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小贴士·
从业者:老猫
从业地点:北京
从业年限:两年半
一句话感受:只会看数据的是最底层的商业分析师,优秀的商业分析师一定要有抽象思维能力
对口专业: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类相关专业
从业门槛:本科及以上
能力要求:对数据敏感,逻辑思维强,善于分析归纳,熟悉统计软件、数据分析软件
晋升路径:初级商业分析师→中级商业分析师→高级商业分析师→咨询顾问
薪资水平:15~30万/年
入职提醒: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对市场敏感
我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人,大学学的是会计学,毕业后却跑去做了公关,熬到中层管理者之后,又一头扎进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商业分析。
非科班出身,没有名校背景,一路摸爬滚打,从一窍不通到现在拥有自己的团队,我经历了很多。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商业分析师这个有趣、有料、有难度的职业。
商业分析师和数据分析师的区别
据统计,2018年职位需求增长迅猛的领域是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领域,而商业分析师和数据分析师正是依靠这些领域日益走俏的热门职业,所以也有人称它们为“网红职业”。
商业分析师和数据分析师听起来很像,但工作内容却天差地别。对数据分析师而言,技术性的工作更多一些,比如数据清理、建模等,更适合理科专业出身的人;而商业分析师主要负责直接和客户沟通,把商业问题转化为数据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解决方案,更适合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双强的文科生。
商业分析师在公司里最大的作用,就是通过数据分析,高效率做出明智的商业决策,使客户和公司的利益最大化。但商业分析师不能独立工作,必须依靠数据分析师前期的技术和算法支持,才能寫出一份合格的报告。所以,商业分析师和数据分析师是最亲密的战友,二者相辅相成。
只会撰写报告的“职场新人”
我进入这个行业时是29岁,堪称高龄职场“小白”。领导只给我三个月的时间,如果达不到要求,就得立马走人。于是,我拿着和95后一样的薪水,开启了第二段职业生涯。
初来乍到的我不可能接触到商业决策这一重要领域,只能从一份份最基础的报告磨起,夯基本功。
第一份分析报告是关于儿童营养品的,我负责的部分虽然只有短短十页,却整整写了四天。我看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完全不知道该怎么用,更看不到数据背后隐藏的逻辑线,开会时同事口中蹦出的各种专业术语我听得云里雾里的,我终于领会到“隔行如隔山”这句话的意思。
我在这个“尴尬”的年纪选择转行并不明智,所以我得尽快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要不然等待我的,将是一纸“休书”。从消费行业到医美行业,从食品饮料业到投资业,大大小小的报告我都写,半年时间,逐渐摸索出了撰写报告的逻辑和规律,Excel使用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大大提升。
但还来不及骄傲就掉进了另外一个怪圈——感觉自己写的每一份报告都十分相似,同样的逻辑、同样的算法,甚至连PPT的模板都是高度雷同的,只是行业不同、数字不同而已。我觉得自己变成了流水线上的机器,这样的工作又有什么价值呢?
跳出舒适圈,做个思考者
我和领导交流了我的职业困惑。她是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前辈,出身于国际咨询公司。她给我的建议是——跳出舒适圈,做个思考者。
当时我并不是特别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直到有一天我在知乎上看到一篇业内大神写的文章。文章提到,商业分析分为四个阶段——描述型分析、诊断型分析、预测型分析和规范型分析。
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一心扑在报告上的我不就是处于描述型分析阶段嘛!就像井底之蛙一样,只看到眼前的数据,看不到更宏观、更深层的东西。照我这样的工作状态,就是再写一百份报告也只是单纯地复制、粘贴,除了磨坏几副键盘,能力得不到任何提升。
商业分析师的方向应该是做咨询和商业决策,所以我应该从日常的工作中跳出来,看到更高、更深、更广的内容。比如客户定制这份报告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哪些?等等。
想明白这些问题之后,我的报告便不再是一潭死水了。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再根据结论指导决策,即便是相同类型的报告,因为关注点不同,也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后来我们竞标一个国际知名奢侈品美妆品牌,我的报告打败了另外两家竞争对手,促使我们公司成为该美妆公司的年度合作伙伴。顺其自然,我做了项目leader,也有了自己的团队。
好的商业分析师,懂策略的同时还要会讲故事
数据是冰冷的,但是报告是有温度的。如何让冰冷的数据说话,考验的是分析师的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我们小组接到过一个饮品行业的分析任务。客户想要看中国农村市场的消费者画像,尤其是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的,从而为他们进入该领域的市场提供营销决策依据。
这个项目的难点在于这两类人群使用社交软件的不多,所以我们不能通过常规的渠道去获取他们的数据,而线下调研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又不够。经过几轮“脑暴会”,我们最终决定借助五线以下城市的媒体的报道来获取相关数据,然后聚类分析,初步得到人群画像,再辅以部分定性资料,最后把这两类人的兴趣爱好、行动轨迹、人生价值观、消费观等通通描绘出来。
最终,除了客户最关注的两类人群,我们还发现了另外两类有较强购买意向的消费群体——“最美村花”和小镇青年。所以,我们的报告超预期完成。
一个合格的商业分析师有的时候需要从数据的框架里跳出来,懂得用数据讲故事。数据给你的是已知结论,定性分析却可能让你发现另一个新的市场方向或洞察点,发现另一个故事。
步履不停,保持敏感度和好奇心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正在以你意想不到的速度在奔跑。”
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让很多职业出现,也让很多职业提高了门槛。商业分析师亦是如此,与前几年人才紧缺相比,现如今从业者增多,这个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更严苛。但是相应的,薪水也会更为乐观。以北京为例,初级商业分析师的月薪有4000~6000元,而成为高级商业分析师后月收入便可轻松过万。
所以,为了更高更远的目标,我们需要同对手竞争,更需要同时间赛跑。学习新的建模方法,了解最近的算法趋势,时刻关注市场动向。“敏感度”是互联网从业人员永恒不变的关键词,这种敏感度就像是长期在环境中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在某种程度上会直接决定商业分析方向的准确性。
在做商业分析师的这两年多里,我有过苦,有过甜,有过一头雾水,有过豁然开朗,有结交新的朋友,也有打开新的视野,就是没有滋生出一种名为“后悔”的情绪。
不安分的我在写下这篇文章之前,已经有了下一个目标——商业咨询师。但我知道,现在的能力还匹配不上这个梦想。不过没关系,走着走着天总会亮的。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当下,把商业分析技巧打磨得再厉害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