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改造思路浅析

2020-06-22 13:01董雪峰
建筑与装饰 2020年12期
关键词:改造保护乡村振兴

摘 要 2018年9月26日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是专门针对农村发展提出的战略总体规划。城市和农村发展的步调差异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地区的发展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乡村传统建筑是村落格局、风貌的重要载体,不仅要做好对乡村传统建筑的保护工作,还要因地制宜的合理改造传统建筑,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让乡村传统建筑能够一直焕发光彩,价值永存。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传统建筑;保护;改造;主人翁精神

引言

乡村传统建筑的历史比较悠久,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自然、淳朴的文化底蕴,带给人独有的、乡村美的感受。加强对乡村传统建筑的保护和改造,需要与时俱进的规划与设计策略,实现有效的保护与合理的改造[1]。乡村传统建筑的保护,不仅仅是单纯的保留,而是要做到合理的保护与改造利用,本文就乡村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改造思路做出分析。

1乡村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改造的重要性

乡村振兴战略包括乡村传统建筑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通过对乡村传统建筑的合理保护和改造,不仅能够传承中国村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在新时代的环境下,促进乡村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乡村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改造,如何恰当的与乡村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产业资源相结合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一些村落历史悠久,自然风景优美,历史建筑留存较完善,统建筑的保护与改造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不仅可以实现对乡村传统建筑的全方位保护,并通过合理的改造满足现代乡村旅游服务的需求,从而快速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形成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2乡村传统建筑保护和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2.1 复杂的地域环境与悠久历史脉络形成多样的村落风貌

我国幅员辽阔,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万千形态的村落风貌。地域的不同、聚落特征的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公共基础设施条件的不同等等。这些都是影响传统建筑的保护方式与改造思路的重要因素。目前,乡村的面貌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精神生活不断需求的,乡村风貌如何传承本土特色,乡村经济如何良性发展循环,乡村生活如何本真的延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乡村的聚落形态最重要的部分——传统建筑,需要系统的对其梳理研究,并加以合理的保护与改造,延续乡村的完整性[2]。

2.2 对乡村传统建筑的认知度低导致传统建筑正在消失

早期的城乡二元体发展不平衡,大量村落空心化严重,使得很多传统建筑无人使用,慢慢荒废。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对乡村的重视,乡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逐渐形成农村人口回潮的同时,也带来了村落建筑的更新。集体产业经济的发展需求,村民居住环境提升的需求,都存在着对乡村原有用地以及传统建筑的改变[3]。有些只是一味地将乡村传统建筑盲目的保护,有些则对传统建筑过度的改造开发或毫无保留的拆除。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对于传统建筑所代表的村落特征进行系统的梳理、研究与提炼,从而在当时特定的施工技术水平、建造材料特征条件下产生了大量乡村本土元素特征缺失的新建筑。风格迥异的新老建筑并存,伴随着新建筑的不断增加,传统建筑的不断消失,村落风貌特征逐渐被弱化,有甚者已经消失,形成杂乱的乡村面貌。

3乡村传统建筑的保护和改造设计思路

3.1 与乡村产业资源相结合相辅相成

随着新农村建设理念的提出,将乡村传统建筑保护与改造融入其中,作为乡村产业经济发展的载体,结合乡村特色资源共同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任何形式的乡村产业发展都需要建筑使用空间,而乡村传统建筑恰恰是这样的载体,传统建筑的合理保护与改造同乡村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是必然的。例如:乡村民宿的改造是一种保留乡村记忆,满足现代体验性旅游生活类型的产业,涉及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改造,温馨并且具有特色的民宿,結合当地非物质文化观演与体验,实现村落脉络的延续与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同时,合理的保护和改造利用了乡村传统建筑。

3.2 提升村民积极性与发挥主人翁精神

乡村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改造需要多方人员的加入。政府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工作,让广大民众意识到乡村传统建筑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合理的村落更新,如量体裁衣,不仅考虑政府对于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而且要充分发掘当地村民的需求,在乡村建设中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发挥村民自组织建设的能力,并在后期形成管理体系,使乡村建设能够良性循环[4]。总结相关的保护和修缮措施,更新传统的保护理念,采取更加有效的保护和修缮措施。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的保护当地历史悠久的乡村传统建筑,探索合理的改造方式。

政府层面,对于村落市政设施方面的规划需与政府方面沟通,根据当地政策,有重点的进行具体市政项目的规划,主要体现在基本市政设施的修缮、更新、补充方面。该部分的建设更新是以政府为主导。规划草案的制定是在与政府多方、多次沟通的前提下形成[5]。

村民层面,首先由村民自组织选举产生村民建设委员会,其职能为代表村民与设计方沟通反馈问题,帮助村民理解规划建设导则,协调和解决后期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规划方案以村民大会的形式向村民汇报,介绍整个村落更新方案,并为村民提供每个规划环节多个方案选择,如道路系统的组织、民居的选址方式,建筑院落的组合、建筑立面形式等。在大会期间以全民投票的方式进行每个环节的表决,确定最终规划方案。以充分实现村民自主建设为目标,在村民表决通过的前提下,对村民反馈的意见进行收集,并对规划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最终形成指导村落更新的规划导则。同时,在目前新材料、新工艺的条件下,要考虑传统手工艺匠人的加入,原汁原味的保护与改造乡村传统建筑,延续原有村落的味道。

村民是乡村的主人,也是保护农村传统建筑的主力军,要树立当地村民的主人翁精神,通过逐渐对乡村建设的了解,参与创新乡村传统建筑的保护形式,组织培养本村的乡村管理建设队伍,逐步培养本地村民成为真正乡村管理者,形成乡村建设及传统建筑保护的长期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村民在村乡村建设中的参与度。

3.3 保护乡村传统建筑风貌并延续传统乡村生活

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每一个区域的村落都有着其特色和风格,正是这些特色鲜明的乡村传统建筑,才使得我们看到如此丰富中国的乡村文化。在现存的乡村传统建筑中,有许多可能已经历经了千年,从这些建筑中就能清晰地看到中国祖先的智慧与技艺。所以,在对乡村传统建筑实施保护和改造设计工作时,一定要注重其本来的面貌,不能丢失了其优秀的文化内涵。还要依据当地的风俗和地域特点,为乡村传统建筑的设计改造提供参考,既能保持其原有的文化内涵,又能在此基础上融入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不仅可以更好的保护乡村传统建筑,而且也能促进农村的发展。

对于传统建筑保护与改造,需要精确的把握本地建筑材料与新型建筑材料,传统建造工艺与现代建造工艺的平衡点,村落的原始风貌需要延续,新的乡村活力需要注入。通过实地调研方式,获得音频、视频、测绘数据等第一手的村落资料,通过解读,总结村落需要保护、利用、修缮、新建等不同层面的建筑更新方式。延续村落日常生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要把尽量集约土地,保留原有聚落模式,原有建筑风貌、原有生活方式、原有景观资源,突出地方特色等,作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通过傳统建筑的保护,延续乡村聚落的形态,通过传统建筑的改造,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载体,从而实现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

3.4 合理的分期实施与资金使用

村落更新的规划设计制定需要与政府、村民多方面的交流,根据实际的成本投入,选择合理的村落更新方式,解决最基本的问题。村落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合理的建设周期,不可能一次成型,在每一个阶段的建设提升中,需要合理利用有限的资金,通过规划与乡村发展切实需要,首先实现重点区域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改造,随后逐步辐射到其余地区,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更新模式,最终实现村落的整体振兴。乡村在形成一定产业基础后,乡村集体经济可采取与企业联合模式,对乡村经济进行产业升级,形成乡村、企业双赢的发展模式。

4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的前提下,乡村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改造,首先需要与乡村经济发展的相结合,挖掘乡村地域特色文化,为乡村注入无限生机;其次需要在不断实践中探索保护和改造乡村传统建筑的新方法,实现多元参与,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最终形成乡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同时,更好的保护乡村传统建筑与传承乡村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规划战略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奇.关于乡村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改造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0):85-86.

[2] 李辉政.我国传统建筑修缮与改造的木作技艺传承研究[J].重庆建筑,2018,17(5):41-44.

[3] 王兴彬.探究传统建筑的可持续性保护改造研究理论[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3):21-22.

[4] 薛浩然,马云林.传统建筑的可持续性保护改造研究理论初探[J].价值工程,2015,34(24):152-153.

[5] 喻里遥.乡村建筑建设与改造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乡村科技,2018,(17):124,126.

作者简介

董雪峰(1981-),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职称:中级职称,现就职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建筑设计院,研究方向:村落建筑更新。

猜你喜欢
改造保护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