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晨
天花是一种由天花病毒所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曾被人们无奈地称为“死神的忠实帮凶”。考古发现,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死于公元前1157年)的木乃伊上就有天花病毒的痕迹。846年,在入侵法国的北欧维京人中间,突然暴发了天花疫情,维京人首领只好下令,将所有的病人和看护病人的人统统杀掉。1555年,墨西哥天花大流行,全国1500万人口,死了200万人。16-18世纪,欧洲每年死于天花病的人数为50万,亚洲达80万。18世纪,天花在欧洲暴发,全球死亡人数超过1.5亿。
天花引发清皇室恐慌
天花是公元3世纪,即魏晋时期,从南亚、东南亚传人我国的,此后,就由南向北蔓延。
天花在我国古代又被称为“痘疹”。清初,中国北方痘疹流行,北京城内此病尤其猖獗。来自关外的满族人,由于多不出痘,对痘疹没有免疫力,更容易被感染死亡,于是朝廷命令将民间出痘者,立即逐出京城20里。但京城之外都是满洲的庄田,因此,民间百姓有子女出痘者,多含泪将婴孩遗弃在路旁,让其自生自灭。多尔衮摄政时,曾经在防止痘疹蔓延方面做出了严格的控制,对外城感染天花的汉人,一律驱逐到远郊区。顺治帝亲政之后,曾一度采取相对缓和的措施,政为在痘疹患者家庭周围拉绳,设立隔离区,不过,顺治十二年(1655)春,痘疹流行,顺治帝再度采取了将患者驱逐到边远郊区的措施。
为了避痘,顺治七年(1650)七月,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建立新城避暑,因为他认为老京城地污水脏,夏天溽暑难忍,而且痘疹横行。当时多位贵族死于痘疹,他的至亲弟弟、德亲王多铎1649年三月初十生病,十八日就病死了;与此同时,英亲王阿济格的两位福晋也因出痘而死;四月十七日,孝端皇太后估计也死于来势凶猛的痘疹。顺治十二年(1655)冬,顺治帝的孝惠章皇后,也染上痘疹。另据史书统计,顺治三年(1646)至十八年(1661)中,皇室、宗室内的亲王、郡王去世者达20人之多,这个现象,在清朝各代均未有过,也可能与天花的流行有关。
康熙因痘登基
为了防止染上可怕的天花,顺治帝已经格外小心,经常在冬春痘疹流行之际避痘,停止大规模的朝会,或者暂时移驻南苑。《清世祖实录》中大量记述了顺治帝避痘的事实。如,在顺治二年(1645)十二月,由于京城}H痘者众,于是免行冬至庆贺礼;顺治三年(1646)正月,万寿节,因京城痘疹盛行,免朝贺。顺治帝与尚未出痘的母亲孝庄皇太后远行出猎避痘。为了避痘,顺治帝甚歪对不远千里而来的蒙古同盟者也不予相见。
尽管绞尽脑汁避痘,但人算不如天算,按一般说法,顺治皇帝最终还是染痘而亡。
当时不满24岁的顺治帝染病卧床不起时,开始认真考虑继承人选。长期以来他一直看好次子福全,想立他为太子;而他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则更倾向于立皇三子玄烨。双方意见相持不下,只好求助于第三者仲裁。这个第三者,就是在宫中当差的西洋传教士汤若望。汤若望在清官服务数年,官至一品。他与顺治皇帝及孝庄皇太后之间长期保持着某种亲密关系,顺治帝曾尊称他为“玛法”,满语翻译过来就是“爷爷”。理智的汤若望很快就帮孝庄皇太后和顺治下定了决心:立皇三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为太子。理由简单而充分:康熙已出过天花,对这种可怕的疾病有终身免疫力。
原来康熙曾在两岁那年患上过天花。在乳母、正白旗汉军包衣曹玺之妻孙氏的悉心照料下,硬是从天花的魔掌中挣脱出来,脸上还留着与痘魔殊死搏斗的点点痕迹。而没想到,这竟成了他登上金銮宝座的砝码。
推广疫苗
康熙登基主政后,意识到天花对大清王朝的威胁,决心寻求战胜天花的办法。
基于得过天花者能够终生免疫这个事实,有些医学家依据“以毒攻毒”的思路,发明了人痘接种术。
据清代医学家朱纯嘏《痘疹定论》一书记载,宋真宗时期,四川峨眉山有一神医能种痘,他被请到开封府为当时宰相王旦的儿子王素种痘,取得成功。1884年刊刻的董玉山的《牛痘新书》记载:“考上世无种痘,诸经唐开元间,江南赵氏,始传鼻苗种痘之法。”董玉山的说法太简略,且无从考证。但可确定的是,人痘接种法最迟在宋朝和明朝就已经出现。
在康熙的倡导推动下,清朝天花防治更加系统化。太医院下专门设痘诊科,广征名医;北京城内设有专门的“查痘章京”,负责八旗防痘事宜;并设立“种痘局”,在民间张榜公布了《力劝普种痘花法溉康熙倡导种痘,对推动人痘接种术的传播起了巨大作用。尤其是清代《医宗金鉴·幼科种痘心法要旨》一书的刊刻发行,彻底改变了明末那种个人保存痘苗,秘不传人,以营私利的局面。
当时,南方传统种痘疫苗法也传到了北方。这种民间种痘法,又称吹鼻种痘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方法叫旱苗法,即取天花患者的痘痂研成细末,加上樟脑冰片等吹人种痘者鼻中;另一种方法叫水苗法,就是将患者的痘痂加入人乳或水,用棉签蘸上,塞入种痘者的鼻中。这两种方法都是为了让种痘者轻度感染上天花,发烧出疹,再经过精心护理,病症消失后,就相当于已得过天花,从而具有了免疫力。痘痂叫作时苗,由于其毒性比较大,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被接种者的生命安全,“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之八存”,因此,中医又发明了“熟苗”接种法。所谓熟苗,指的是以接种发出来的痘作为种苗,经过养苗、选炼,连续接种七代后,火毒汰尽,用来给健康人种就非常安全了。据《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
刚开始,许多人畏惧种痘,但康熙意志坚定,他以至高无上的权力,坚决在全国范围大力推广。
防痘种痘的推行是从宫中开始的。康熙十七年(1678),皇太子胤扔出痘,其间有个候选知县名叫傅为格,在侍奉皇太子调理治痘方面很有些成绩,因此被升为武昌通判。两年后,他因为善于种痘,又被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专门负责为皇子们种痘防疫。从此,清宫中皇子种痘防天花的制度正式确立。清宫中皇子种痘,一般都在年幼时期,2-4岁是种痘的最佳年齡。种痘时间一般选在春秋两季,天气清爽,便于护理。水苗法采用得最多,地点一般在紫禁城内,或者圆明园。
对于这种先进的种痘疫苗法,康熙不仅在宫中推广,而且在八旗中普遍实施,甚至推广到漠南、漠北蒙古。当时在京的西洋传教士殷弘绪在写给一位欧洲教友的信中说,他见证了1724年康熙皇帝派人到蒙古推行种痘法的事情,并说效果很好,御医们回来时带了许多病家为表示感激送的当地盛产的马匹、皮毛。康熙皇帝与王公大臣谈及此事时曾说:“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子,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
康熙提倡的种痘活动甚至影响到周边国家,康熙二十六年(1687),俄国还曾派专人来到中国,学习种痘法和有关的医学知识。
(责任编辑:叶筱)
(邮箱:wind.0116@163.com)