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
摘 要 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按工程项目的三个阶段(项目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承包方的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在施工阶段进行,施工阶段目标管理包含进度目标管理、质量目标管理、安全目标管理、成本目标管理,本文主要论述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任务及相应采取的成本管理措施。
关键词 施工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任务;成本管理措施
施工阶段承包方成本管理,是要在满足项目工期目标和质量目标的前提下,通过成本测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成本管理任务制定目标成本和计划成本,以达到成本管理目标控制。
施工阶段成本管理目标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动态成本控制,动态成本控制的方法是用计划成本与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分部分项工程的“三算”对比分析,找出偏差因素,采取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等各项成本管理措施控制施工成本[1]。
1成本管理的任务
(1)成本测算。在编制成本计划之前要搜集、整理、分析有关施工项目的消耗量、劳务成本、市场行情,综合考虑成本影响因素制定预防成本增加的方案,估算项目总费用,提出成本的目标计划并分解目标计划后下发各部门。
(2)成本计划。成本计划的编制依据包括:工程投标文件、公司内部定额、施工预算、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人、材、机市场价、企业内部人、材、机指导价、周转材料市场价、机械台班内部租赁价、分包合同、材料购买合同、以往项目的财务成本核算资料等。施工总成本目标确定后,需要通过编制详细的实时性施工成本计划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落实到施工过程中,有效进行成本控制。一般可以按分部分项工程的计划成本与按时间分解的目标结合起来,竖向按分部分项分解,横向按施工进度周期分解。
(3)成本控制。动态成本控制程序:①分部分项工程成本管理。对各分部分项工程实际发生的人、材、机的数量进行核实确保资料的准确性,为成本分析提供依据。②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预算与施工图预算对比。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预算与施工图预算对比,找出其中的成本差异因素,分析导致成本偏差的各个因素并制定有效的纠偏措施。③每月工程施工预算与已发生成本对比。认真分析月度施工预算与已发生成本的偏差产生原因,防止后期施工对费用产生影响或因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损失;对于差异比例异常的现象需要特别重视,查明原因果断采取措施并尽快整改[2]。
(4)成本分析。成本分析内容:将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按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人、材、机进行分解,然后与财务账面成本进行“三算对比”。①人工费。人工费主要是项目经理部与提供劳务的分包单位签订的劳务合同,除了劳务合同外,可能发生其他的人工费支出:由于工程变更、签证、洽商等引起的人工费增减;临时计日工;对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进行的奖惩等。②材料费。材料费分析包括主材价格、周转材料租赁、材料采购保管费等,材料消耗量的变动主要受施工人员操作、现场施工环境、施工组织及调度带来的影响;材料价格主要受采购价格、运输距离、运输途中损耗、供需关系等影响;周转材料的节约和超支取决于周转率和损耗率,周转越快则租赁时间越短费用越少。③机械费分析。机械费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按工程量结算,例如挖土方只需要满足现场施工条件即可;另一种按机械使用台班结算,例如吊车、平板车、泵车、砂浆拌和机等,由于机械长期使用未维护保养或在施工中协调不到位,影响机械使用效率,增加工作台班导致成本增加。施工流水作业的间隙会影响机械使用连续性,因此做好组织协调、充分利用机械同时做好机械维护保养是非常必要的。④管理费分析。管理费包含: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劳保费、办公用品、水电费、防暑降温费、交通补助、差旅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固定资产修理费、工机具使用费等,管理费分析也应进行“三算”对比分析。
2市政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
(1)组织措施。组织措施的主要内容:编制成本控制计划、确定合理的施工流程、做好材料进场规划;加强定额管理控制劳动力及物资消耗;做好施工作业的人、材、机资源调度,避免交叉施工因计划考虑不周全,盲目调度造成窝工、机械效率低下、机械重复使用、同一工作多次施工、材料多次转运等而致使施工成本增加。组织措施需要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动态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实际成本,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准确的信息传递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本控制效果[3]。
(2)技术措施。在成本管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技术方案预防、纠正成本管理目标偏差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制定技术方案的关键是需要对几种满足要求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采用对成本最优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包含内容:合理布置現场、优化施工方案;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机器和其他创新措施;加强劳动力组织、合理选用机械设备、做好材料进场计划、合理安排材料堆放;制定节省材料的技术方案,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措施降低材料用量的使用。
(3)经济措施。项目管理人员应编制费用支出计划,确定、分解施工目标成本,对成本管理目标的风险敞口进行预测,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及时准确收集整理、记录、核算实际发生成本,通过偏差分析预测未完工工程引起施工成本增加的潜在风险,制定预防措施并执行以主动控制风险。
(4)合同措施。中标通知书发出后,发、承包双方会进行合同谈判,合同谈判前应充分考虑项目工程规模、性质特征以及对成本造成影响的一切因素,对影响成本变动的风险敞口进行汇总并制定谈判策略,在合同谈判时增加引起成本因素变动的相关风险对策条款以规避合同风险[4]。
3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总结
市政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是在工程质量满足规范要求、确保业主的工期目标的前提下,对施工过程采取的相应管理制度,通过“三算”对比分析找出影响成本因素,采取各项纠偏措施对施工成本进行优化,把成本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只有优化成本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经理部的职能建设、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合理组织施工才能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春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213.
[2] 夏清东.工程造价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179.
[3] 郭汉丁,王凯.施工项目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31.
[4] 张现林,谷洪雁,莫俊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