道,尤其是建立军地共享、兄弟单位共享机制,将地方政府采购网络、兄弟单位采购渠道纳入本单位应急采购渠道之内,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立即采购补充。
(四)“流程”对接“要求”。结合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实际,着眼高效补充急需物资,拓宽网上采购范围,优化紧急物资采购价格评估方式,构设合理高效的互联网采购流程,避免出现因手续问题造成无法通过网络采购急需物资的情况。本次疫情发生突然,相关物资储备不到位问题凸显,即便是研究应急采购也需要一定的采购周期,每年可将常用类物资分类进行预置采购,确定协议供应商,以便于部队紧急情况时能直接使用预先采购结果,由协议供应商直接送货,缩短采购时间,提升采购效率。
参考文献:
[1]郭英杰.运用法治思维,加强军队疫情防控支援物资保障J.建言献策,2020(04)
[2]朱晓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对后勤保障的启示J,建言献策,2020(04)
(作者单位:某部合成第十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