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

2020-06-22 13:13
小学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酱料火炉火锅

中国是一个美食国度,而没有火锅的中国美食一定是没有灵魂的。今天,各式各样的火锅遍布大江南北,但你知道这种简单而又热情四溢的美食经历过怎样的岁月变迁吗?

“染指”的由来

在中文中,有一个词叫“染指”,意思是分取非分的利益或者插手分外的事情。

可是你知道吗,“染指”这个词与最古老的火锅有关。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有一件古老的青铜器,名为“染器”。这件国宝由三部分组成,最下面是一个托盘,上面有一个小火炉,小火炉上面的容器则叫“染杯”。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火锅”。

你一定想知道:做火锅的容器为什么叫“染器”呢?原来,在古代,人们把调味用的酱料称作“染”,通常用大豆发酵制成,相当于今天的大酱。古人将酱料盛在染器的“染杯”里,点燃下面的小火炉,将酱料加热之后,把切好、风干的肉放进去煮熟,就能享用带有酱香的“涮肉”了。

由于中国古人吃饭采用的是分餐制,一人一个餐桌,一人一个染器,于是就会发生一些很搞笑的情况。比如,有人趁旁边同伴不注意,用手指偷偷地去夹取对方煮好的肉,这就是“染指”一词的由来。

曾经名叫古董羹

你注意过煮火锅时候的声音吗?锅烧开后,是不是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对,就是因为这种声音,古代的火锅也被称为“古董羹”。

汉族自己的发明

火锅出现的时间,远在先秦时期,那时候贵族使用的火锅全都是用青铜制作而成,精美异常。而平民老百姓只能用得起陶锅,不过吃起来也一样美味。

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北方地区吃火锅的习俗来自游牧民族。但随着考古学不断发现新的文物证据,这种说法就站不住脚了。染、鼎等青铜器明确显示,中原华夏民族吃火锅的习俗由来已久。

三国时期,北方人很喜欢吃火锅。《三国志·魏书》中就记载,魏文帝曹丕喜欢吃“五熟斧”,也就是可以同时煮食五种不同食材的火锅,这可能是有记录的最早的“鸳鸯锅”或“九宫锅”。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人吃火锅就更普遍了。唐朝的白居易在《问刘十九》这首诗里就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瞧瞧,唐朝的大诗人在冬日飘雪的傍晚,起一个火锅,搭配一杯小酒,简直快活得不得了!

四川火锅是“晚辈”

今天,风靡全国的四川麻辣火锅,其实是火锅中的“晚辈”。这种火锅的历史只有短短两百年,却发展迅猛,几乎成为火锅的代名词。

四川火锅源于重庆。清代,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码头上的船夫、纤夫们生活艰辛,他们地位低下,贫困穷苦,吃不起什么好东西,劳动一天之后,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围坐在一起,煮一锅辣椒汤,将最下等的牛肚子、鸭肠子烫熟食用。

这种劳动人家的美食,价格便宜,吃起来热火朝天,能够驱散江水的寒氣和一天的疲劳,因此在重庆民间逐渐普及。

随着重庆火锅在四川地区走红,火锅涮烫的食材也不断扩充。今天的四川火锅,食材选用范围简直无所不包,口味也花样翻新,与北方的羊肉火锅,南方的潮汕火锅、打边炉等,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火锅王国。

巨大的火锅宴

明清时期,火锅的花样就更多了。当时,最有名的一场火锅盛宴,要数乾隆皇帝举办的“千叟宴”。

据说,乾隆皇帝特别喜欢吃火锅,经常用火锅来宴请大臣。他举办的“千叟宴”规模之大,令人咋舌。文献记载,这场宴席上有多达5000人到场,火锅的数量则达到1500个!

想象一下,这是何等壮观的一幕!

猜你喜欢
酱料火炉火锅
火锅
肠粉
温暖的大火炉
温暖的大火炉
可呈现立体三维图形的酱料碟
五花八门的火锅
方便卫生的酱料刷
火锅飘香
自制火锅
基于PID控制的火炉温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