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允娥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在特定社会情境中,为了某些目的展开的以口语为主、态势语言为辅助的活动,通过口语交际活动能很好地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在小学时期要注重构筑口语训练的良好环境,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增强语言意识,听得更投入,说得更得体。
一、规范性,契合主题
在展开口语交际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掌握规范性原则。口语教学也要基于此标准展开。在学龄前,学生虽然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口语能力,但是其表达随意性很强,缺乏相应的表达主题。在小学口语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围绕某一个主题展开交流,提高表达的主题性。
在学习《找春天》后,组织学生围绕“我眼中的春天”这个主题展开互动交流的活动。由于学生缺乏交流经验,在表达的时候角度过于分散,过于注重自我的感受,不听别人说什么,不了解别人想不想听,只顾着自己表达想说的话。这导致课堂交流效果不够理想。针对这样的问题,要引导学生找到交流的切入点。“刚刚说的是和电影有关的内容,讲的是电影里的春天,那么,现实生活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促使学生认识到交流的主题,不是虚构的“春天”,而是真实生活中的“春天”“我们刚刚交流了春天的美景,那么生活在春天的人呢?和生活在其他的季节有什么不一样呢?”这个问题促使学生展开主题拓展,从纯粹谈论风景过渡到讨论人的生活,从单纯谈论春天过渡到进行季节间的对比。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能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更好的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促使学生能自主创新,围绕各种新颖的主题进行交流。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规范的交际语言,思考怎样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更有条理地表达想法,让自己的表达更为规范。
二、情境性,自我表现
情境性,这也是展开口语交际活动的重要原则之一。在展开口语教学的时候,只有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设置合理的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展现自我。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述有趣的故事,回顾学校或家庭中发生的趣事,都能更好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中。
《妈妈睡了》是一篇具有生活气息的作品,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围绕生活主题展开交流。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家庭中发生的趣事,用一些有趣的生活小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老师家里有两个小宝宝,他们是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老师有好几次给他们喂奶都搞错了人,一个宝宝喂了两次,另一个宝宝没有喂,饿得哇哇叫,我才发现”。这个故事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尝试回忆自己儿时的趣事,说出来和大家分享。有学生便说了和自己有关的小故事。“我十分馋嘴,每次想吃冷饮,但是又不好意思说‘我要吃的时候,就会故意问爸爸妈妈:‘你们要不要吃冷饮啊?我给你们拿。等他们刚吃了一口,我就说:‘给我也尝尝吧,就将冷饮抢走了。”学生打开了思路,各自回忆起了生活中的趣闻轶事,分别讲述了有趣的故事。
戴维托模式认为:讯息将交际双方联系到了一起,交际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一种互动性的活动,信息的反馈确保了这种交际活动是否能顺利展开。交际不能脱离环境,而是在某一个背景下展开的。因此,在小学口语教学中要积极构筑有助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互动。
三、互动性,主动换位
在展开口语交际活动的时候要坚持互动性原则,因为口语交际大多是由两个人或多个人共同参与完成的,每一个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是顺利展开交际的必要条件。在口语交际中要避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调交流方式,避免让学生处于被动回答的状态。教师要主动换位,让自己也成为学生交流活动中的一员,这样就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交流中。
在学习《珍珠鸟》后,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和小动物之间是否发生过什么趣事。在此过程中,要避免一个接一个地提出“你喜欢什么动物”“这种动物长什么样子”“你怎样和它交流”等问题,而应该和学生有来有往地互动交谈。当学生生动地描述了小动物的形貌后,用“你说得真形象,我仿佛看到了这种小动物”“说得真棒,还有谁见过更漂亮的动物,说来听听吧”这样的话语表示表扬,并鼓励班级中其他的同学也尝试展现动物的形象。当学生讲述了自己给动物喂食的故事后,提出:“你的胆子真大,不怕被小动物咬到吗”“流浪狗看上去很脏,你不嫌弃它吗”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引导学生尝试说出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鼓励学生抒发情感。借助这样潜移默化的合理引导,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展开交流表达,拓展自己的表述内容。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口语交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言语信息进行传递和反馈的过程。编码指的是确定交流内容,在头脑中组织语言;发码指的是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语;传码指的是确保言语不失真;接码指的是倾听并接收信息;译码指的是理解语言。由此可见,口语交际的过程十分强调互动性,只有更好地说话、听话,才能提高交流效率。
四、生活性,学有所用
在组织口语交际时要注意生活性,要让学生意识到展开口语活动能促使自己更好地生活。在交流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多说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避免那些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交流内容。
在学习《桂花雨》后,鼓励学生思考:“大家心目中最美味的是什么食物呢?你知道这种食物的做法是什么吗?如果你的朋友问你该如何做,你又该怎样说清楚呢?”这个问题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能更清晰、有条理地表述各种信息,促使交流对方接收相应的信息。有学生想要叙述制作“豆瓣酱”的过程,先在头脑中组织语言,思考做豆瓣酱需要哪些材料,制作的步骤分别是什么,然后按照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表述出来。而倾听的学生则要在头脑中接收相关的信息,并思考自己是否还有困惑的地方,然后表述出来,和对方交流。如询问:“做豆瓣酱的时候,是用生豆子还是熟豆子呢?”“豆子在冰箱里冻过,还能拿来做豆瓣酱吗?”双方在互动交流后,有效地传递了信息。学生发现交流活动能让自己获取信息,交流兴趣就更强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沟通交流、进行信息分享的过程。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时时刻刻注意学生之间的交互性,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进行信息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讨论,内化学到的知识,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教师没有掌握口语交际活动的原则,错误地将口语交际变成听说能力的训练课或者作文课,教学内容过于依赖课本,和实际相脱离,在教学中缺乏情境设计,学生缺乏训练兴趣。在小学口语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口语训练的关键期,基于口语交际活动的原则展开教学,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展开口语交流,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郝湾小学(22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