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灵婉
摘 要 上海2035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城市发展将从增量扩张转变为存量更新,面对存量社区的主体复杂多元,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可提升的可用空间较少等难点问题,以上海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云台二样板居民区微更新为例,介绍了项目的背景、问题和改造策略,着重分析了多元共治下社区治理的实践研究,形成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为突破口,探索融组织再造、社区营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资源整合、居民参与、居民自治、标准示范于一体的社区治理模式,切实提升社区治理的绩效,加强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并为今后的社区自治更新工作总结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实施模式。
关键词 存量社区;社区微更新;多元共治;党建引领
1社区微更新及其时代背景与挑战
社区微更新是通过微小而经济的手法进行改造,具有尺度小、投入微、更新对象微、实践投入微、导向切入微的特点,属于综合导向型更新范畴。
1.1 社区微更新的时代背景
宏观层面:中国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城市发展从增量空间扩张向存量空间优化与重构,并已成为国家城市发展政策。《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年—2035年)》中提出“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开展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违法违规建设治理,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包容度和宜居”。 在此背景下,上海在2019年发布了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包括美丽家园、美丽街道、美丽乡村等战略。
中观层面:上海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紧缺问题突出,社会也越来越难以承受大规模推倒重建式更新手段带来的巨大成本。因而倡导通过微小、渐进式的更新手段来激发社区的活力,持续改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居住环境,实现城市住区有机更新。
微观层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老旧社区处在日趋衰败的过程中,停车难、建筑陈旧、缺乏公共空间、绿化环境脏乱差、安全维护缺失等一系列空间问题和居民缺失归属感、文化匮乏、阶层分化等社会问题。
1.2 社区微更新的挑战
虽然社区微更新项目在国内外得到了大量的实践,但在实践中也不断出现新问题。老年化社区公共空间凝聚力解体,居民对小广场、小绿地、宅间绿地的私自侵占弱化了社区共时性,更新改造过程中小区管理者和政府街道部门削弱了微更新过程中的协调统筹能力,规划层面对社区交通上考虑的缺失,潜藏着严重的隐患,未能形成层次清晰、连贯有序的道路网络体系,忽略居民的主体性和多元化诉求,使得社区改善与人的日常生活需求脱节,上下级之间存在沟通不畅、信息失真等需要切实解决的挑战[1]。
2浦东周家渡街道云台二社区微更新项目实践
2.1 云台二社区基本概况
云台二居民区位于周家渡街道中部,面积约18.5万平方米。小区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近27%,是一个典型的“老年型”社区。辖区由动迁房、商品房、24层高层楼房组成的混合型居民区。
2.2 云台二样板居民区打造的标准方案
专家设计团队结合居住区现状空间特征和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提出了自然开放交往公共空间、便民利民服务集成平台、参与协商维护长效机制的样板居民区建設的“三大核心理念”。通过点线面的结合,方案总体构想为“一环、一心、两轴、多节点”:由文化健身步道“珍珠链”式休憩节点构成一环、中心花园形成一心、小区两条主要车行道路构成两轴、多个小区明星位置形成景观节点,共同形成“微循环”式标准化样板社区。
在硬件设施层面:通过改善大门整体形象,完善功能分区,提升小区形象加深居民归属感;通过增加休憩设施和活动设施,提升场地活力;安装周界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主入口控制系统,建立完善的社区安防体系,给居民以安全感;充分发挥居民自愿参与和主动维护机制,通过邻里之间的通力合作,给自己创造一个美丽的家园。
在软件措施层面:创造性地将社区治理、社区营造的管理机制作为项目的重点点,保障规划成果能够有效地落地与合理的使用,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在社区运营管理中的作用,降低后期设施运营管理费用,提出建设覆盖后期运营管理的社区长效实施治理机制,同时提出统筹协调、参与协商、联动维护、垃圾分类等创新社区治理。
2.3 基于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的重点地块与社区景观微更新策略
围绕设计总体结构框架,针对社区青、中、老各阶层居民生活需求,社区管理人员、儿童家长等各自关心的角度,综合各方面意见,专家设计团队主要从以下几个重点地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设计策略。如下:
(1) 昌里东路出入口
由于云台二小区在规划层面对交通长远性考虑欠缺,导致出入口布置凌乱,人车混行,不利于交通组织与人流安全。所以我们在设计中明确划分人行通道区域,完全实现人车分流,增设智能闸道,修缮门卫室建筑及功能置入,增加技防安防设备,预防危害群众安全事件发生;改善大门整体形象,植入夜景等亮化效果;对休憩空间进行优化布局,增设休憩设施和避雨设施;增加小区文化景墙,提高文化宣传力度和景观效果(图1)。
(2) 社区中心花园
社区中心花园是云台二小区唯一较大的公共空间,花园中心有两颗大树,东侧有紫藤廊架,北侧有景观亭。
针对场地内健身设施不足、使用频率低下、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设计上在保留原有大树的基础上重新划分场地功能空间,形成共享健身广场、花园休息区、缤纷活动区三区联动,打造共享开放社区;绿化设计塑造以蔷薇科植物为特色的主题社区公共休闲绿地,构建以乔木为骨架、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以地带性植物为特征、以乔灌草藤复层结构为模式的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彩化体系,并对场地内原有景观亭进行墙面修缮,紫藤廊架加固和加盖玻璃顶,以满足居民遮风挡雨的需求(图2)。
(3) 自治共享花园
位于小区南入口处,属拆违遗留具有权属争议地块。按照社区的观点属于公共空间,但本楼居民以最初这块地是他们修建为由,拒绝其他人进入使用。
为了推进项目,必须化解本楼居民的不信任状态,经过居委会、睦邻小党校等工作人员多次沟通开会并综合居民的意见,结合“破墙”行动,对围墙进行通透式改造,通过建立社区自治共享花园,积极引导居民亲自参与松土、施肥、种植等,调动居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通过绿化组团式设计,实现绿化空间的重塑和利用率,通过设置休憩设施,打造富有特色的集体记忆公共场所(图3)。
(4) 宅间小游园
位于居民楼栋之间,场地内废弃家具堆积,树木密集,蚊虫滋生严重,属于容易遗忘的空间。通过将废弃场地空间再设计,变为社区活动小广场,增加休憩环形廊架,修正场地铺装等途径实现场地更新再利用(图4)。
2.4 多元共治视角下社区微更新反思
云台二样板居民区微更新主要工作在于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多样化需求,以及解决它们之间存在的冲突。在社区微更新中,政府、居民、社会组织关系是什么?如何激发居民的“主人翁”精神和社区的活力?如何长效维护?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2]。
(1)多元共治角色。云台二样板居民区建设虽然是社区微更新,但参与的主体涉及街道党工委、街道职能部门、居委会、居民、专家设计团队、施工方等,形成多元复杂的结构体系,工作中形成上下结合协同化多元共治,构建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基层自觉相辅相成的和谐关系。
图5 多元共治角色构成
(2)多元共治下社区微更新改造中的矛盾冲突。社区微更新中由于多主体共治的出现,必然会产生较多的矛盾,进而进行博弈。在这些冲突中我们大致分为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冲突三种。
群体与群体冲突:由于云台二小区在规划层面上对停车空间考虑欠缺,现状停车混乱,导致通行空间狭窄,机动车通行困难。这势必导致“生命通道—停车—绿化”空间的冲突。在设计中,我们认为完善生命通道畅通是当务之急。所以在实施中,适当保留原有的大树,清理居民在路边堆放的垃圾,适当增加生态停车位,同时在部分有条件的区域增加了垂直绿化墙等手段解决这一矛盾。此外,还有“破墙”所带来的冲突等。
群体与个人冲突:在群体与个人中,主要是邻避的冲突,比如底层住户与停车位改造。利用部分绿化空间增加或改造车位,势必会涉及相邻的住户,矛盾会非常的激烈。
个人与个人冲突:这部分主要是涉及居民楼道和公共区域的堆物现象,虽然这部分不管我们设计师负责,但事实是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邻里矛盾,会关系到居民对居民区微更新的整体事件的推动。
除了以上三种外,在整个改造工程中还涉及设计与施工、居民与政府、设计与居民、施工与居民等冲突。
3样板居民区改造成果
3.1 社區硬件环境提升
通过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经过样板居民区的建设,包括昌里东路出入口、社区中心花园、宅间小游园、自治共享花园等在内的社区硬件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硬件的改善提升是样板居民区打造最基础的目标[3]。
(1)社区中心花园改造前后对比
(2)宅间小游园改造前后对比
3.2 重新塑造社区公共精神
以与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为落点的社区硬件设施提升改造为突破口,在居民区党支部、居委会、志愿者等队伍的引领下,社区居民通过成立中心花园遛狗委员会、各宅间自治花园认领维护小组等手段,创造性地将居民的身份认同转变为“管理者”,从而更好地保障中心花园、小游园等硬件设施的长效治理,充分发挥这些公共空间的作用,增强邻里间互助的融洽氛围。居民多频次、高密度的参与公共事务处置中,不断塑造自己的公共精神和共同体意识,达到了塑造“社区新人”这一根本目的,为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4多元共治社区微更新治理工作模式的探讨
以云台二样板居民区打造为载体,总结形成样板居民区打造的“八大原理” “六大机制”以及实现“四大新型关系”的建构,推动包括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协商、政府街道的体制机制创新等街居治理体系的创新,构建了新型城市基层整体治理模式[4]。
4.1 样板居民区打造的顶层设计——党建引领
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以提升党的组织力为统领,以党建引领构建“1(理念)+4(四梁)+8(支柱)”整体治理体系。
4.2 构建居民参与组织基础——居民议事会
通过广泛地宣传和发动。构建居民参与组织基础——居民议事会。结合云台二居民区的实际,设计明确可行的议事规则,将议事会协商的样板居民区建设具体实施方案提交睦邻党支部、家庭小党校、居民区党总支、区域化党建单位等,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将党的领导落在实处。
4.3 创新居民实施监督机制——联合监督委员会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以居民党总支为核心,由居民代表、街道工作人员、居委会、专家设计团队、施工方组成联合监督委员会。通过将居民的施工点划分为若干个片区,以家庭小党校和睦邻党支部为基础,成立监督小组,负责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与居民的矛盾调解、监督施工质量等任务。同时,也将施工过程中社区居民的合理化意见再次反馈给规划设计师,及时调整具体实施方案,构建方案的动态调整机制。
4.4 建立自愿维护长效机制——三会联动
居委会(党支部)、业委会、物管会形成三会联动维护机制,同时结合居民诉求,针对性进行创新机制设计。如停车位邻里互助共享小程序等社区溢出效益分享机制,组织多功能聚集空间民主管理委员会、各宅间自治花园认领维护小组、各宅间休憩点认领维护机制、各宅间晾晒区认领维护机制、邻里矛盾调节与平安守护机制等各类功能性平台自觉维护机制[5]。
5结束语
社区微更新是落实在解决的点上,是对新增实体空间事物设计逐渐转向了对存量空间的利用设计,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小尺度、多角度的多元共治下的治理更新方式。通过对云台二样板居民区的试点,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的更新需要从全局统筹考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协同运作,从制度上保障微更新的常态化与长效性。社区微更新如何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制化标准化模式,对推进老旧社区微更新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年-2035年)[ED/OL]. http://www.shanghai.gov.cn/nw2/nw2314/nw32419/nw42806/#,2018-1-4.
[2] 杜伊,金云峰.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规划编制[J].住宅科技,2017,(2):8-14.
[3] 马宏,应孔晋.社区空间微更新—上海城市有机更新背景下社区营造路径的探索[J].时代建筑,2016,(4):10-17.
[4] 匡晓明,陆勇峰.存量背景下上海社区更新规划实践与探索[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7住房建设规划).上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2016:84.
[5] 周艳,金云峰,吴钰宾.地方营造—重塑人地关系的上海存量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2018: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