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扬之水》同名

2020-06-22 13:00李铭泰
大观 2020年3期
关键词:形式内容

李铭泰

摘 要:《诗经·国风》里有三篇《扬之水》,分别在《王风》《鄭风》《唐风》中。这三首诗不但在音乐、艺术和情感基调上是一致的,就连它们的内容和主题也是统一的。它们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相通之处,正是它们同名的原因。

关键词:《扬之水》;内容;形式;相通

一、从音乐形式看《扬之水》同名

《诗经》自从成集后,就有人开始研究它的分类情况。前人对“风”“雅”“颂”的分类标准也各有自己的说法,今人多认为是按照音乐和演唱方式为标准来区分的。《扬之水》是《国风》之中的三篇同名诗歌,属于“风”这一类,自然我们可以从音乐的角度去研究这三首同名诗。

赵敏俐在《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中写道:最初的乐歌是依诗配乐的,一旦定型之后就成为固定的曲调,如鼓吹曲中的《有所思》,横吹曲的《折杨柳》,相和歌中的《陌上桑》,以及词中的《念奴娇》《何满子》等。《诗经》的乐歌中虽然我们还没有发现这类明显的例证,但是却有许多同题之作,如《扬之水》《谷风》《柏舟》等等。以往人们往往认为它们仅仅是采用了相同的比兴手法,其实,古老的手法往往源于同一首古老的歌谣,它们虽然还没有形成典范的法式,在各地还会形成不同的变体,但是还有一个大致相同的乐歌的传统在起作用。

由此可见,三首《扬之水》同名并非偶然。从音乐这个角度说,这三首《扬之水》很可能来自同一首歌谣,它们的演唱曲调也可能是一致的。我们就这三首同名诗从音乐的角度,对它们的结构进行分析。

王风·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郑风·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唐风·扬之水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王风·扬之水》共三章,每章六句;《郑风·扬之水》共两章,每章六句;《唐风·扬之水》共三章,两章六句,一章四句。《王风·扬之水》共三章,每章六句,各章字句多有相同。我们假设把《王风·扬之水》分三段,用同一种曲调演唱。《郑风·扬之水》共两章,每章六句,两章字句同样多有相同。我们假设《郑风·扬之水》是分两段演唱,用的是同一种曲调。李炳海认为:“如果同名歌诗的两篇作品每段歌词的句数相同,那么,它们就有很大可能是用同一种曲调演唱。如果两首同名歌诗每段歌词的句数不等,那么, 它们就很难用同一种曲调演唱。”《王风·扬之水》与《郑风·扬之水》每段歌词都是六句,这两篇同名之作在歌词、章句方面的同构不应该是巧合,而是由于是用同一种曲调进行演唱的结果。《王风·扬之水》用同一曲调分三段演唱,《郑风·扬之水》用和《王风·扬之水》相同的曲调分两段演唱。曲调相同的歌可以有不同的段数,这是正常的现象。

《唐风·扬之水》共三章,第一、二章每章六句,第三章四句。从《唐风·扬之水》第一、二章的结构来看,和《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基本相同,完全可以用同一曲调进行演唱。至于第三章的四句,我们把后两句重复就可变为六句,这样在节凑上就形成了对应和统一,完全可以用同一曲调演唱。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从音乐的角度来说,这三首同名歌诗有着同样的曲调和演唱方式。

二、从艺术形式和情感基调看《扬之水》之同

这三首《扬之水》都运用类比的思维,反映在《诗经》的艺术形式上就是兴。《诗集传》对《王风·扬之水》第一章注“兴也。兴取‘之‘不二字,如小星之列”,第二、三章皆注“兴也”;对《郑风·扬之水》第一章注“兴也。淫者相谓、言扬之水则不流束楚矣。终鲜兄弟,则维予与女矣”,第二章注“兴也 ”。《毛诗正义》对诗《唐风·扬之水》的艺术手法作如是评价:“兴也。兴者,喻桓叔强盛,除民所恶,民得以有理也。”可见这三首同名诗在艺术形式上是一样的,都是从眼前的景起兴,类比作者所指之事和情感。对于这三首同名诗的形式和章法上文已经提及,都以三言开头,接之以四言、五言,章与章之间句式相同,只改变个别字,使全文形成复沓之势。

对于这三首诗的情感基调而言,我们可以从它们所兴之物入手。三首诗开头都用“扬之水”起句,作者为何不分别用他物起兴?这实际上已经暗中为诗歌奠定了感情基础。《诗集传》中写道:“扬,悠扬也。水缓流之貌。”程俊英《诗经译注》把前两首诗前一二句分别翻译为“河水慢慢流过来,水小难漂一捆柴”,“河水悠悠没有劲,哪能飘散一捆荆”。由此可知,这三首诗的开头就形成一种不够明快、堵塞忧郁的情感。

三、《扬之水》相同的主题

上面我们论证了这三首同名诗在音乐形式、艺术形式和情感基调上的统一。本文认为这三首同名诗在主题上也是相同的。《诗经》中的两首同名诗歌《谷风》其思想内容就是一致的。

诗经·邶风·谷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诗经·小雅·谷风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很容易看出《邶风·谷风》是一首弃妇诗,是弃妇的自诉,有怨艾、有不平。从“女转弃予”看出《小雅·谷风》也是一首弃妇诗。这两首诗不但题材相同,格调一致,而且用语多有相似,在思想内容上也是统一的。可见,《诗经》中的同名诗歌在题材和内容主题上很可能是相同的。这三首《扬之水》也是如此。

《郑风·扬之水》是一首言政治的诗歌。《诗集传》认为:“兄弟,婚姻之称,《礼》所谓‘不得嗣为兄弟是也。”但是,由此认为《郑风·扬之水》是一首爱情诗是不正确的。《礼记》当中确实有把“兄弟”当作夫妻讲的地方。《礼记·曾子问》中有“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使某致命”,这里的确把夫妻比为了兄弟。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的情况,不能就因为“兄弟”二字可能含有“婚姻”之义,就武断地把这首诗解释为爱情诗,而忽略“兄弟”一词更多的是指男子之间的称呼。《毛诗正义》认为“忽兄弟争国,亲戚相疑,后竟寡于兄弟之恩”,这一解释是合理的。

理解《唐风·扬之水》关键在于“素衣朱襮”“素衣朱绣”这两句的解释。朱熹认为:“襮,领也。诸侯之服,绣黼领而丹。朱,纯也。”孔颖达在《毛诗注疏》中说:“《尔雅·释器》云:‘黼领谓之襮。孙炎曰:‘绣刺黼文以褗领。是襮为领也。《郊特牲》云:‘绣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礼也。大夫服之则为僭,知诸侯当服之也。”陈奂《诗毛氏传疏》中写:“素衣,謂中衣也……礼唯诸侯中衣则然,大夫用之则为僭。”由此可以知,“素衣朱襮”“素衣朱绣”不可能是女子穿的衣服,而是诸侯之服。此诗有关大夫僭礼。据桓公二年《左传》和《史记·晋世家》可知,此诗即是揭露桓叔既得封于曲沃,又阴谋叛乱,是一首典型的政治讽刺诗。

综上所述,《诗经·国风》中三首《扬之水》在音乐形式、艺术形式及情感基调上,甚至表达主题上都是一致的,达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统一。这或是三首《扬之水》同名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孔颖达.毛诗正义[M].影印阮元校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程俊英.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

[4]周振甫.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

[5]李炳海.上古的拔楔风俗与《唐风·扬之水》[J].中州学刊,1988(3).

[6]赵敏俐.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从《诗经》到元曲艺术生产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

[8]李炳海.《诗经·国风》同名歌诗用相同曲调演唱考论[J].文艺研究,2008(1).

[9]诗序[M].毛苌,传述.朱熹,辨说.北京:中华书局,1985.

[10]孔颖达.毛诗正义[M].阮元校刻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11]陈奂.诗毛氏传疏[M].北京:中国书店,1984.

作者单位: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形式内容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曲线运动考点的梳理和分析
透视反意疑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