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琪
早春二月,一只燕子早早地从南方飞来,飞到一个大宅院,见此处屋高梁粗,就打算在此搭窝孵小燕子。
当燕子衔来第一口泥进门时,笼里的鹦鹉知道燕子准备干什么了,于是问道:“请问燕子,你准备搭多大的巢呀?”燕子说:“不大,直径约一尺吧!”鹦鹉惊讶地说:“什么,你这泥巢岂不是比我的鸟笼还要大吗?你这是用什么尺量的呀?”“什么尺?汉尺呗!把100粒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就是汉代的一尺。”鹦鹉笑起来:“粟不就是小米吗?那颗粒多小呀,怪不得你的巢的直径要一尺哩。”燕子问:“那你认为的尺是怎么定出来的呢?”“我听主人说,夏朝的大禹把自己的身高定为一丈,再分为1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尺。后来人们把手拃开来,以大拇指和中指伸直的长度为一尺。”燕子说:“你说的一尺是要比我说的一尺长一些,但每个人的一尺肯定不一样长。”
燕子到田野里去衔泥,遇到农民正在丈量土地。一个孩子跑来问:“爹,一丈等于多少尺呀?”农民抚摸着孩子的头说:“一丈等于10尺,比尺小的单位有寸,比尺大的单位有引,都是十进制。”燕子听后觉得很新鲜,就连忙飞回去,把这个见闻告诉鹦鹉。鹦鹉忍不住笑起来:“我早就知道了,比寸小的有厘,更小的依次还有毫、丝、忽,也都是十进制。”燕子第一次听人这样说,感到很新鲜:“丝已经够细了,如果是忽,不是更细了吗?”这时,一只蜘蛛从墙边的蛛网上垂下来,插话道:“燕子,我告诉你吧,《孙子算经》里说:‘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丝……多细呀!一忽大约跟我吐出的一根细丝的直径差不多,我蛛网上的每一根丝也是由多根细蛛丝粘合成的,可想一忽的长度单位有多小了吧!”燕子听后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燕子飞到田间衔泥,一个孩子看到它了,竟然念起古诗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是一首好诗!”一个放牛姓不禁赞美道,“你知道‘寻与‘常也是长度单位吗?”“噢,那它们各代表什么长度呢?”孩子问。放牛娃说:“古人说‘八尺为寻,倍寻为常,也就是说,八尺为一‘寻,两个八尺为一‘常。”燕子衔着泥快速地飛回家,把他们的对话告诉鹦鹉。鹦鹉笑道:“这么说,一寻正好等于十咫。太有意思了!”
正好这时主人走进了堂屋,听到两只鸟正在谈长度单位名称,感到很有趣,也加入到它们的谈话中。“你们知道吗?古代还有一个常用的长度单位呢!我先念两句古诗给你们听听:‘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鹦鹉真不愧是聪明的鸟,主人刚一说完,它就抢着说:“是‘仞字,我说得对吗?”燕子说:“我也知道是‘仞,两首诗里都有嘛!那‘仞表示怎样的长度单位呢?一诗表示‘河,一诗表示‘岳,一定短不了。”鹦鹉说:“这不一定,‘仞的前面还有‘万与‘五千呢!有了这些数词才能表示距离很远的长度与高度。”燕子还想争辩,主人说:“鹦鹉分析得对,‘仞还赶不上‘寻呢!一‘寻八尺,而一‘仞七尺。”燕子说:“啊,原来‘仞比‘寻还小一点点呀!”
…………
燕子感慨地说:“今天,我真是长见识了,不过这些所谓的长度单位因人而异,只能大概地估计一下长度。好了,我还要去衔泥筑巢呢!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