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婷
摘 要:近年来国产动漫电影的崛起离不开神话元素题材的贡献,作为蕴含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如何让神话元素在国产动漫电影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了新神话动漫电影探讨的重点。文章就神话题材在国产动漫电影中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展开探索。
关键词:神话元素;创新;国产动漫
近几年来,国产动漫电影陆续出现了众多制作精良、好评颇高的作品,票房“燃爆”互联网和电影院,国产动漫电影的崛起有目共睹。在嚴峻的形势下,国产动漫电影突破了中国传统题材动漫作品创作的瓶颈,将国产动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些成就与神话元素的运用密不可分。多数中国动漫电影的创作者一直都在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神话题材道路上探索,五千年的文明赋予了国产动漫电影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是宝贵的资源与财富,创作者们将其结合时代特征,准确地抓住市场需求。
一、神话元素在国产动漫电影中运用的现状
首先,艺术功能性的转变。新艺术形式不是凭空出现的。文化发展到现在,影视作品是传播的重要载体,动漫作品作为影视作品的一部分,能够以更为轻松的方式将文化进行传承与扩散。我国早期动画电影的创作必须完成教化和宣传任务,充当着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者”,使得创作方式和艺术表现力上缺乏张力[1]。近年来,创作者们挖掘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秉承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和内涵,打破禁锢,转变创新,赋予动漫艺术应有的张力,不仅延续了传统的精神内涵,并且使大多数观者产生共鸣,将新时代的价值观呐喊出来,就犹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这种“不服输,不信命”的精神触动了许多观众的情绪,并获得认同,可见对传统文化的重构和创作,能大幅提升动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这样的张力都是来源于对文化的理解转变及二次加工,而其功能再也不是单纯的教化与宣传了。
其次,神话人物形象的创新。 在动画创作中,神话人物形象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也大不相同,从外部特征和性格刻画上都有时代的印记。以大家熟悉的“孙悟空”为例,它被多次搬上荧幕,但是形象各异。最初在《铁扇公主》中,“孙悟空”的造型特征就与早期迪士尼中的米老鼠形象十分相似,显然是受到了当时迪士尼动画风靡全球的影响,有着大众审美的烙印。而在《大闹天宫》中,它就表现出极具戏曲文化元素特征的形象,并且这样的形象沿用了三十多年,说明这一时期的审美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开篇把“孙悟空”刻画为一个极其落魄的存在,影片中它失去了法力,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戾气极重,并且冷漠自私,但电影中增添了一条柔和的感情线,让它在无数次的挣扎和踌躇后,选择成仁取义[2]。《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改以往的审美,将“哪吒”刻画成一个有着浓浓的黑眼圈,圆圆的大牙,露眉狗啃刘海,扎着两个半丸子头,半耷拉眼皮,小小个头双手插裤子里的小毛头形象,而且带着与生俱来的红色魔丸胎记,与以往形成鲜明对比,使这一人物形象深入人心[3]。神话元素突破了传统语境中对人物角色的限制,这种有别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人物属性使得近年来的国产动漫电影在全球动漫电影市场激烈的竞争和博弈中脱颖而出。
最后,受众群体的扩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术片主要以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但纵观世界动漫电影的市场,受众对象都是全龄段的。中国传统思维认为动画片只是小孩子看的,在这种固有思维下,充斥荧幕的都是《喜羊羊与灰太狼》《蓝猫淘气三千问》等一系列儿童益智类动画片,低龄化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动漫电影的市场定位和传播策略。中国的动漫电影创作者发现这一问题并尝试在目标受众的定位上走“全龄化”,国内动漫电影朝着产业化迈进,题材选择上多偏于“中国风”,但又不局限于民族文化,如《大鱼海棠》源自《庄子·逍遥游》,主角“椿”和“湫”的名字源自五行文化——水生木,湫生椿;《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取材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该类动漫电影题材针对的年龄层次更宽广,满足了不同观者的诉求,使不同年龄段的观影者可借助影片获得身心的喜悦感。当前国内的动漫电影已呈现出“去低幼化”的趋势。
二、神话元素的价值在动漫电影中如何体现
一是新背景:重构叙事背景,反映新时代投影。动漫电影的叙事方式通过设定和建立新的故事背景反映新时代投影。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们已经不再被传统思维所禁锢,创作者们开始在传统神话题材上加以变革,赋予其新的叙事背景[4]。如在《小门神》中,天界往日的荣光不复存在,除了称号和身份,传统神仙社会的影子都被现代化所替代。《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出生背景虽然还是以往的故事框架,但是在故事前提上做了改动,“灵珠”和“魔丸”的阴错阳差造成了矛盾故事的起点,突破传统“哪吒”不畏强权为民除害的英雄故事,通过创造性处理把核心放在如何坚持本心最终打破世俗成见的故事上。《白蛇:缘起》突破传统《白蛇传》从另一个更加人性化的角度阐释了“白蛇”和“许宣”的故事,将大的故事背景放在了许仙前世与白蛇的相遇中,让观者耳目一新[5]。在这些新的神话故事中,新的叙事背景和传统已知的神话题材大相径庭,却是对社会文化取向的深刻反映。
二是新角色:重塑神话人物角色,丰富人物层次。“使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是俄国文学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陌生化”中的定义,把大众习以为常的固有思维和刻板印象进行改变,使得大众产生新奇的审美体验。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形象也有颠覆性的改变,它的重塑不仅体现在人物外在的面貌上,也体现在人物内在的性格上,“殷夫人”在剧中也一改以前的深宅妇人形象,照顾家庭,保护百姓,被重塑成一个直爽彪悍英勇的女将,这种拥有现代特征的古代女性使观众有了强烈的新奇体验。“哪吒父亲”也不再是威严冷酷的形象,而是一位对家庭对儿子有着深沉付出的父亲形象,人物形象的改变使得他们更加血肉丰满。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电影中,“孙悟空”被塑造成一个不完美、落魄、孤独的英雄形象,“江流儿”和“孙悟空”的感情线贯穿了整个故事的发展,使整个人物形象立体真实了起来。总而言之,这样的人物角色的重塑颠覆了观者的固有思维和扁平化的设定,更能贴合故事情节和现代意识,新的神话人物形象更能体现当代社会意识的价值和情感。
三是新思想:重建神性,符合社会需求。在神话题材的传统动漫电影中,神化的意识没有完全剥离,神和人依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神都处于高高在上的云端,新时代下的神话中,神话人物的地位發生了极大的变化,如何重建“神性”,解决文化真空与意义缺失的问题至关重要。《小门神》中映射的真实世界——“弃神”的现代世界,神性逐步消失,人们不再崇拜神,尊贵的门神沦落到做打扫清洁的工作,即使这样还要面临人类一样的困境——失业,整个状态消极低谷。《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把中国神话题材中最具有反叛精神的“孙悟空”刻画成“一个普通的臭猴子”;《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也不再是正义的化身,它的恶作剧和外表让剧里剧外的人都怀疑它的英雄属性。这样的神话主角没落、低沉,完全失去了神的特性,变得与现实中的凡人无异。在新的神话题材里,神的传统定义被颠覆,不再被人们所膜拜,反而更像是一个被抛弃者,但在电影结局中,这些一开始被抛弃的神又都通过故事矛盾的发展重新恢复了往日荣光,重新获得信仰,重建神性。在新神话的思想中,神性就存在于人性,人性得以升华就是神性,神性是人性的内在潜能,神性的重建也正是表达了创作者们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期待,这是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一种期待。
综上所述,现如今国产动漫的制作水平已经相对成熟,并且有着深厚的人文基础,着眼于故事主题的创新上想必会获得更好的成果。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孕育出的神话题材数不胜数,可以进行艺术创作再加工的内容不胜枚举,动漫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生命力,在这天然的优势上找准方向,将国产动漫电影做到既有创新又有文化底蕴,着力于将国漫推向全世界,让中国独有的文化特色传播到全世界,这才是实现其价值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东航,李奕天.从素材、题材选择的角度谈国产动画电影去低幼化问题[J].吉林艺术学院,2019(7):115-117.
[2]廖桂茜.从《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的对比看国产动画的未来[J].视听,2016(9):95-96.
[3]王青青.浅析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陌生化”叙事策略[J].视听,2019(12):117-118.
[4赵洋.神性重建与传统回归:当下神话题材类国产动画的叙事策略[J].理论与批评,2018(10):29-32.
[5]赵宏博.从《白蛇:缘起》看国产动画电影的叙事特征[J].动漫研究2019(10):116-120.
作者单位: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