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卓尼藏族聚居区民间音乐探寻

2020-06-22 13:00王兰
大观 2020年4期
关键词:民间音乐藏族

王兰

摘 要: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地处“汉藏走廊”的边缘,县内不仅有马家窑、藏传佛教、土司纪念馆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也有着“阿迦”“善巴”“拉伊”等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文章结合走访调研、深入研究等,潜心挖掘植根于民族沃土的音乐文化,并进行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卓尼县;藏族;民间音乐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2018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将甘南卓尼藏族聚居区民族元素有效融入中学音乐教学中的研究”(GS[2018]GHB4060)研究成果。

一、历史的积淀——说唱音乐

(一)“善巴”

“善巴”,是流行于卓尼县申藏乡、大族乡一带的民间说唱艺术,主要在婚礼的喜庆宴会上演唱,演唱多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作品段落数目不定,每段多为三句或六句,每句以八个音节为主。曲式结构通常为单句体或双句体,节拍有散拍和固定拍两种。由于善巴属于说唱音乐范畴,因此,曲调多为叙述性,节奏也较为自由。其曲调多为五声调式,并大量使用倚音、下滑音等装饰音。

“知旦恰娄”译为“世界形成的规律”,这首歌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单段体方整性结构,两乐句又形成了“一问一答”的呼应形态。歌曲虽然采用固定拍记谱,但是自由延长记号的使用,打破了小节线的束缚,使其介于固定拍与散板之间。全曲为A羽调式,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偶然出现下行五度内的跳进(谱例1)。

(二)“阿迦”

“阿迦”的演唱方式与“善巴”近似,在婚礼或喜庆节日上表演,多以问答形式进行,由两名年龄相仿的男子或女子站着演唱,一个唱问,一个唱答,还可以以四人接唱的方式进行。卓尼卡车乡、大族乡等地区,演唱“阿迦”时,会以在场的宾客为主,按辈分从高到低,每个人从头到脚,被说唱的方式描述。“阿迦”演唱时曲调圆润,多为徵调式,歌词取材朴素,多为生活中的见闻。[1]

《召子袷麦》(谱例2)是流行于卓尼的一首“阿迦”曲调。该曲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非方整性乐段结构:上句四小节,由调式主音“F”展开,并以级进方式平稳进行,自由延长音与前倚音的使用,让旋律更自由,节奏更舒展;下句三小节,仍然围绕调式主音进行,但与前句相较节奏上却显得规整化。全曲为F徵调式,旋律情绪流畅。

“阿迦”和“善巴”这两种形式相辅相成,它们有共同的主题,但有不同的表演形式,是卓尼藏族群众在举办婚礼、祭祀、庆典活动中举行的一种古老歌舞,它经久不衰,自成体系,贯穿于卓尼藏族群眾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卓尼藏族民间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历史的积淀——民歌艺术

(一)“拉伊”

“拉伊”是一种在山野间演唱、没有固定歌词、旋律自由且即兴编唱的艺术形式。甘南各地几乎都有“拉伊”,由于人文、地理的差异,“拉伊”的曲调各有不同。其歌词多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意,以五声羽调式、徵调式和商调式为主。“拉伊”的节奏大致有两种类型:流行于牧区的“拉伊”,节奏较为自由,节拍多见散拍子;流行于林区和农区的“拉伊”,通常节奏规整,音乐性更强。《美丽的布谷鸟》是流行于卓尼境内的一首“拉伊”曲调,唱词为:“健壮的骏马啊,没有你走不了征程。不是没有别的马,别的马我不愿意乘骑。多情的姑娘啊,没有你我难度时光。不是没有别的姑娘,别的姑娘我不喜欢。”这首“拉伊”,从歌词内容上看,前句用借喻的手法展开,后句则表露自己的心声。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看似短小精悍,却不失完整性,用纯朴自然的情感表现了主人公对心爱姑娘的思念与爱慕之情。

(二)土族、藏族交融之“卡西”“鲁西”

卓尼杓哇乡是土族汇聚的地方,这里流淌着独具特色的土族音乐文化。其情歌被称为“卡西”,而酒歌则称为“鲁西”。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307年,游牧于辽河流域的鲜卑族慕容部首领吐谷浑,与嫡弟不和,率领一千七百余兵马,迁至洮水流域,并建立政权,建都伏城,号吐谷浑国。这里的土族民歌形式均保留了其特有的风格特点,长期以来,在藏文化的影响下,在演唱时,所有歌词均用藏语表达,形成了一幅美妙动人的土族、藏族音乐文化交融的壮美画卷。“卡西”可分为独唱和对唱两种演唱形式,多为即兴演唱,唱词大多由生产或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而发,因属情歌,按当地风俗通常在远离村寨的野外演唱,以诉说男女双方的爱慕之情,被人们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2]

三、历史的积淀——藏戏艺术

戏歌是中国所独有的一种艺术形态[3],一直以来,犹如一朵瑰丽的奇葩盛开在音乐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而藏戏音乐作为戏曲音乐的一个分支,又如一朵美丽的格桑花盛开在雪域高原的沃土上。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藏戏音乐形成了诸多的流派,有白面具藏戏、蓝面具藏戏、南木特藏戏等。

甘南藏戏属南木特藏戏,演出通常分开场、正戏、结尾三个步骤。其中正戏部分,不分场次,为连贯剧情,通常设“解说人”一名,将整个剧情密切联系。演员上场前,用笛子、扬琴、龙头琴、四胡、镲、鼓等乐器伴奏,上场后则不配伴奏。南木特藏戏音乐深受民间歌舞和民间音乐,尤其是说唱艺术的影响,形成了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南木特藏戏的音乐可分为唱腔音乐、舞蹈音乐和间奏音乐三个部分。

唱腔音乐是整个戏剧的灵魂,形式多样,曲目繁多,根据剧中的角色选定音乐,同样是人们表达内心的丰富思想和充沛的情感的一种形式。[4]一般包括以下五种类型:一是抒情性唱腔,节奏平稳,旋律流畅,感情细腻;二是叙事性唱腔,多用于描绘景物、交代人物、内心独白等情节,旋律较为平稳,且有固定的节奏;三是戏剧性唱腔,相当于器乐作品中的“华彩乐段”,节奏自由,多为散板,根据剧情冲突,演唱的速度也随之变化,旋律波动较大,从而形成“音高差”,以表达极端的情绪对比;四是说唱性唱腔,在戏中运用的次数较多,用于叙述过程、描述情节、表述对话等;五是宗教性唱腔,在戏中用到的不多,其曲调是从宗教音乐“玛尼调”中演变而来的。

舞蹈音乐是南木特藏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一个剧目有三场左右的舞蹈场面,多用于表现剧中主人公的诞生、喜庆、祝福等剧情,分为两类:一是以唱为主,以舞为辅,以造型动作为主,以组合动作为辅的造型性舞蹈音乐。二是以民间“圈舞”音乐为蓝本的固定节奏“圈舞音乐”。藏戏演出剧目,以历史故事、佛经故事、民间故事等为蓝本进行改编,从某种意义上讲,藏戏是藏传佛教文化的载体之一。[5]卓尼本土没有形成藏戏流派,演出的藏戏曲目以甘南“八大藏戏”为主。

总之,“阿迦”让我们看到了民俗中的喜悦,“拉伊”让我们听到了田野中的挚情,“鲁西”让我们想到了历史中的美好……千百年来,卓尼地区的藏族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独树一帜的音乐文化,其民间音乐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真实写照,也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最佳诠释。

参考文献:

[1]李生贵.甘南藏族传统音乐[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2:45.

[2]朱晓薇.新疆曲子剧的传承与发展[J].当代音乐,2017(24):68-69.

[3]崔巧玲.传承传统音乐的新形式:戏歌[J].当代音乐,2019(3):61-62.

[4]李雪.浅析左江流域稻作音乐的艺术特征[J].当代音乐,2016(9):46-48.

[5]周书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声乐课程相结合的探究:以木雅藏戏曲目《仙女》为例[J].当代音乐,2018(6):74-76.

作者单位:

卓尼县藏族中学

猜你喜欢
民间音乐藏族
The Light Inside
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演变》《藏族少女》
当代土耳其民间音乐实践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民间音乐的影响
河北民间音乐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衡水地区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消失的原因
为了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